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594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针对智能机器人浅谈海域水下作业中存在的定位和通信问题,将GNSS/SINS组合定位方法与机器人作业运动过程相结合,通过水面、水下两栖循环开展作业,水下过程依托惯性定位导航进行遍历搜索,水面过程接收外部信号进行精确定位和通信,并通过水下运动数据对循环过程初始化参数进行增量式修正,如此周期循环往复作业,即能够保持智能机器人自主性、灵活性,又能够满足水下遍历搜索作业需求。够满足水下遍历搜索作业需求。够满足水下遍历搜索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水下作业领域,具体涉及水陆两栖智能机器人水下遍历作业。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海洋在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方面地位越发突出,海洋与陆地衔接的浅滩带也成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重点关注区域之一,具有自主作业能力的水陆两栖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浅滩作业机器人,在水下搜索、资源勘测、渔业养殖、军事、水下安保监测等任务中应用前景广泛。其中,如何实现智能机器人自主遍历搜索作业,对自主作业能力开发至关重要。
[0003]水下机器人包括水下有线遥控机器人ROV和智能水下机器人AUV,研究方向以无人化为主,使其可在高危险、低可见度等水域环境下工作,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仍停留在有线遥控阶段,但沉重的线缆降低了水下机器人的便携性和应用体验。
[0004]水下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一般分为7类,分别为设计制造技术、能源系统、推进技术、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环境感知技术、自动与智能技术。水下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水声通信、水下光通信,水声通信设备体积重量大,数据传输速率低,光通信水下吸收和散射严重,水下通信技术是目前制约智能水下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之一。水下导航定位技术分为基于外部信息的导航和基于自身传感器的导航两类,基于外部信息的导航需要预先设置基站、应答器等基础设施,基于自身传感器的导航在精度、可靠性方面存在不足。
[0005]所述智能机器人是一种作业于拍岸浪区和甚浅水区的自主式水下或水陆两栖机器人,具有体积小、能耗低、行动灵活等特点。智能机器人实现自主遍历搜索作业,定位导航是基础,浅滩海域环境特征复杂,水下环境GNSS定位信号传输受限,基于IMU等传感器的惯性定位误差随时间累积,水声设备、光纤陀螺和多普勒设备体积重量较大,浮标天线易受风浪影响随机漂移且天线牵扯、缠绕等破坏机器人运动特征,因此,水下定位导航问题仍然是智能机器人水下作业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智能机器人浅滩海域遍历搜索作业任务中,因水下信号传输受限带来的定位、通信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两栖式水下作业方法,将组合定位方法与智能机器人浅滩作业运动过程相结合,满足机器人水下遍历、搜索等作业的需求。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机器人浅滩作业水下运动方法。
[0008]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水下作业方法,所述智能机器人搭载GNSS定位系统,可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时钟等导航信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机器人搭载IMU、地磁传感器、深度计,可获得作业过程角速度、加速度、倾角、航向、水下深度等数据信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机器人搭载搜索作业工具系统,如:前向、侧向声纳等设备,并
搭配与遍历需求相适应的运动控制系统。
[0011]所述两栖式作业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机器人作业初始化、水下遍历作业阶段和水面信息更新阶段,具体如下:
[0012]步骤1:智能机器人开机启动,进入机器人作业初始化阶段,该阶段在陆地或水面上进行,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初始化:(1)机器人获得必要的传感器定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GNSS精确定位、机器人姿态信息、航向信息等;(2)机器人与上位机或其他机器人组网通信,通过网络报告本机状态信息、获取指令信息;(3)作业参数初始化,包括确定运动模式、水平路径、下潜深度、周期时间、周期路径、运行速度等。
[0013]步骤2:准备就绪后,智能机器人进入水下遍历作业阶段,本阶段机器人完成如下任务:(1)机器人按照预设运动模式行进,期间依据深度计、IMU、地磁传感器等惯性测量单元获取实时状态信息,解算位置、姿态信息。(2)机器人运动的同时,作业工具系统进行水下遍历作业。
[0014]步骤3:当机器人在水下遍历一段时间后,机器人进入水面信息更新阶段,具体任务为:
[0015](1)接入通信网络,完成数据交换;(2)接收GNSS信号,进行位置校准;(3)依据预设参数以及实际运行时间、GNSS定位、惯性定位等数据信息,反馈修订机器人运行模型、初始参数等。
[0016]决定步骤3遍历时间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惯导累积误差达到最大误差界限;规定的最大通信时长已到。
[0017]从智能机器人第一次进入水下遍历作业到回到水面完成信息更新,机器人完成了首个两栖式作业周期。
[0018]如果作业没有完成,机器人再次进入水下遍历作业阶段,开始新的两栖式作业周期。重复步骤2和步骤3。
[0019]机器人按照上述周期交替往复,在水下区域依托惯性定位导航开展作业,在水面区域接收水上信号,进行精确定位和通信,直至完成区域遍历要求。
[0020]机器人水下遍历运动模式依据作业工具系统配置、运动控制、遍历需求、水下环境特征等进行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正弦波、折线等周期运动曲线。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作业方法,将高精度GNSS定位与惯性导航相结合,在保持水陆两栖智能机器人自主灵活性的基础上,满足机器人作业需求。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作业运动方法,将水平路径与垂直运动相结合,循环往复,实现机器人周期组网通信和立体遍历方式,满足机器人作业通信需求。
[0024]本专利技术将智能机器人作业定位、通信和运动策略有机结合,实现一种浅滩海域水下遍历作业方法。
[0025]所述智能机器人配置传感器说明如下:
[0026]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0027]IMU:惯性测量单元,测量物品三轴角速率以及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导航坐标系下姿态角度、三维速度信息。
[0028]地磁传感器:检测地球磁力的传感器,也被称为“电子罗盘”,可以通过检测地磁来
检测方向。
[0029]深度计:测量机器人水下垂直方向深度的传感器。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流程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作业初始化示意图。
[0032]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运动轨迹主视图示例。
[0033]图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运动轨迹俯视图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水陆两栖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阐述,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35]图1为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流程图,从作业开始到作业结束至少包括三个阶段:智能机器人(001)作业初始化、水下遍历作业阶段和水面信息更新阶段,其中水下遍历作业阶段和水面信息更新阶段组成一个两栖式作业周期,如果作业没有完成,则重复作业周期,直到作业完成。
[0036]图2为智能机器人作业初始化示意图,智能机器人(001)通过组合定位系统、网络通信,获取自身初始位置、水平路径、运动模式等信息,从而确定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将作业过程划分水下、水面两个阶段,水下阶段依托惯性定位导航进行遍历搜索作业,水面阶段获取外部信号进行精确定位和通信,通过水下惯性定位导航数据对循环过程初始化参数进行增量式修正,实现水下、水面两栖式周期循环作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两栖式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玉高彦彦王文明赵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