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442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翻料装置、篦床装置和热风装置,所述篦床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按照阶梯式分布;所述篦床装置包括风室、篦床、机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篦床在所述机架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并且能够沿篦床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并且与所述篦床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风室设置在所述篦床下方并通过上密封装置与所述篦床形成动密封连接;所述热风装置向每个风室内提供热风;所述翻料装置设置在对应的篦床装置中的篦床的前端的下方以接收来自上方篦床下落的褐煤,并通过翻转将煤粉送入下方的篦床装置的篦床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褐煤含水量更均匀,降低能耗、煤耗和自燃几率。煤耗和自燃几率。煤耗和自燃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褐煤提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褐煤富含挥发份,所以易于燃烧并冒烟。褐煤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木质的痕迹(由裸子植物形成),其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含碳量为60%~77%,水分大(质量分数为15

60%),挥发成分高(>40%)。所以褐煤只有提质后才能有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目前降低褐煤水分是褐煤提质主要途径通过干燥技术实现,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转筒干燥技术——转筒干燥的核心是一个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筒体的倾斜度可以调节,范围一般为2
°
~10
°
;按照湿物料和热载体的接触方式,工业中开发利用的褐煤转筒干燥装置主要有直接加热转筒干燥器、回转管式干燥器和蒸汽管间接加热转筒干燥器。
[0003]2、带式干燥技术——褐煤由进料端经加料装置被均匀分布到输送带上,输送带通常用穿孔的不锈钢薄板制成,由电机经变速箱带动,可以调速,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热空气或热烟气。
[0004]3、气流干燥技术——气流干燥也称为“瞬间干燥”,是流态化稀相输送在干燥方面的应用;按照干燥介质和操作温度的不同,气流干燥可分为直管式和床混式两种。
[0005]4、流化床干燥技术——工业上开发应用的褐煤流化床干燥设备主要是以过热蒸汽或空气作为流化介质(或干燥介质),并且流化床内部带有换热器;褐煤流化床干燥技术主要包括过热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和蒸汽
‑<br/>空气联合干燥技术。
[0006]5、振动干燥技术——振动干燥是利用机械振动实现固体颗粒在干燥器中流动,并同时在干燥介质(如热烟气等)的作用下实现干燥过程。褐煤振动干燥设备主要有振动混流干燥器和振动流化床干燥器。转筒干燥技术中的回转管干燥技术是工业中应用最为成熟的褐煤脱水干燥技术。
[0007]6、K

燃料技术——最为一项非蒸发式干燥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原煤与蒸汽在提质装置中直接接触,通过调节时间、温度和压力三个要素,将原煤中的水分以液态水的方式脱除,在“挤“出煤中水分的同时,改变煤的孔隙结构及亲水性能,提升低阶煤的品质。
[000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干燥技术存在含水量分布不均、烘干效率不高、褐煤易自燃、能耗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能够使褐煤含水量更均匀,降低能耗、煤耗和自燃几率。
[0010]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翻料装置、篦床装置和热风装置,所述篦床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按照阶梯式分布;所述篦床装置包括风室、篦床、机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篦床在所述机架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并且能够沿
篦床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多个并且与所述篦床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风室设置在所述篦床下方并通过上密封装置与所述篦床形成动密封连接;所述热风装置向每个风室内提供热风;所述翻料装置设置在对应的篦床装置中的篦床的前端的下方以接收来自上方篦床下落的褐煤,并通过翻转将煤粉送入下方的篦床装置的篦床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篦床装置还包括托辊机构,所述托辊机构包括托辊和托辊架,所述托辊在所述托辊架上设置有多个,并与所述篦床的底面形成滚动接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篦床包括篦床框、篦网和篦网架;所述篦网架安装在所述篦床框内,所述篦网安装在所述篦网架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篦网包括多个“S”形篦板,所述“S”形篦板首尾依次设置以形成多个“S”形风道。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装置采用如下任一结构:所述上密封装置包括上密封座I、上密封板I、导杆和弹簧;所述上密封座I安装在所述气室的气室板的顶部,所述导杆安装在所述上密封座I上并能够在竖直方向移动,其顶部固定安装所述上密封板I,所述弹簧一端抵接所述上密封座I、另一端抵接所述上密封板I;所述上密封板I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抵接对应篦床框的底板以形成所述动密封连接;所述上密封装置包括上密封座II、上密封板II、上密封板III和密封压板;所述上密封座II安装在对应篦床框的底板上,所述上密封板II为石墨板,并且通过所述密封压板活动安装在所述上密封座II上,所述上密封板III安装在所述气室板的顶部,所述上密封板III与所述上密封板II形成所述动密封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风室通过下密封装置与下一个篦床装置的篦床形成动密封连接;所述下密封装置包括下密封座和下密封板;所述下密封座安装在所述气室板的底部,其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密封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并与下一个篦床装置内的篦床框的顶板形成所述动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篦床装置内的篦床具有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前方的第二位置,所述篦床同步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并且分组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篦床装置内的篦床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后,所述翻料装置翻转180
°

