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晁银凤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406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出行相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包括车圈,所述车圈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骨架,且车圈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外轮胎,所述车圈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外轮胎内腔的防护垫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圈中设有防漏球与密封套,并通过传动杆实现向两组防漏球和密封套对称安装,不仅通过伸入外轮胎中的传动杆在外轮胎中气压力降低时,挤压传动杆实现密封套对外轮胎内腔进行充气,同时,通过其传动杆受挤压的过程,另一组防漏球和密封套会在车圈的最高处进行吸气,从而避免了在涉水路段吸入水流进入外轮胎内腔的现象,最终实现自主补气及适用涉水路段补气的目的。现自主补气及适用涉水路段补气的目的。现自主补气及适用涉水路段补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出行相关
,具体为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行车轮胎充气装置主要依赖于充气筒对轮胎内充入气流,从而保证其车辆轮胎中可储存足够的气量进行自行车的正常行驶。
[0003]在实际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漏气的现象,会直接导致其车胎的气量大幅度的降低,严重的漏气还会导致其轮胎因受力被持续的压扁,并在反复转动前行的过程中,造成外轮胎的磨损加剧及伤害自行车体的内钢圈;虽有一些能够在骑行的过程中施加气流进行补充气流,但由于其不能时刻的检测气流的压力,同时,其充入气流的量为恒定的,因而不能实时的根据轮胎中所需的量进行补充,与此同时,其补充的气流装置多数置于气嘴上,从而当其遇到涉水的路段时,其水流的高度大于气嘴至地面的最低高度,因而在通过气流进行充气的过程中,会从气嘴中将其水流吸入至轮胎的内腔中,不仅影响轮胎的正常转动,同时,置于轮胎中的水介质会大大的将其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具备自主补气及适用涉水路段补气、增强充气强度及防止轮胎在严重漏气行驶下加剧损耗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包括车圈,所述车圈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骨架,且车圈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外轮胎,所述车圈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外轮胎内腔的防护垫圈。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垫圈的外侧壁活动安装有位于外轮胎内腔的保护套,且保护套的材质为软质橡胶,所述保护套的端面形状为T字形。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骨架的内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两端均贯穿车圈、防护垫圈和保护套并位于外轮胎内腔中,所述车圈的内壁、保护套的内壁和防护垫圈的内壁组成有充气腔,且传动杆的侧壁位于充气腔中,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外部气流与充气腔相通的进气槽,所述传动杆的侧壁活动安装有用于实现进气槽与充气腔之间气流通断的防漏球,且传动杆的侧壁活动安装有位于防漏球下方的复位弹簧,所述传动杆的侧壁活动有位于充气腔中的密封套,并在传动杆侧壁固定连接有限动杆,且限动杆位于密封套的内壁并与密封套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充气腔与外轮胎内腔相通的连通槽。
[0008]优选的,所述充气腔的数量设为两个,且两个充气腔以车圈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内壁开设有与密封套相适配的圆柱槽。
[0010]优选的,所述连通槽的形状呈“工”字形,且密封套的内壁实现其充气腔与外轮胎
的内腔封死,所述连通槽顶端中心线位于限动杆中心线的中点。
[0011]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圈中设有防漏球与密封套,并通过传动杆实现向两组防漏球和密封套对称安装,不仅通过伸入外轮胎中的传动杆在外轮胎中气压力降低时,挤压传动杆实现密封套对外轮胎内腔进行充气,同时,通过其传动杆受挤压的过程,另一组防漏球和密封套会在车圈的最高处进行吸气,从而避免了在涉水路段吸入水流进入外轮胎内腔的现象,最终实现自主补气及适用涉水路段补气的目的。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圈的外侧设有位于外轮胎内腔的防护垫圈和保护套,通过防护垫圈和保护套在其外轮胎中气压降低后,其外轮胎会接触在保护套上,防止因外轮胎过度压缩导致其磨损加剧导致报废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其外轮胎中气压力严重不足后,会致使保护套跟随密封套同步的运动,从而增大其单次充气的量,满足外轮胎需求大气量时可大量的补入气流,最终实现增强充气强度及防止轮胎在严重漏气行驶下加剧损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整体装配剖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保护套示意图。
