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69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幼儿出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架和座椅,所述车架包括前轮组件、后轮和推杆,所述车架对称设有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驱动装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车架,所述前轮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前轮板一侧,所述前轮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三个沿所述前轮板中心均匀圆周分布的前车轮;所述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所述推杆上设有驱动按钮,所述驱动按钮连接所述前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按钮在被握持时驱动所述前轮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减少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加便捷安全。更加便捷安全。更加便捷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


[0001]本技术涉及婴幼儿出行设备
,具体是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二胎及三胎政策,且家庭条件日渐富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孩子,长期抱孩子十分劳累,于是婴儿车就成了家庭出行必备的装备。目前市面上的婴儿车一般注重是否便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于婴儿车稳定性,且一般使用者多为女性,面对台阶、路障,由于其生理特征的弱势,会有不便之处。市面上的产品其特点多为方便便携、折叠小巧。但其缺点为不够稳固、容易侧翻、缺乏重量感、轮子不够灵活。部分婴儿车有反向推行功能,但反向推行其主要通过减少产品体积以及部件的体积来达到便捷性目的,但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牺牲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目前婴儿车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实现在不减少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其便捷性及安全性的目的。
[0004]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架和座椅,所述车架包括前轮组件、后轮和推杆,所述车架对称设有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驱动装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车架,所述前轮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前轮板一侧,所述前轮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三个沿所述前轮板中心均匀圆周分布的前车轮;所述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所述推杆上设有驱动按钮,所述驱动按钮连接所述前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按钮在被握持时驱动所述前轮驱动装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包括遮阳棚和座位,所述座位与所述座椅之间设有减震垫,所述座位由靠背和坐垫构成,所述靠背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坐垫后端,所述座椅外部设有控制所述靠背转动角度的调节把手,所述靠背最大转动角度为170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遮阳棚包括防雨罩和观察罩,所述观察罩顶部开设有观察口,所述防雨罩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所述防雨罩对应所述观察罩;所述遮阳棚遮盖所述座椅,且材质为亚克力。
[0007]进一步地,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蓄电池,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三个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对应固定连接所述前车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前轮板,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转动连接封盖,所述封盖固定连接所述前轮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对应所述驱动按钮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蓄电池电信号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嵌设有置物挂钩,所述置物挂钩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推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设有五点式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一端卡扣式连接,另一端分别
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所述座椅内设有儿童故事机和软垫。
[0011]进一步地,所述婴儿车设有沿所述座椅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前轮组件和设于所述座椅垂直中心线上的一个后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轮均为EVA发泡轮,所述车架材质为铝合金。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设计前轮组件的三个轮子,实现上下楼梯更轻松便捷的目的,且设有前轮驱动机构,使得出行更省力,前轮驱动机构连接推杆上的驱动按钮,在驱动按钮被握持时才会使压力传感器将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前轮驱动装置打开驱动电机,保证了安全性,在大人松开手的时候婴儿车不会滑动造成危险。
[0015]2、本技术通过设计亚克力材质的遮阳棚,半透明的亚克力材质更方便父母观察婴儿状态,且遮阳棚为防雨罩和观察罩的双层设计,可以在天气晴好时打开防雨罩更方便观察孩子,且使孩子能观察到更多的事物,不需要时关闭防雨罩,防雨防风。
[0016]3、本技术通过设计可以转动的推杆实现反向推行,但保证了安全性,且座椅内的座位靠背和坐垫角度可调节,实现孩子坐姿和躺姿的自由切换,再利用安全带保证安全,以儿童故事机吸引儿童注意力,使儿童使用感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前轮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推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车架1、座椅2、前轮组件3、后轮4、推杆5、转动盘6、前轮驱动装置7、驱动按钮8、遮阳棚21、减震垫22、靠背23、坐垫24、调节把手25、防雨罩26、观察罩27、观察口28、前轮板31、前车轮32、驱动电机33、蓄电池34、驱动齿轮35、从动齿轮36、转动轴37、封盖38、压力传感器81、控制器82、置物挂钩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
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如图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架1和座椅2,所述车架1包括前轮组件3、后轮4和推杆5,所述车架1对称设有转动盘6固定连接所述座椅2,所述前轮组件3包括前轮驱动装置7,所述前轮驱动装置7转动连接所述车架1,所述前轮驱动装置7固定连接前轮板31一侧,所述前轮板31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三个沿所述前轮板31中心均匀圆周分布的前车轮32;所述推杆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6,所述推杆5上设有驱动按钮8,所述驱动按钮8连接所述前轮驱动装置7,所述驱动按钮8在被握持时驱动所述前轮驱动装置7。
[0028]优选的,所述座椅2包括遮阳棚21和座位,所述座位与所述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架和座椅,所述车架包括前轮组件、后轮和推杆,所述车架对称设有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驱动装置,所述前轮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车架,所述前轮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前轮板一侧,所述前轮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三个沿所述前轮板中心均匀圆周分布的前车轮;所述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所述推杆上设有驱动按钮,所述驱动按钮连接所述前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按钮在被握持时驱动所述前轮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遮阳棚和座位,所述座位与所述座椅之间设有减震垫,所述座位由靠背和坐垫构成,所述靠背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坐垫后端,所述座椅外部设有控制所述靠背转动角度的调节把手,所述靠背最大转动角度为170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棚包括防雨罩和观察罩,所述观察罩顶部开设有观察口,所述防雨罩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所述防雨罩对应所述观察罩;所述遮阳棚遮盖所述座椅,且材质为亚克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智能现代化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秀娟夏天生刘若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