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68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其包括墙块本体,墙块本体上固定连接有功能组件,功能组件上柔性连接有柔性黏连块,柔性黏连块外周面开设有用于原料流动的交换料口,设置柔性黏连块可以高效保证墙体之间的固定工序的繁杂,同时可以保证在墙体受到震动以及扭转时可以具有高效的缓冲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工程中,多采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膨胀螺栓在使用时,须先用冲击电钻(锤)在墙体上钻出相应尺寸的孔,再把螺栓、胀管装入孔中,旋紧螺母即可使螺栓、胀管、安装件与墙体之间胀紧成为一体,此时,膨胀螺栓便固定在了墙体中,但是现有技术的安装固定方法无法很好应对抗震抗扭,容易产生墙体在受到振动、扭矩作用后,发生断裂,坍塌,造成人与物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墙体无法很好应对抗震抗扭且固定工序复杂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墙块本体,所述墙块本体上固定连接有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上柔性连接有柔性黏连块,所述柔性黏连块外周面开设有用于原料流动的交换料口。
[0005]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柔性黏连块可以高效保证墙体之间的固定工序的繁杂,同时可以保证在墙体受到震动以及扭转时可以具有高效的缓冲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0006]所述功能组件内包括黏块部件以及储液部件,所述黏块部件内包括对称间隔设置在所述储液部件两侧的第一黏块与第二黏块,所述储液部件内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黏块与所述第二黏块固定连接的第一液腔与第二液腔。
[0007]需要说明的是,设置黏块部件与储液部件可以方便及时保证粘性介质的高效作业。
[0008]所述第一液腔与所述第二液腔内灌注有粘性介质。<br/>[0009]需要说明的是,粘性介质的设置可以保证墙体之间的黏连效果更佳,提高墙体稳定性。
[0010]所述功能组件内还包括用于介质混合的混液槽,所述混液槽位于所述第一液腔与所述第二液腔之间。
[0011]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混液槽可以保证粘性介质的充分混合作业,保证介质的高效活性,其中混合时可以采用配比、搅拌等多种方式进行。
[0012]所述交换料口的口径大小由下至上依次减小,且所述交换料口间隔均布在所述柔性黏连块外周面上。
[0013]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不同口径大小可以很好适配介质液体的粘性作业。
[0014]所述混液槽外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介质输送的导流口。
[0015]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导流口可以保证介质液体的高效流动,提高粘性作业强度。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7]1.设置柔性黏连块可以高效保证墙体之间的固定工序的繁杂,同时可以保证在墙体受到震动以及扭转时可以具有高效的缓冲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0018]2.设置黏块部件与储液部件可以方便及时保证粘性介质的高效作业;
[0019]3.设置不同口径大小可以很好适配介质液体的粘性作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1

墙体本体;2

第一黏块;3

第一液腔;4

柔性黏连快;5

混液槽;6

第二液腔;7

第二黏块;8

墙体作业状态;图中箭头代表压缩形变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一并参考说明附图1

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该墙体固定用配件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墙体无法很好应对抗震抗扭且固定工序复杂的问题,该配件已经处于实际实验使用阶段。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包括墙块本体1,墙块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功能组件,功能组件上柔性连接有柔性黏连块4,柔性黏连块4外周面开设有用于原料流动的交换料口,功能组件内包括黏块部件以及储液部件,黏块部件内包括对称间隔设置在储液部件两侧的第一黏块2与第二黏块7,储液部件内包括分别与第一黏块2与第二黏块7固定连接的第一液腔3与第二液腔6,第一液腔与第二液腔内灌注有粘性介质,功能组件内还包括用于介质混合的混液槽5,混液槽5位于第一液腔3与第二液腔6之间,交换料口的口径大小由下至上依次减小,且交换料口间隔均布在柔性黏连块4外周面上,混液槽5外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介质输送的导流口。
[0026]本专利技术具体作业过程为:操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首先将本专利技术墙体本体进行竖直或者水平方向的放置,具体放置方式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而定,本实施例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水平放置,可以参考说明附图2,接着在墙体本体的表面上进行功能组件的安装连接,本实施例安装在中间位置,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情况进行,可以安装在侧边也可以安装在距离侧边一定距离的位置,安装好功能组件后,会进行柔性黏连块的安装,安装的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粘结,也可以为脂接,具体方式与实际作业成本相关,具体对应选择,本实施例采用粘结方式,进一步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柔性黏连块在实际作业中如图2所述,柔性黏连块会进行相互之间的挤压变形,进而相互嵌套在一起,最终作业结果为两个不同墙体会融合在一起,融合的部位即为柔性黏连块,其中,在柔性黏连块融合黏连的过程中,其下方柔性连接的功能组件内的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中预先灌注的粘性介质会进行流动,流动过的粘性介质会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流入混液槽中,在混液槽中进行粘性介质的混合作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粘性介质可以为现有技术常见的
粘性强力胶,也可以是复合粘性材料,本实施例采用复合粘性材料,可以更大程度保证黏连效果,紧接着当柔性黏连块进行融合作业时,当如图2所示两个柔性黏连块完全融合后,第一黏块与第二黏块会进行辅助黏连作用,保证墙体的整体连接稳定性,申请人发现,在整体墙体结构形成后,应用到实际作业中,能够大大改进墙体的安装工序以及提高墙体的抗震与抗扭强度。
[0027]申请人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实验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0028][0029][0030]根据上表可以明确得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很明显提高墙体的强度,同时降低墙体连接安装的步骤,同时可以保证墙体能够承受9

10级的地震强度,提高抗震等级,进而提高安全性。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墙块本体(1),所述墙块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上柔性连接有柔性黏连块(4),所述柔性黏连块(4)外周面开设有用于原料流动的交换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固定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内包括黏块部件以及储液部件,所述黏块部件内包括对称间隔设置在所述储液部件两侧的第一黏块(2)与第二黏块(7),所述储液部件内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黏块(2)与所述第二黏块(7)固定连接的第一液腔(3)与第二液腔(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体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丞廖文清王小松游玉明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