[0017]进一步地,所述翻料装置包括翻料轴、翻料板和翻料电机;所述翻料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的轴承架中,其中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翻料电机的主轴连接,所述翻料板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安装在所述翻料轴上,其外侧分别向上下两侧延伸形成挡板,所述挡板向所述翻料轴方向倾斜。
[0018]进一步地,所述翻料装置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在所述篦床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后产生检测信号,所述翻料电机响应于所述检测信号驱动所述翻料轴翻转。
[0019]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步进式输送方式将物料逐层向前输送,并利用翻料装置将物料输送到下层篦床上,从而更好地进行热交换,避免部分褐煤长期接触高温热风而产生自燃,提升了生产安全性,并且使烘干后的褐煤水分含量更加均匀,降低能耗和煤耗。
[0020]2、本专利技术中的篦床采用“S”形风道供风,既能实现高温热风的排出,又能避免煤粉进入气室。
[0021]3、本专利技术中的上密封装置和下密封装置中的接合面有足够的润滑,从而形成密封膜,降低摩擦系数和高温影响,使相关部件间具有足够的密封效果,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热交换效果和热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生产运营成本。
[0022]4、本专利技术中的翻料装置能够将上一层篦床上处于上层含水较多的物料经过翻转落到下一层篦床上后处于下层,而原本含水较少的下层物料则处于上层,这样能够避免含水较少的物料长期接触高温热风而发生自燃,而含水较多的物料则能够更加充分的接触高温热风实现高效率烘干,使最终物料的上下层含水率均维持在相对均匀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篦床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箭头所指方向为部件的运动方向);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箭头所指方向为热风的运动方向);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翻料装置(3)、篦床装置和热风装置,所述篦床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按照阶梯式分布;所述篦床装置包括风室(16)、篦床(1)、机架(14)和驱动装置(13);所述篦床(1)在所述机架(14)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并且能够沿篦床(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驱动装置(13)设置有多个并且与所述篦床(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风室(16)设置在所述篦床(1)下方并通过上密封装置(2)与所述篦床(1)形成动密封连接;所述热风装置向每个风室(16)内提供热风;所述翻料装置(3)设置在对应的篦床装置中的篦床(1)的前端的下方以接收来自上方篦床(1)下落的褐煤,并通过翻转将煤粉送入下方的篦床装置的篦床(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床装置还包括托辊机构(12),所述托辊机构(12)包括托辊(12.1)和托辊架(12.2),所述托辊(12)在所述托辊架(12.2)上设置有多个,并与所述篦床(1)的底面形成滚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床(1)包括篦床框(1.5)、篦网和篦网架(1.4);所述篦网架(1.4)安装在所述篦床框(1.5)内,所述篦网安装在所述篦网架(1.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篦网包括多个“S”形篦板(1.2),所述“S”形篦板(1.2)首尾依次设置以形成多个“S”形风道(1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进式褐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装置(2)采用如下任一结构:所述上密封装置(2)包括上密封座I(2.1)、上密封板I(2.4)、导杆(2.2)和弹簧(2.3);所述上密封座I(2.1)安装在所述气室(16)的气室板(5)的顶部,所述导杆(2.1)安装在所述上密封座I(2.1)上并能够在竖直方向移动,其顶部固定安装所述上密封板I(2.4),所述弹簧(2.3)一端抵接所述上密封座I(2.1)、另一端抵接所述上密封板I(2.4);所述上密封板I(2.4)在所述弹簧(2.3)的作用下抵接对应篦床框(1.5)的底板以形成所述动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汉保李晓刚冯涛李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羚羊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