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74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其包括安装轴、动力装置和卷筒组件。动力装置包括直流电机、传动机构、第一O型圈固定件和第一O型圈。直流电机安装于安装轴上,第一O型圈固定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且与安装轴同轴设置,第一O型圈安装于第一O型圈固定件,直流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O型圈固定件转动。卷筒组件包括卷筒,卷筒可转动地套装于安装轴,且卷筒的内壁面与第一O型圈接触,以使卷筒在第一O型圈与卷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卷筒的外壁面用于输送膜丝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通过第一O型圈的摩擦传递,至少能够防止对膜丝束的牵引作用力过大,尽可能减少断丝情况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透析器用膜丝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透析器被广泛用于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其主要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尿毒症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入到透析器内,使两者在纤维膜壁内侧和纤维膜壁外侧反向流动,血液中的有毒大分子可以通过膜孔流出到膜壁外侧,随着透析器流出体内。同时借助膜壁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可以实现清除血液毒素、补充血液营养物质、调节血液pH值的功能。透析器组装生产线就是将纤维膜束、透析器外壳和端盖等原材料组装成透析器成品。
[0003]然而,由于透析器膜丝束单根容易折断且较为柔软,在生产完成之后不易转移与运输输送,故现急需一种输送结构在能满足膜丝束柔软状态下输送的同时尽量减少断丝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可解决膜丝束在生产完成之后的转运与输送问题,能够满足膜丝束柔软状态下输送,同时尽量减少断丝情况的发生。
[0005]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其包括安装轴、动力装置和卷筒组件;
[0006]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直流电机、传动机构、第一O型圈固定件和第一O型圈;所述直流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且与所述安装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O型圈安装于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所述直流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转动;
[0007]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安装轴,且所述卷筒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O型圈接触,以使所述卷筒在所述第一O型圈与所述卷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所述卷筒的外壁面用于输送膜丝束。
[0008]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09]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0]第二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央通孔套装于所述第一卡块,
[0012]所述第二齿轮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圆形连接板,所述第一卡块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圆形连接板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还包括连接固定组件,所述连接固定组
件包括第二O型圈固定件、第二O型圈、第二卡块和两个第二圆形连接板;
[0014]所述第二卡块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安装轴,两个所述第二圆形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块;
[0015]所述第二O型圈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圆形连接板,所述第二O型圈安装于所述第二O型圈固定件,所述第二O型圈和所述第一O型圈位于所述安装轴的两端;所述卷筒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O型圈接触。
[0016]可选地,所述卷筒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卷筒的临近所述第二O型圈的一端,所述底板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圆形连接板固定相连。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卡块的两侧通过轴用弹簧卡圈卡紧。
[0018]本技术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设置为多个,依次设置于膜丝束的行进路线上,膜丝束与卷筒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贴合,即膜丝束半缠绕于卷筒之上,以使卷筒转动时使膜丝束逐步向前移动。通过第一O型圈的摩擦传递,至少能够防止对膜丝束的牵引作用力过大,尽可能减少断丝情况发生。
[001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所示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中连接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其包括安装轴40、动力装置10和卷筒组件。
[0026]动力装置10包括直流电机11、传动机构、第一O型圈固定件12和第一O型圈13。直流电机11安装于安装轴40上,第一O型圈固定件12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40且与安装轴40同轴设置,第一O型圈13安装于第一O型圈固定件12,直流电机1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O型圈固定件12转动。卷筒组件包括卷筒31,卷筒31可转动地套装于安装轴40,且卷筒31的内壁面与第一O型圈13接触,以使卷筒31在第一O型圈13与卷筒31之间的摩擦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卷筒31的外壁面用于输送膜丝束。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设置为多个,依次设置于膜丝束的行进路线上,膜丝束与卷筒31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贴合,即膜丝束半缠绕于卷筒31之上,以使卷筒31转动时使膜丝束逐步向前移动。通过第一O型圈13的摩擦传递,至少能够防止对膜丝束的牵引作用力过大,尽可能减少断丝情况发生。
[00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15。第一齿轮14固定在直流电机1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15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40,第二齿轮15与第一齿轮14啮合,且第二齿轮15与第一O型圈固定件12连接。进一步地,可选地,安装轴40上设置有第一卡块,第二齿轮15的中央通孔套装于第一卡块16,第二齿轮15的两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圆形连接板17,第一卡块16位于两个第一圆形连接板17之间。两个第一圆形连接板17的大小相同。直流电机11通过电机安装块18安装于安装轴40上。
[00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还包括连接固定组件20,连接固定组件20包括第二O型圈固定件21、第二O型圈22、第二卡块23和两个第二圆形连接板24。第二卡块23可转动地套装于安装轴40,两个第二圆形连接板24固定连接于第二卡块23。第二O型圈固定件21安装于第二圆形连接板24,第二O型圈22安装于第二O型圈固定件21,第二O型圈22和第一O型圈13位于安装轴40的两端。卷筒31的内壁面与第二O型圈22接触,以使卷筒31靠两个O型圈卡进固定。优选地,第二卡块23的两侧通过轴用弹簧卡圈卡紧。
[00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卷筒组件还包括底板32,底板32设置于卷筒31的临近第二O型圈22的一端,底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轴、动力装置和卷筒组件;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直流电机、传动机构、第一O型圈固定件和第一O型圈;所述直流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上,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且与所述安装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一O型圈安装于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所述直流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转动;所述卷筒组件包括卷筒,所述卷筒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安装轴,且所述卷筒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O型圈接触,以使所述卷筒在所述第一O型圈与所述卷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所述卷筒的外壁面用于输送膜丝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O型圈固定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析器膜丝束转动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设置有第一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天斌牟倡骏张瑞峰战汉翟晓男于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