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444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冬季低温时间进行划分,可有效的进行灌浆施工组织,并结合不用时间的温度差异,采取对应的保温措施和施工方法;通过保温措施的设置,可保证在低温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工,可有效的保证施工时间,且保温措施结合了结构的构造可利于保温成本的节约;通过保温监测设施的设置,可有效的监控冬季施工时温度的变化,为施工方法和组织提供了数据基础。法和组织提供了数据基础。法和组织提供了数据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现在常用的建筑形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其在施工现场的灌浆连接施工是施工中重点。灌浆施工在冬季受温度的限制多,影响大;如何做好冬季灌浆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一般的灌浆施工在冬季就很难进行施工,且对于灌浆施工处的保证措施也仅仅是局部保温而已。如何在整体施工流程、结合施工工艺以及不同时段的天气温度进行有效的施工则是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冬季低温下灌浆的有序施工、整体的保温措施和监测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步骤一、将冬季施工根据温度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冬阶段、第二阶段为严冬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寒流阶段;冬季施工时间的确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5℃以下,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冬施初日,次年气温,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则此5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施的终日;其中初冬阶段为平均温度为0℃,最低温度不小于-5℃;严冬阶段为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不小于-10℃左右;寒流阶段为平均气温-10℃及以下;步骤二、将初冬阶段的灌浆施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初冬前期施工和初冬后期施工,其中初冬前期和后期施工为灌浆的温度分界线为0℃;初冬前期施工灌浆时仅封闭、无需升温,初冬后期施工时灌浆时封闭并采取升温措施;当严冬阶段和寒流阶段施工时斜撑不拆,不灌浆;步骤三、对于步骤二中的灌浆采用后灌浆工艺,灌浆时间安排在顶板叠合板浇筑完成后,灌浆时间选在上午,避免下午灌浆,确保初强的温度;楼座自身形成密封区域,只对窗洞口和阳台口做封堵,再采取区域保温措施,满足低温灌浆料设计施工要求;步骤四、对装配式建筑和灌浆施工过程进行保温措施,其中建筑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步骤五、对灌浆工程进行自动测温监测,监测仪自预制墙板吊装前将测温线放置于灌浆区内,定期收集灌浆测温记录;测温线放置于灌浆观察孔内或连通腔区域内且靠近连接钢筋、距墙边40mm的部位;内部测温点墙体预制构件每个构件一处;构件表面使用红外
线测温,一个预制墙体保证3

4个测温点,保障24h连续测温;步骤六、遇到突发降温的升温措施,灌浆时及灌浆后24小时内,对环境温度及构件及构件表面温度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遇到温度突发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增加或减少暖风炮功率/数量,使室内操作温度保持在0度到10度,养护温度保持在

5度到10度;步骤七、当冬期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材料,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5MPa后,拆除保温措施,并随同窗口、阳台口等封闭材料和灌浆区保温材料转移至上层结构。
[0005]进一步的,对于测温监测,灌浆浆体搅拌完成后(搅拌机内)和浆体注浆前(灌浆罐内),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前,在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中任意选取一点,对该部位灌浆区的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各选取一点进行测温,确认灌浆区域满足灌浆的温度要求;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为保证灌浆区的温度,该测温方式在灌浆施工前一天16点时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完成后,根据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对灌浆区的连通腔进行测温监测,每2小时测温一次;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

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后可停止测温;因特殊因素影响,养护温度低于

5 ℃时,采用取暖器在内墙两侧或外墙的内页板一侧热敷加热。
[0006]进一步的,灌浆施工时采用保温措施覆盖灌浆区至灌浆料强度达到35MPa;在低温灌浆料强度未达到35MPa,若套筒内灌浆料温度低于0℃时,立即采取蓄热保温措施;采用岩棉被对灌浆区(包括灌浆套筒高度墙板区域)保温,补偿热量损失,灌浆及养护期间使用暖风炮对灌浆区进行升温。
[0007]进一步的,试验检测前,灌浆料干粉、试模及灌浆套筒在
‑5±
1℃环境预放置24h以上;冬季低温型灌浆料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浆体温度:5℃≤温度≤8℃;模具温度

