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7411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压致变色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具有压致变色特性,利用该类材料的压致变色特性,制作压敏器件,在压力下变色,可应用于传感器、防伪、存储、显示等领域。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的制备成本较低、合成方法简单、条件温和、产率较高。产率较高。产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致变色材料
,特别涉及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炔基金属配合物在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电线、电导体和液晶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炔基金属配合物的研究。d
10
金属配合物不仅有着特殊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同时也有着多样化的配位模式,使其成为研究炔基金属配合物光物理性质及发光起源的热门方向。而以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为配体可使炔基金属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有助于对其结构和光物理性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0003]目前,通过光、电、热或者压力等外界因素使有机发光体在固体状态下的发光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倍受关注。其中,通过压力、研磨的方法改变固体有机发光体的发光的现象称为压致变色现象。压致变色材料具有独特的发光颜色变化,在记录、数据存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质。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基于过渡金属银(I)配合物的压致变色材料。在已报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压致变色材料中,多为铂(II)配合物、铱(III)配合物,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环金属配体所连柔性链长度不同的铱(III)配合物中(J.Mater.Chem.C,2014,2,7648

7655),其原料的成本较高,水合三氯化铱的价格较高;合成难度较大,需要在氩气保护下反应,需要加热回流,需要通过柱色谱提纯;该铱(III)配合物研磨前后的发光颜色变化不大,变化范围是28~47nm。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具体是基于dppm配体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该类以dppm作为配体的三核银(I)配合物制备的压敏器件在压力下变色,可应用于传感器、防伪、存储和显示等领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0007][0008]式(I)
[0009]其中,X为ClO4(高氯酸根)、OTf(三氟甲磺酸根)或PF6(六氟磷酸根)。
[0010]所述的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1](1)合成HC≡CCH2NHC(O)NHC3H7:冰浴下,向含异氰酸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炔丙胺,搅拌反应,得到HC≡CCH2NHC(O)NHC3H7;
[0012](2)合成[AgC≡CCH2NHC(O)NHC3H7]∞
:将含HC≡CCH2NHC(O)NHC3H7的乙腈溶液加入含硝酸银的乙腈溶液中,再加入三乙胺,避光搅拌反应,得到[AgC≡CCH2NHC(O)NHC3H7]∞

[0013](3)将[AgC≡CCH2NHC(O)NHC3H7]∞
和双(二苯基膦)甲烷在甲醇溶液中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反应,此时溶液由悬浊变为澄清;然后加入高氯酸锂、三氟甲磺酸锂或者六氟磷酸铵,在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反应,得到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即[Ag3(μ

dppm)3(μ3‑
η1‑
C≡CCH2NHC(O)NHC3H7)](X)2(X=ClO4、OTf、PF6)。
[0014]优选的,步骤(1)所述异氰酸丙酯与炔丙胺的摩尔比为1:1~2,进一步优选为1:1。
[0015]优选的,步骤(1)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小时,进一步优选为3小时。
[0016]优选的,步骤(2)所述HC≡CCH2NHC(O)NHC3H7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1~2,进一步优选为1:1。
[0017]优选的,步骤(2)所述避光搅拌反应的时间为0.5~1.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小时。
[0018]优选的,步骤(3)所述[AgC≡CCH2NHC(O)NHC3H7]∞
与双(二苯基膦)甲烷的摩尔比为1~2:1,进一步优选为1:1;所述[AgC≡CCH2NHC(O)NHC3H7]∞
与高氯酸锂、三氟甲磺酸锂或者六氟磷酸铵的摩尔比为1:2~3,进一步优选为1:2.5。
[0019]优选的,步骤(3)中,[AgC≡CCH2NHC(O)NHC3H7]∞
和双(二苯基膦)甲烷在甲醇溶液中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14~18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6小时;加入高氯酸锂、三氟甲磺酸锂或者六氟磷酸铵,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6~10小时,进一步优选为8小时。
[0020]优选的,步骤(3)中,加入高氯酸锂、三氟甲磺酸锂或者六氟磷酸铵,在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反应后,减压抽干溶剂,用水洗后过滤得到淡黄色固体,再通过在产物体积比为1:1的乙腈和甲醇的混合溶剂中扩散乙醚或者在产物体积比为1:1的四氢呋喃和甲醇溶液中扩散乙醚或者往产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扩散正己烷得到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
基配合物。
[0021]以上所述的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在数据记录、数据存储、压力传感器件和压敏器件方面的应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专利技术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具有压致变色特性,利用该类材料的压致变色特性,制作压敏器件,在压力下变色,可应用于传感器、防伪、存储、显示等领域。
[0024](2)本专利技术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的制备成本较低、合成方法简单、条件温和、产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实施例1所得[Ag3(μ

dppm)3(μ3‑
η1‑
C≡CCH2NHC(O)NHC3H7)](ClO4)2的晶体结构图。
[0026]图2是实施例2所得[Ag3(μ

dppm)3(μ3‑
η1‑
C≡CCH2NHC(O)NHC3H7)](OTf)2的晶体结构图。
[0027]图3是实施例3所得[Ag3(μ

dppm)3(μ3‑
η1‑
C≡CCH2NHC(O)NHC3H7)](PF6)2的晶体结构图。
[0028]图4是实施例1所得[Ag3(μ

dppm)3(μ3‑
η1‑
C≡CCH2NHC(O)NHC3H7)](ClO4)2在固体晶体状态下的发射光谱图(激发波长为365nm)。
[0029]图5是实施例2所得[Ag3(μ

dppm)3(μ3‑
η1‑
C≡CCH2NHC(O)NHC3H7)](OTf)2在固体晶体状态下的发射光谱图(激发波长为365nm)。
[0030]图6是实施例3所得[Ag3(μ

dppm)3(μ3‑
η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X为ClO4、OTf或PF6。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合成HC≡CCH2NHC(O)NHC3H7:冰浴下,向含异氰酸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炔丙胺,搅拌反应,得到HC≡CCH2NHC(O)NHC3H7;(2)合成[AgC≡CCH2NHC(O)NHC3H7]

:将含HC≡CCH2NHC(O)NHC3H7的乙腈溶液加入含硝酸银的乙腈溶液中,再加入三乙胺,,避光搅拌反应,得到[AgC≡CCH2NHC(O)NHC3H7]

;(3)将[AgC≡CCH2NHC(O)NHC3H7]

和双(二苯基膦)甲烷在甲醇溶液中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反应,此时溶液由悬浊变为澄清;然后加入高氯酸锂、三氟甲磺酸锂或者六氟磷酸铵,在氮气氛围下避光搅拌反应,得到具有压致变色特性的三核银(I)炔基配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异氰酸丙酯与炔丙胺的摩尔比为1: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HC≡CCH2NHC(O)NHC3H7与硝酸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绮靖崔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