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83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将主变洞进行分区域划分,并进行分区、分时施工,施工过程中,预埋件工程采用编制信息卡,埋件信息卡与现场信息卡相匹配的方式,减少了人工核验的错误率,且预埋件按照编制信息进行分时、分区域入场,施工逻辑清晰,在大量预埋件的主变洞区域施工中,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降低了预埋件漏埋的概率;模板工程采用分区域施工的方式,充分利用现场结构面锚筋进行固定,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并减少了模板搭设成本;模板工程中的大量紧固设备如对拉螺栓等,均可在拆除后进行回收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下主变洞厂房施工时各个施工区域互相干扰、影响施工进度,且容易产生机电、金结漏埋、返工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电站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主变洞厂房呈一字型狭长布置,材料进出的唯一通道为主变交通洞;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浇筑时,往往会产生交通不顺利,导致各个施工区域互相干扰,仓位材料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且主变洞厂房内电缆沟、排水沟中施工与机电金结等多专业较差,容易产生漏埋、返工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主变洞厂房施工时各个施工区域互相干扰、影响施工进度,且容易产生机电、金结漏埋、返工的问题,具有施工逻辑清晰,分区块施工可避免相互干扰以及上料不及时的问题,预埋作业可有效避免漏埋、返工问题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及缝面处理:S2,测量放线:用全站仪放出体型控制点并标示在明显固定位置,放出高程点,确定立模边线以及顶面收仓高程,做好标记;S3,锚杆施工:S301,确定孔位;S302,成孔:在确定锚杆孔位后,将钻杆垂直基面进行钻进;当钻至不小于设计深度后,移动至下一钻孔;S303,清孔;S304,注浆;S305,锚杆安装;S4,制作并安装钢筋:按照先打竖向架立钢筋,然后安装水平架立筋,最后安装底板结构筋的顺序进行钢筋安装;S5,预埋件安装:包括止水铜片安装和机电埋件安装:S501,止水铜片安装:在主变洞厂房相邻主变室设置止水铜片;S502,机电埋件安装包括供排水、电缆沟、围岩透水软管、电气照明管路预埋以及电气一次性接地安装,安装方法如下:a. 编制机电埋件信息卡:对机电埋件种类、埋放位置、埋放顺序及埋放工艺进行编码,信息卡分别设置在机电埋件处与对应的现场埋设位置处;b. 比对信息卡,按编码匹配的原则,按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对机电埋件分时、分
区域入场,按信息卡指示进行埋设;c. 埋设后进行机电埋件测试和验收;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复测和再验收;S6,模板安装:在各结构部位安装模板,包括相邻主变室分缝模板、电缆沟模板、框架板梁柱模板、墙体模板和楼梯模板:S601,相邻主变室分缝模板安装:在模板背部等间距设置围檩,围檩一侧表面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墙内预埋锚件,锚件与拉条焊接并用拉条内拉固定,锚件端头与斜撑支架抵触配合;模板与岩石侧的缝隙进行堵塞;S602,电缆沟模板安装:电缆沟底面、边墙均铺设封闭式模板,模板背部等间距设置围檩;电缆沟底面设置数排等间距分布的纵向拉条,电缆沟边墙围檩外侧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主围檩用拉条内拉固定;电缆沟边墙模板之间安装水平顶撑;S603,框架板梁柱模板安装:柱模板背部等间距安装围檩,围檩一侧表面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柱模板通过对拉螺栓对拉紧固;对拉螺栓外部设置套管,套管端部穿出至模板外部,以防止混凝土流入套管将对拉螺栓一起浇筑在结构内;柱模板按一定间距设置内撑条,内撑条与墙体钢筋绑扎连接;梁底模板和板底模板一侧均连接有等间距设置的加强楞;梁腹模板一侧等间距安装围檩,围檩一侧表面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梁腹模板通过对拉螺栓对拉紧固;对拉螺栓外部设置套管,套管端部穿出至模板外部;梁底下口均等间距设置有紧固装置进行紧固;S604,墙体模板安装:包括外边墙模板和防爆墙体模板的安装:墙体模板背部等间距安装围檩;围檩一侧表面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主围檩通过对拉螺栓紧固,对拉螺杆紧固在主围檩上并通过双螺母固定;模板一侧的定位筋设置定位筋和锚筋与模板连接配合;模板一侧按一定间距设置内撑条,内撑条与墙体钢筋绑扎连接;S605,楼梯模板安装:楼梯模板与框架结构同步施工进行;S7,混凝土入仓及浇筑、模板拆除和成品保护:设置围栏,并通过遮挡物对混凝土面进行遮挡防护;永久混凝土面二次作业位置采用木模板进行遮挡,一定高度处通过薄膜进行覆盖保护;模板拆除后,对拉螺栓可重复使用。
[0005]优选地,步骤S1中,基础及缝面处理包括基岩清理、施工缝清理和结构缝处理。
[0006]优选地,步骤S4中, 钢筋架设时,主变洞厂房外围边墙的竖向架立钢筋利用原有围岩锚杆架设。
[0007]优选地,步骤S5中,止水铜片为“W”型结构止水铜片,止水铜片通过固定结构与横向围檩固定。
[0008]优选地,步骤S7中,混凝土温度控制包括材料配比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和混凝土运输控制。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统筹全局、综合比较分析,确定最合理的推进顺序后展开主体施工的方式,将主变洞区域进行分区域划分,并进行分区、分时施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下主变洞厂房施工时各个施工区域互相干扰、影响施工进度,且容易产生机电、金结漏埋、返工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预埋件工程采用编制信息卡,埋件信息卡与现场信息卡相匹配的方式,可通过
手持扫码工具进行比对,减少了人工核验的错误率,且预埋件按照编制信息进行分时、分区域入场,施工逻辑清晰,在大量预埋件的主变洞区域施工中,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降低了预埋件漏埋的概率;模板工程采用分区域施工的方式,充分利用现场结构面锚筋进行固定,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并减少了模板搭设成本;模板工程中的大量紧固设备如对拉螺栓等,均可在拆除后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施工逻辑清晰,分区块施工可避免相互干扰以及上料不及时的问题,预埋作业可有效避免漏埋、返工问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止水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止水铜片的安装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模板1,钢管2,竖向围檩3,弯管钢筋4,木楔子5,止水铜片6,横向围檩7。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如图1中,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施工前准备作业:(1)将主变洞划分七个区块,具体为:1#~4#主变室段以结构变形缝设置的际标线分为四个区块;主变2#副厂房划分为一个区块;主变1#副厂房左右长40.47m、上下水宽19.7m,楼层面积接近800m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形成冷缝,故拟以CZ0

