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色树脂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12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色树脂柱,属于蛋白肽纯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中筒上设置上进液管、中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利用变频水流进行搅拌,实现清洗时产生环向流、径向流和轴向流,将树脂充分打散并相互搓洗,提高树脂的洗涤效率;采用喷淋球、上滤板及水帽的设置,布水更加均匀,料液进入更加平稳,避免搅动树脂,达到层析效果,脱色更加充分;通过水箱、树脂箱以及循环水泵的设置,利用循环水流装卸树脂,可控制树脂流出速度,方便收集,避免事故和浪费,同时在中筒的上侧增加了上滤板,树脂松散反洗更方便,不会跑料。不会跑料。不会跑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色树脂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蛋白肽纯化
,具体地,涉及一种脱色树脂柱。

技术介绍

[0002]树脂纯化脱色的操作包括装、卸树脂,吸附、(交换)、水洗、再生(包括酸再生、碱再生、乙醇再生、反洗、反向疏松等)。现有吸附交换树脂柱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3]装树脂时,将树脂经人孔倒入树脂柱,下滤板将树脂截留,废液经出料口流出;
[0004]卸树脂时,排干水后,经树脂出口将树脂放出;
[0005]吸附、解析(交换)时,料液经上封头经过进料口进入,经液体分布器进入装填有选择性吸附树脂的筒体内,料液中的色素结合在树脂上,料液经下封头出料口流出;
[0006]再生时,色素又被解析剂解析下来,因此树脂吸附解析的主要作用是将有效成分与色素分离。
[0007]因此,要求色素在吸附、解析时色带相对集中,才可以达到脱色(再生)完全、树脂充分利用的目的。现有吸附交换树脂柱存在以下缺陷:
[0008]1.树脂柱筒体上开有卸树脂口,卸树脂时不好控制流量,开口小不易排出,开口大树脂易冲出造成浪费和事故;
[0009]2.液体分布器对料液的分布通常不够均匀,液流非层流,搅动上层树脂,并由此影响树脂柱的脱色效果;
[0010]3.树脂柱的上部无过滤装置,使得在进行树脂反洗操作时,控制不易,树脂由反向出料口溢出,造成树脂浪费,因此必须不断向树脂柱中补充树脂,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增加成本;
[0011]4.对料液质量要求高,料液不能含有油脂和固体颗粒,否则会造成上层树脂板结或中层部分树脂板结,减少色素吸附量、降低流速及偏流,滤液透过速度剧降甚至需停产反洗。适用于不含油脂的明胶水解胶原蛋白肽的脱色处理且对生产工艺的稳定性要求极高。用于动物骨、皮水解液来源胶原蛋白肽液(含有少量乳化油脂、脂肪酸、大分子胶粒)的脱色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色树脂柱。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4]一种脱色树脂柱,包括吸附柱,吸附柱包括上封头、中筒和下封头,三者从上至下依次密封固定连接成柱状结构,上封头的顶部中心连通设置有进料管,中筒内部的上侧固定有上滤板,中筒内部的下侧设置有下滤板,中筒的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有上进液管、中进液管和下进液管,下封头的底部中心连通设置有出水管。
[0015]进一步地,吸附柱的一侧还设置有树脂箱、水箱和过滤器,上封头与过滤器连通,过滤器与水箱连通,水箱与树脂箱连通,树脂箱与下进液管连通,水箱还与上进液管、中进
液管和下进液管均连通,过滤器和水箱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水箱和下进液管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
[0016]进一步地,进料管连通设置有喷淋球,喷淋球位于上封头的内部。
[0017]进一步地,上滤板和下滤板上都均布设置有水帽。
[0018]进一步地,上封头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空管,上封头的另一侧设置有压力表。
[0019]进一步地,中筒的侧壁上从上至下等距分布有三组视镜。
[0020]进一步地,中筒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人孔中设置有人孔盖,人孔盖与中筒的内壁筒型一致。
[0021]进一步地,上进液管和下进液管进入中筒与中筒的内壁为切向,中进液管与中筒的内壁为切向且向上倾斜45
°

[0022]进一步地,中筒的外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支座。
[0023]进一步地,排空管中设置有无菌呼吸器。
[0024]进一步地,涉及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管道上还设置有流量计,中筒的内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使用循环水流装卸树脂,可控制树脂流出速度,方便收集,避免事故和浪费。
[0027]2.本专利技术采用喷淋球、上滤板及水帽的设置,布水更加均匀,料液进入更加平稳,避免搅动树脂,达到层析效果,脱色更加充分。
[0028]3.本专利技术增加上滤板,配合上进液管、中进液管和下进液管,利用变频水流进行搅拌,实现清洗时产生环向流、径向流和轴向流,将树脂充分打散并相互搓洗,提高树脂的洗涤效率。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脱色树脂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附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吸附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00、吸附柱;200、过滤器;300、第一循环水泵;400、水箱;500、第二循环水泵;600、树脂箱;111、上封头;112、排空管;113、进料管;114、压力表;115、上进液管;116、中进液管;117、人孔;118、下进液管;119、出水管;120、下封头;121、中筒;122、视镜;123、支座;211、喷淋球;212、上滤板;213、下滤板;214、水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请参阅1

3所示,一种脱色树脂柱,包括吸附柱100,吸附柱100包括上封头111、中筒121和下封头120,三者从上至下依次密封固定连接成柱状结构,上封头111的顶部中心连通设置有进料管113,进料管113用于送入料液以及通入压缩空气,中筒121内部的上侧固定有上滤板212,中筒121内部的下侧设置有下滤板213,下滤板213的设置防止中筒121内部树脂随滤液排出,将滤液与树脂滤出分离,上滤板212的设置在树脂洗涤时,防止树脂随清洗水流出造成跑料,中筒121的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有上进液管115、中进液管116和下进液管118,根据实际洗涤情况,从上进液管115、中进液管116和下进液管118向中筒121内通入水,在水流的搅拌作用下,树脂松散开并且相互摩擦搓洗,加快树脂清洗效率,下封头120的底部中心连通设置有出水管119,用于排出滤液和清洗剂。
[0037]吸附柱100的一侧还设置有树脂箱600、水箱400和过滤器200,上封头111与过滤器200连通,过滤器200与水箱400连通,水箱400与树脂箱600连通,树脂箱600与下进液管118连通,水箱400还与上进液管115、中进液管116和下进液管118均连通,过滤器200和水箱400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300,水箱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色树脂柱,包括吸附柱(100),吸附柱(100)包括依次密封固定连接的上封头(111)、中筒(121)和下封头(120),其特征在于,上封头(111)的顶部中心连通设置有进料管(113),中筒(121)内部的上侧固定有上滤板(212),中筒(121)内部的下侧设置有下滤板(213),中筒(121)的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有上进液管(115)、中进液管(116)和下进液管(118),下封头(120)的底部中心连通设置有出水管(1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色树脂柱,其特征在于,吸附柱(100)的一侧还设置有树脂箱(600)、水箱(400)和过滤器(200),上封头(111)与过滤器(200)连通,过滤器(200)与水箱(400)连通,水箱(400)与树脂箱(600)连通,树脂箱(600)与下进液管(118)连通,水箱(400)还与上进液管(115)、中进液管(116)和下进液管(118)均连通,过滤器(200)和水箱(400)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300),水箱(400)和下进液管(118)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岸邹高远朱小丰谭金茂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伍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