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69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13
一种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包括推车部分、旋转部分、承圈部分、控制器、PLC和穿线板;所述旋转部分、承圈部分和穿线板均设置在推车部分上;所述推车部分包括把手、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和万向轮;所述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连接;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下端面所组成的端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把手设置在第一车体上;所述旋转部分设置在第一车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承圈部分设置在第二车体的上端面上,穿线板设置在第二车体远离第一车体的端面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第一车体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喂线机进线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新型提高了喂线机进线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新型提高了喂线机进线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放线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辅助喂线机顺利放线的装置,属于冶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喂线机是钢厂内的常见生产设备,其作用在于把合金芯线以适当的速度以及数量射入钢液深处,使钢液达到脱氧,改变夹杂形态调整成分的目的;目前,将合金芯线投放入钢液最常见的设备是喂线机;使用时,将喂线机移动至钢液旁,然后从芯线圈内壁拉出芯线的一端,然后将芯线圈的线圈端部插入喂线机的进线口,通过喂线机的牵拉,将芯线圈内的线一点点拉到钢液中;然而,合金线圈在制作时,通常是由内向外进行往复排列,一般以盘圆的方式运输和生产,在喂线机拉线的过程中,由于速度过快,线圈内的线会发生卡阻、缠结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线圈断丝,一旦线圈断丝,剩余的丝线长度较短,无法再次利用,造成物料的浪费,同时,断开的线头还有一定的势能,会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故需要一种线圈放线辅助装置,要求它能够确保丝线在不打结的前提下顺利进入喂线机,从而确保喂线作业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它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喂线效率。
[0004]本技术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5]一种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包括推车部分、旋转部分、承圈部分、控制器、PLC和穿线板;所述旋转部分、承圈部分和穿线板均设置在推车部分上;所述推车部分包括把手、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和万向轮;所述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连接,且第一车体的下端面与第二车体的下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车体的上端面垂直高度大于第二车体上端面的垂直高度;所述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下端面所组成的端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把手设置在第一车体上;所述旋转部分设置在第一车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承圈部分设置在第二车体的上端面上,穿线板设置在第二车体远离第一车体的端面上;所述控制器设置在第一车体外壳上;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0006]上述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一轴承座、转轴、垂板、横板、竖向夹持部分和横向夹持部分;所述第一车体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且转轴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转轴的一端垂直连接有垂板,且垂板的中心线为垂直向线;所述垂板位于第二车体的正上方;所述垂板两侧面的居中位置均垂直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中心线为水平线;所述竖向夹持部分设置在垂板上;所述横向夹持部分设置在两侧的横板上;所述横板与第一车体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大于垂板与第一车体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0007]上述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所述竖向夹持部分包括竖向框、竖向丝杠、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一手轮;所述竖向框设置在垂板上,且竖向框的中心线为垂直线;所
述竖向框在远离第一车体的垂直端面上向内设置有条状槽,且竖向丝杠设置在竖向框的条状槽内,竖向丝杠的下端与竖向框条状槽下端面轴接,竖向丝杠的上端穿设竖向框的上端并与第一手轮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其关于竖向框的中心点对称设置在竖向丝杠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丝杠螺母和第一卡爪;所述第一丝杠螺母设置在竖向框条状槽内,且竖向丝杠穿设第一丝杠螺母;所述第一卡爪设置在第一丝杠螺母上;所述竖向框与第一车体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横板与第一车体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0008]上述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所述横向夹持部分包括横向框、横向丝杠、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二手轮;所述横向框设置在两侧的横板上,且横向框的中心线为水平线;所述横向框在远离第一车体的垂直端面上向内设置有条状槽,且横向丝杠设置在横向框的条状槽内,横向丝杠的一端与横向框条状槽内侧壁的一端轴接,横向丝杠穿设横向框的另一端面并与第二手轮连接;所述横向丝杠的轴心线与竖向丝杠的轴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其关于横向框的中心点对称设置在横向丝杠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丝杠螺母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二