107.570为界标线作临时施工缝划分两块;(2)按由主变1#副厂房(分阶段进行)

1#~4#主变段主体结构(分阶段进行)

主变2#副厂房的顺序从内至外依次展开;依次展开时,上段结构混凝土完工时,相邻下段提前介入并需完成高程450.050m结构混凝土施工;(3)主变洞主体施工整体分三段共七个区块,按由主变1#副厂房

1#~4#主变段主体结构

主变2#副厂房的顺序依次由内至外展开。
[0012]各块主体从底板至顶部施工展开,根据板、梁、柱的结构特点选择分层浇筑。
[0013]具体施工流程如下:S1,基础及缝面处理:S2,测量放线:用全站仪放出体型控制点并标示在明显固定位置,放出高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础及缝面处理:S2,测量放线;S3,预制锚杆施工;S4,制作并安装钢筋:按照先打竖向架立钢筋,然后安装水平架立筋,最后安装底板结构筋的顺序进行钢筋安装;S5,预埋件安装:包括止水铜片安装和机电埋件安装:S501,止水铜片安装:在主变洞厂房相邻主变室设置止水铜片;S502,机电埋件安装方法如下:a. 编制机电埋件信息卡:对机电埋件种类、埋放位置、埋放顺序及埋放工艺进行编码,信息卡分别设置在机电埋件处与对应的现场埋设位置处;b. 比对信息卡,按编码匹配的原则,按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对机电埋件分时、分区域入场,按信息卡指示进行埋设;c. 埋设后进行机电埋件测试和验收;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复测和再验收;S6,模板安装:在各结构部位安装模板,包括相邻主变室分缝模板、电缆沟模板、框架板梁柱模板、墙体模板和楼梯模板的安装:预先在模板背部等间距设置围檩,围檩一侧表面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S601,相邻主变室分缝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墙内预埋锚件,锚件与模板拉条焊接并用拉条内拉固定,锚件端头与斜撑支架抵触配合;模板与岩石侧的缝隙进行堵塞;S602,电缆沟模板安装:电缆沟底面、边墙均铺设封闭式模板,电缆沟底面设置数排等间距分布的纵向拉条,电缆沟边墙围檩外侧按一定间距设置主围檩,主围檩用拉条内拉固定;电缆沟边墙模板之间安装水平顶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书满王国刚卫学识董存福卫学深卫文秀陈满星彭龙袁峥何磊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扬子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