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丹蕊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53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支撑板与若干支撑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腿均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沿其轴向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转盘上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第二转盘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盘上铰接有若干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侧铰接有滑块,若干所述滑块分别置于所述滑槽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第二转盘一侧设有制动机构,所述固定座一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固定座一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固定座一侧设有夹持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0003]现有的土木工程用现浇模板支撑结构,多采用木棍和木板用钉子固定的结构,底部接触地面,而上部木板接触模板下端,用以稳定支撑上侧的模板。
[0004]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木棍和木板被钉子固定,当对其拆卸时,会使木棍和木板上留下很多钉孔,使得其不能作为下次支撑使用,因此会报废很多木棍和木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通过设置连接装置连接支撑腿和支撑板,方便拆卸,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把固定座一侧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套设在支撑腿上,通过转动第二转盘,使第二转盘带动固定件转动,使固定件一侧铰接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改变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不同的支撑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制动机构固定固定机构,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夹持对支撑板进行夹持,从而把支撑板和支撑腿固定在一起,方便拆卸且不需要对支撑腿及支撑板进行打孔,提高利用率。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与若干支撑腿,若干所述支撑腿均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沿其轴向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转盘上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第二转盘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盘上铰接有若干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侧铰接有滑块,若干所述滑块分别置于所述滑槽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第二转盘一侧设有制动机构,所述固定座一侧设有夹持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装置连接支撑腿和支撑板,方便拆卸,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把固定座一侧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套设在支撑腿上,通过转动第二转盘,使第二转盘带动固定件转动,使固定件一侧铰接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改变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不同的支撑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制动机构固定固定机构,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夹持对支撑板进行夹持,从而把支撑板和支撑腿固定在一起,方便拆卸且不需要对支撑腿及支撑板进行打孔,提高利用率。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制动机构包括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棘轮轴线与所述第一转盘轴线重合,所述棘轮一侧啮合
有棘爪,所述棘爪上套设且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棘爪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置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所述棘爪固定连接,当所述棘爪未受外力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棘轮与第二转盘固定,通过在第一转盘一侧固定套筒,套筒内插设棘爪和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使棘爪与棘轮啮合,从而固定棘轮及第二转盘,进而使第二转盘不能转动,使固定件固定在支撑腿上,保持稳定。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插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一侧,所述连接座上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插设且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相邻所述支撑块一相对侧均铰接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当所述夹持件未受外力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固定块上的第二丝杆带动支撑块在连接座上滑动,使支撑块带动两侧的连接杆移动,使连接杆带动夹持件转动,使夹持件进行夹持,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带动连接座在支撑板上滑动,调节连接座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支撑板的大小调节,从而进行夹持。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均套设且固定连接有转动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设置转动件,从而方便使用。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固定件上均设有防滑垫。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夹持件与固定件上设置防滑垫,从而可以在对支撑腿的固定和支撑板的夹持时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动,增加稳定性。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支撑腿远离所述支撑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底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腿上设置底座,从而可以增大支撑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稳定性。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通过设置连接装置连接支撑腿和支撑板,方便拆卸,通过设置固定机构,通过把固定座一侧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套设在支撑腿上,通过转动第二转盘,使第二转盘带动固定件转动,使固定件一侧铰接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改变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根据不同的支撑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制动机构固定固定机构,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夹持对支撑板进行夹持,从而把支撑板和支撑腿固定在一起,方便拆卸且不需要对支撑腿及支撑板进行打孔,提高利用率;
[0021]2.通过设置棘轮与第二转盘固定,通过在第一转盘一侧固定套筒,套筒内插设棘爪和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使棘爪与棘轮啮合,从而固定棘轮及第二转盘,进而使第二转
盘不能转动,使固定件固定在支撑腿上,保持稳定;
[0022]3.通过设置在固定块上的第二丝杆带动支撑块在连接座上滑动,使支撑块带动两侧的连接杆移动,使连接杆带动夹持件转动,使夹持件进行夹持,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带动连接座在支撑板上滑动,调节连接座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支撑板的大小调节,从而进行夹持。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第一视角架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本技术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支撑腿;2、支撑板;3、连接装置;31、固定机构;311、固定座;312、第一转盘;313、第二转盘;314、滑槽;315、通孔;316、固定件;317、滑块;318、制动机构;3181、棘轮;3182、棘爪;3183、套筒;3184、第一弹簧;32、夹持机构;321、连接座;322、第一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2)与若干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腿(1)均通过连接装置(3)与所述支撑板(2)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固定机构(31),所述固定机构(31)包括固定座(311),所述固定座(31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312),所述第一转盘(312)沿其轴向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313),所述第一转盘(312)与所述第二转盘(313)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转盘(313)上开设有若干滑槽(314),所述第二转盘(313)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315),所述第一转盘(312)上铰接有若干固定件(316),所述固定件(316)一侧铰接有滑块(317),若干所述滑块(317)分别置于所述滑槽(314)内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312)远离所述第二转盘(313)一侧设有制动机构(318),所述固定座(311)一侧设有夹持机构(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318)包括棘轮(3181),所述棘轮(3181)与所述第一转盘(312)固定连接,所述棘轮(3181)轴线与所述第一转盘(312)轴线重合,所述棘轮(3181)一侧啮合有棘爪(3182),所述棘爪(3182)上套设且滑动连接有套筒(3183),所述套筒(3183)与所述第一转盘(312)固定连接,所述棘爪(3182)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184),所述第一弹簧(3184)置于所述套筒(3183)内,且所述第一弹簧(3184),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3183)和所述棘爪(3182)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丹蕊
申请(专利权)人:宫丹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