丝杠螺母设置在横向框条状槽内,且横向丝杠穿设第二丝杠螺母;所述第二卡爪设置在第二丝杠螺母上;所述横向框与第一车体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竖向框与第一车体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0009]上述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所述承圈部分包括电机、第二轴承座、位移丝杠、位移丝杠螺母、滑座和起降承载机构;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二车体的上端面上;所述位移丝杠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位移丝杠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连接;所述位移丝杠的轴心线与转轴的轴心线相互平行;所述滑座的下端面镶嵌有位移丝杠螺母,且位移丝杠穿设位移丝杠螺母;所述滑座的下端面两侧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插设在第二车体上端面的滑槽内,第二车体上端面上的滑槽的中心线与位移丝杠的轴心线平行;所述起降承载机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滑座上端面的两侧;所述电机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
[0010]上述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所述起降承载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承接台;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滑座的上端面,且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承接台垂直连接;两侧承接台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大于第一卡爪的宽度。
[0011]上述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所述穿线板形状为长板状,且其设置在第二车体远离第一车体的端面上;所述穿线板平面为垂直平面;所述穿线板平面在转轴的轴心线方向上设置有椭圆形的贯穿性通孔。
[0012]本技术通过旋转部分和穿线板有效地实现了线圈顺利出线不卡线的目的,确保了喂线机出线顺畅,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以往因卡线断线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以及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控制器,2.穿线板,3.把手,4.第一车体,5.第二车体,6.万向轮,7.第一轴承座,8.转轴,9.垂板,10.横板,11.竖向框,12.竖向丝杠,13.第一手轮,14.第一丝杠螺母,15.第一卡爪,16.横向框,17.横向丝杠,18.第二手轮,19.第二丝杠螺母,
20.第二卡爪,21.电机,22.位移丝杠,23.滑座,24.液压缸,25.承接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看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推车部分、旋转部分、承圈部分、控制器1、PLC和穿线板2;推车部分用于带动其他部件进行移动;旋转部分用于为线圈提供旋转功能;穿线板2的作用在于,确保丝线能够从同一个点进入喂线机,防止打结。
[0017]所述旋转部分、承圈部分和穿线板2均设置在推车部分上;所述推车部分包括把手3、第一车体4、第二车体5和万向轮6;所述第一车体4与第二车体5连接,且第一车体4的下端面与第二车体5的下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车体4的上端面垂直高度大于第二车体5上端面的垂直高度;所述第一车体4和第二车体5下端面所组成的端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6;所述把手3设置在第一车体4上;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部分、旋转部分、承圈部分、控制器(1)、PLC和穿线板(2);所述旋转部分、承圈部分和穿线板(2)均设置在推车部分上;所述推车部分包括把手(3)、第一车体(4)、第二车体(5)和万向轮(6);所述第一车体(4)与第二车体(5)连接,且第一车体(4)的下端面与第二车体(5)的下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车体(4)的上端面垂直高度大于第二车体(5)上端面的垂直高度;所述第一车体(4)和第二车体(5)下端面所组成的端面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6);所述把手(3)设置在第一车体(4)上;所述旋转部分设置在第一车体(4)的上端面上;所述承圈部分设置在第二车体(5)的上端面上,穿线板(2)设置在第二车体(5)远离第一车体(4)的端面上;所述控制器(1)设置在第一车体(4)外壳上;所述控制器(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一轴承座(7)、转轴(8)、垂板(9)、横板(10)、竖向夹持部分和横向夹持部分;所述第一车体(4)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座(7),且转轴(8)设置在第一轴承座(7)上;所述转轴(8)的一端垂直连接有垂板(9),且垂板(9)的中心线为垂直向线;所述垂板(9)位于第二车体(5)的正上方;所述垂板(9)两侧面的居中位置均垂直连接有横板(10),横板(10)的中心线为水平线;所述竖向夹持部分设置在垂板(9)上;所述横向夹持部分设置在两侧的横板(10)上;所述横板(10)与第一车体(4)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大于垂板(9)与第一车体(4)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喂线机的线圈放线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夹持部分包括竖向框(11)、竖向丝杠(12)、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一手轮(13);所述竖向框(11)设置在垂板(9)上,且竖向框(11)的中心线为垂直线;所述竖向框(11)在远离第一车体(4)的垂直端面上向内设置有条状槽,且竖向丝杠(12)设置在竖向框(11)的条状槽内,竖向丝杠(12)的下端与竖向框(11)条状槽下端面轴接,竖向丝杠(12)的上端穿设竖向框(11)的上端并与第一手轮(13)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数量为两个,且其关于竖向框(11)的中心点对称设置在竖向丝杠(12)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丝杠螺母(14)和第一卡爪(15);所述第一丝杠螺母(14)设置在竖向框(11)条状槽内,且竖向丝杠(12)穿设第一丝杠螺母(14);所述第一卡爪(15)设置在第一丝杠螺母(14)上;所述竖向框(11)与第一车体(4)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横板(10)与第一车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邰军凯赵伟锋霍立桥李涛张文军张鹏谢艳民王延飞张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