5℃≤温度≤10℃;养护温度:≥

5℃。
[0008]进一步的,初冬阶段前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封边砂浆勾缝—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浆体制作—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初冬阶段后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保温—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根据温度情况升温)—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坐浆砂浆勾缝—灌浆区保温—灌浆浆体制作—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拆除保温;
严冬阶段或寒流阶段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斜撑不拆,第二年温度高于5℃时灌浆。
[0009]进一步的,在后灌浆时,对墙体构件垂直度、位置在钢筋和模板施工中发生变化,尤其是外墙造成接缝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如下:调整斜撑自身间距,减少非施工偏差;控制模板支设对墙板造成变形,如采用撬棍撬动、大锤敲砸、用力拉拽等操作;混凝土浇筑前检查墙体变形情况,并二次对墙板进行微调,使变形墙板归位。
[0010]进一步的,对于保温措施,根据住宅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采用一层塑料布在内一层保温岩棉被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用塑料布及岩棉被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1)采用灌浆套筒(2)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步骤一、将冬季施工根据温度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冬阶段、第二阶段为严冬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寒流阶段;冬季施工时间的确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5℃以下,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冬施初日,次年气温,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则此5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施的终日;其中初冬阶段为平均温度为0℃,最低温度不小于-5℃;严冬阶段为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不小于-10℃左右;寒流阶段为平均气温-10℃及以下;步骤二、将初冬阶段的灌浆施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初冬前期施工和初冬后期施工,其中初冬前期和后期施工为灌浆的温度分界线为0℃;初冬前期施工灌浆时仅封闭、无需升温,初冬后期施工时灌浆时封闭并采取升温措施;当严冬阶段和寒流阶段施工时斜撑不拆,不灌浆;步骤三、对于步骤二中的灌浆采用后灌浆工艺,灌浆时间安排在顶板叠合板浇筑完成后,灌浆时间选在上午,避免下午灌浆,确保初强的温度;楼座自身形成密封区域,只对窗洞口和阳台口做封堵,再采取区域保温措施,满足低温灌浆料设计施工要求;步骤四、对装配式建筑和灌浆施工过程进行保温措施,其中建筑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步骤五、对灌浆工程进行自动测温监测,监测仪自预制墙板(11)吊装前将测温线(4)放置于灌浆区内,定期收集灌浆测温记录;测温线(4)放置于灌浆观察孔内或连通腔区域内且靠近连接钢筋(12)、距墙边40mm的部位;内部测温点墙体预制构件每个构件一处;构件表面使用红外线测温,一个预制墙体(1)保证3

4个测温点,保障24h连续测温;步骤六、遇到突发降温的升温措施,灌浆时及灌浆后24小时内,对环境温度及构件及构件表面温度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遇到温度突发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增加或减少暖风炮功率/数量,使室内操作温度保持在0度到10度,养护温度保持在

5度到10度;步骤七、当冬期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材料,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5MPa后,拆除保温措施,并随同窗口、阳台口等封闭材料和灌浆区保温材料转移至上层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测温监测,灌浆浆体搅拌完成后(搅拌机内)和浆体注浆前(灌浆罐内),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前,在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中任意选取一点,对该部位灌浆区的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各选取一点进行测温,确认灌浆区域满足灌浆的温度要求;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为保证灌浆区的温度,该测温方式在灌浆施工前一天16点时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完成后,根据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对灌浆区的连通腔进行测温监测,每2小时测温一次;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

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后可停止测温;因特殊因素影响,养护温度低于

5 ℃时,采用取暖器在内墙两侧或外墙的内页板一侧热敷加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浆施工
时采用保温措施覆盖灌浆区至灌浆料强度达到35MPa;在低温灌浆料强度未达到35MPa,若套筒内灌浆料温度低于0℃时,立即采取蓄热保温措施;采用岩棉被对灌浆区(包括灌浆套筒高度墙板区域)保温,补偿热量损失,灌浆及养护期间使用暖风炮对灌浆区进行升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检测前,灌浆料干粉、试模及灌浆套筒(2)在
‑5±
1℃环境预放置24h以上;冬季低温型灌浆料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浆体温度:5℃≤温度≤8℃;模具温度

5℃≤温度≤10℃;养护温度:≥

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冬阶段前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韩桂中陈浩卢艳帅李明科赵堃宇薛恒岩罗席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