[0018]图中:1、车圈;101、支撑骨架;2、外轮胎;3、防护垫圈;4、保护套;5、传动杆;6、充气腔;7、防漏球;8、复位弹簧;9、密封套;10、限动杆;11、连通槽;12、进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包括车圈1,并在车圈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车圈1进行支撑的支撑骨架101,同时,在车圈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外轮胎2,因而通过在外轮胎2中鼓入气流,从而实现其自行车的正常行走,同时,在车圈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外轮胎2内腔的防护垫圈3,因而通过防护垫圈3的增加,防止其外轮胎2内腔因爆胎或气流大幅度外溢而导致其外轮胎2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压持续挤压从而损坏外轮胎2及车圈1的现象。
[0021]请参阅图4,其中,为了防止其外轮胎2在无气压的状态下持续的挤压防护垫圈3,造成外轮胎2与防护垫圈3之间快速磨损的现象,因而通过在防护垫圈3的外侧壁活动安装有位于外轮胎2内腔的保护套4,且保护套4的材质为软质橡胶,同时,保护套4的端面形状为T字形,因而在其防护垫圈3与保护套4进行固定的过程中,通过保护套4上的T形状插入至防护垫圈3的侧壁,不仅保证了其保护套4可将防护垫圈3全面覆盖,使得外轮胎2与防护垫圈3挤压的过程中,始终有保护套4进行缓冲介入,同时,通过其T形还保证了防护垫圈3与保护套4安装时更加的牢固。
[0022]请参阅图2和3,其中,为了实现其外轮胎2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低压自主充气的目的,因而通过在支撑骨架101的内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5,且传动杆5的两端均贯穿车圈1、防护垫圈3和保护套4并位于外轮胎2内腔中,与此同时,通过其车圈1的内壁、保护套4的内壁和防护垫圈3的内壁组成有充气腔6,其传动杆5的侧壁位于充气腔6中,并在支撑骨架10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外部气流与充气腔6相通的进气槽12,同时,在传动杆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用于实现进气槽12与充气腔6之间通断的防漏球7,同时,在传动杆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位于防漏球7下方的复位弹簧8,且传动杆5的侧壁活动有位于充气腔6中的密封套9,并在传动杆5侧壁固定连接有限动杆10,且限动杆10位于密封套9的内壁并与密封套9滑动连接,同时,在传动杆5的内壁开设有用于充气腔6与外轮胎2内腔相通的连通槽11,因而通过其外轮胎2在低压的状态下,通过挤压充气腔6中的气流,进一步的使得充气腔6内腔的气流通过连通槽11流至外轮胎2中,实现对外轮胎2内腔的气流补充,并通过外轮胎2挤压传动杆5的另一端,实现其密封套9促使充气腔6内腔的压力降低,从而使得充气腔6内腔可补入气流了,由于此时其充气腔6在吸气的过程中,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包括车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圈(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骨架(101),且车圈(1)的外侧活动安装有外轮胎(2),所述车圈(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外轮胎(2)内腔的防护垫圈(3),所述防护垫圈(3)的外侧壁活动安装有位于外轮胎(2)内腔的保护套(4),且保护套(4)的材质为软质橡胶,所述保护套(4)的端面形状为T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自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101)的内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5),且传动杆(5)的两端均贯穿车圈(1)、防护垫圈(3)和保护套(4)并位于外轮胎(2)内腔中,所述车圈(1)的内壁、保护套(4)的内壁和防护垫圈(3)的内壁组成有充气腔(6),且传动杆(5)的侧壁位于充气腔(6)中,所述支撑骨架(10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外部气流与充气腔(6)相通的进气槽(12),所述传动杆(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用于实现进气槽(12)与充气腔(6)之间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银凤
申请(专利权)人:晁银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