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797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框,所述模具框的底部设置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上部设置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与产品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下部设置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上部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包括支板、固定轴和弯折板,所述弯折板的固定端套设置于所述固定轴的外部,且所述弯折板沿所述固定轴转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实现产品的自动脱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节约模具成本。具成本。具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
[0003]注塑生产中,有些制品在顶出后,因加强筋太深或太多的缘故,附着在模具上不能自动脱落,需要二次顶出过程,以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现有技术中采用二次顶出的方式实现先将大部分的特征先行脱模,再留下部分顶针进行二次加速顶出,达到脱模的目的;
[0004]正常模具需要2块顶针板,但是上述方案二次顶出需要3

4块顶针板,模具加工费用高,还要考虑模具总厚是否满足注塑机要求,同时生产效率低,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实现产品的自动脱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节约模具成本。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框,所述模具框的底部设置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上部设置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与产品的内壁接触;
[0008]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下部设置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上部设置放置槽;
[0009]所述放置槽内设置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包括支板、固定轴和弯折板,所述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两相对侧边,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对所述支板;
[0010]所述弯折板的固定端套设置于所述固定轴的外部,且所述弯折板沿所述固定轴转动设置。
[001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顶针板内设置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设置限位拉杆,所述限位拉杆的上端对应插装于所述第一顶针板的底部。
[0012]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设置有两个,且所述顶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产品的两相对侧边。
[00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具框的内壁上端设置挡块,所述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弯折板的上部。
[0014]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侧边设置方形槽,且所述弯折板的操作端对应设置于所述方形槽内。
[001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出部设置有两个,且所述顶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两相对侧边。
[0016]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上述方案设置模具框,所述模具框的底部设置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下部设置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上部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顶出部;通过
上述方案进行操作,实现产品的自动脱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节约模具成本。
[0018]2、所述第二顶针板内设置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设置限位拉杆,所述限位拉杆的上端对应插装于所述第一顶针板的底部;利于对所述顶杆的运动距离进行限位。
[0019]3、所述模具框的内壁上端设置挡块,所述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弯折板的上部;利于对所述第一顶针板进行限位,斜顶顶出已到位,倒扣都已经退出。
[0020]4、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侧边设置方形槽,且所述弯折板的操作端对应设置于所述方形槽内;利于手部对所述弯折板进行操作。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实现产品的自动脱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结构简单且节约模具成本,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3]图1为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顶出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限位拉杆安装示意图。
[0027]附图中,1、模具框,2、第一顶针板,21、方形槽,3、顶杆,4、第二顶针板,41、放置槽,42、贯通孔,5、顶出部,51、支板,52、固定轴,53、弯折板,6、限位拉杆,7、挡块,8、产品,81、第一斜顶,82、第二斜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框1,模具框1的底部设置第一顶针板2,第一顶针板2的上部设置顶杆3,顶杆3的端部与产品8的内壁接触;顶杆3用于产品8的退出;
[0030]顶杆3设置有两个,且顶杆3分别设置于产品8的两相对侧边,利于受力均匀的对产品8进行推动;
[0031]第一顶针板2的下部设置第二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4的上部设置放置槽41;放置槽41内设置顶出部5,用于对第一顶针板2进行推动;
[0032]顶出部5设置有两个,且顶出部5分别设置于第二顶针板4的两相对侧边;利于从任意的一侧进行操作,非常的实用;
[0033]顶出部5包括支板51、固定轴52和弯折板53,支板51分别设置于放置槽41的两相对侧边,固定轴52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对支板51;
[0034]弯折板53的固定端套设置于固定轴52的外部,且弯折板53沿固定轴52转动设置;
弯折板53沿转动轴进行转动,用于推动第一顶针板2;
[0035]第一顶针板2的侧边设置方形槽21,且弯折板53的操作端对应设置于方形槽21内;利于手部对弯折板53进行操作;
[0036]第二顶针板4内设置贯通孔42,贯通孔42内设置限位拉杆6,限位拉杆6的上端对应插装于第一顶针板2的底部;利于对顶杆3的运动距离进行限位;
[0037]模具框1的内壁上端设置挡块7,挡块7对应设置于弯折板53的上部。利于对第一顶针板2进行限位,斜顶顶出已到位,倒扣都已经退出。
[0038]上述模具的顶出过程是:
[0039]注塑完成后,进行开模,开模后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后退之后仍然夹住产品8,需要第二次顶出将产品8脱离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的末端均与第二顶针板4连接;
[0040]推动第二顶针板4和第一顶针板2,第二顶针板4和第一顶针板2一起带动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和顶杆3向上运动,弯折板53撞到挡块7,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顶出已到位,倒扣都已经退出;
[0041]第一顶针板2在弯折板53的拨动下继续带动顶杆3向上运动,运动的距离靠限位拉杆6控制;同时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固定在第二顶针板4上停止运动了,从而将产品8与第一斜顶81、第二斜顶82脱离,完成顶出的整个操作。
[00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框,所述模具框的底部设置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上部设置顶杆,所述顶杆的端部与产品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下部设置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上部设置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包括支板、固定轴和弯折板,所述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两相对侧边,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对所述支板;所述弯折板的固定端套设置于所述固定轴的外部,且所述弯折板沿所述固定轴转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加速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板内设置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设置限位拉杆,所述限位拉杆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军李海波黄克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长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