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钢及方柱扣卡板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441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字钢及方柱扣卡板的生产工艺,工字钢生产步骤包括:将废旧钢轨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废旧钢轨送入成型机构进行成型,初步形成工型钢段胚;将成型后的规整段胚送入整形机构进行多次整形,形成工字钢。方柱扣卡板工字钢的生产工艺步骤,并还需要进行如下步骤:将整形后的工字钢冷却;将冷却后的工字钢进行二次切割,形成工字钢段胚;将切割后的工字钢段胚再次加热,加热温度为9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字钢及方柱扣卡板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字钢及方柱扣卡板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紧固件是将模板固定从而在模板内部进行浇注,避免模板变形的装置,是建造时必不可少的构件。而方柱扣又名方圆扣,是对应固定方柱模板的专用定制型配套卡箍,外形由四个端部具有弯头的单片工字钢钢板组成,工字钢钢板一端设置为折弯结构,每个工型钢钢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距间隔的固定孔,楔形固定销穿过通孔和固定孔将限位套和卡板固定,形成安装拆卸方便的方柱模板紧固件,实现方柱模板的快速支模。
[0003]具有弯头的单片工型钢钢板为方柱扣卡板,四个方柱扣卡板端部的弯折结构互相限位固定,形成方柱扣。
[0004]传统的方柱扣的生产方法多采用钢胚原料,直接通过轧制冷却等形成卡板,四个卡板组成方柱扣,此种生产方式生产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工字钢及方柱扣卡板的生产工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字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废旧钢轨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

1300℃;步骤S2:将加热后的废旧钢轨送入成型机构进行成型,初步形成工型钢段胚;步骤S3:将成型后的规整段胚送入整形机构进行多次整形,形成工字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字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将废旧钢轨进行加热之前,先将废旧钢轨切割成长度为1.2

1.5m的小段,形成废旧钢轨段胚;将切割后的废旧钢轨段胚进行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工字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将废旧钢轨进行加热,是将废旧钢轨送入窑炉进行加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字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加热方式采用天然气加热炉,天然气加热炉以管道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和空气经蓄热体预热后进入窑炉内;废旧钢轨从炉窑的炉尾不断推入并向前推进,加热完成的废旧送出炉外,再由出炉辊道送入成型工序。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工字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成型机构的轧辊的轧孔孔型包括用于将废旧钢轨竖直通过的第一立轧孔型(1)、用于将废旧钢轨水平通过的第一平轧孔型(2),用于将废旧钢轨竖直通过的第二立轧孔型(3)和用于将废旧钢轨水平通过的第二平轧孔型(4);其中,所述第一立轧孔型(1)包括第一上轧槽(11)和第一下轧槽(12),二者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上轧槽(11)开口宽度小于第一下轧槽(12)的开口宽度,所述第一上轧槽(11)用于和废旧钢轨的轨顶外端面配接,所述第一下轧槽(12)用于和钢轨的轨底外端面配接;所述第一平轧孔型(2)包括第二上轧槽(21)和第二下轧槽(22),二者开口相对设置,第二上轧槽(21)和所述第二下轧槽(22)以二者开口空间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上轧槽(21)用于和轨顶、轨腰、轨底的同侧的侧壁端面配接,所述第二下轧槽(22)用于和轨顶、轨腰、轨底的另一面同侧的侧壁端配接;所述第二立轧孔型(3)包括第三上轧槽(31)和第三下轧槽(32),二者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上轧槽(31)和第三下轧槽(32)以二者开口空间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上轧槽(31)用于和废旧钢轨的轨顶外端面配接,所述第三下轧槽(32)用于和钢轨的轨底外端面配接;所述第二平轧孔型(4)包括第四上轧槽(41)和第四下轧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亮邢志政赵泽明刘春涛
申请(专利权)人:滦南县兴凯盛金属制品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