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51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属于生活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空气炸锅能量损失大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包括机头和位于机头下方的锅体,机头内设有热风组件,锅体内设有烹饪室,热风组件向烹饪室输送热量以烹饪食材,所述机头包括外壳体、反射罩和下底板,反射罩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开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反射罩与下底板之间设有加热腔,加热腔开有第二入风口,热风组件包括风机和发热元件,风机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入风口之间,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腔内,外界空气依次经过散热腔和加热腔送入烹饪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减少能量损失,提升了烹饪效果。了烹饪效果。了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空气炸锅是一种通过空气热对流及热辐射加热食材,从而得到较好烹饪效果的一种烹饪器具。现有技术空气炸锅机头上设置有导风罩,风扇、加热管和防护罩等零件,由于加热管产生的较高的温度需要机头有足够的散热空间进行散热。为了使整机体积特别是机头减薄,有人提出将电机侧置,加热管上部的反射罩与外壳之间形成散热空间,进风腔吹出的风依次经过散热空间和加热空间,从出风口流出烤箱盖。由此风扇产生的风经过较长的通道,且通道连通口位置能量损失较大,造成热风对烹饪腔体内的食材烹饪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让风机产生的风到达烹饪室的长度缩短,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烹饪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包括机头和位于机头下方的锅体,机头内设有热风组件,锅体内设有烹饪室,热风组件向烹饪室输送热量以烹饪食材,所述机头包括外壳体、反射罩和下底板,反射罩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开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反射罩与下底板之间设有加热腔,加热腔开有第二入风口,热风组件包括风机和发热元件,风机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入风口之间,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腔内,外界空气依次经过散热腔和加热腔送入烹饪室内。
[0005]进一步的,散热腔和加热腔之间连有放置腔,风机设置在放置腔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放置腔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三入风口,放置腔的侧面开有与第二入风口相通的第三出风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腔位于加热腔的上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元件的直径为D1,烹饪室的直径为L,D1>1/3L。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开有观察孔,观察孔所对应的下底板上设透光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件与下底板之间设有密封件或隔热元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件可视区域的直径为D2,烹饪室的直径为L,L>D2≥1/3L。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元件为设有缺口的环形,发热元件开口远离第二入风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内位于发热元件的缺口处还设有测温元件。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将风机设置在散热腔和加热腔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将风机设置在散热腔前,本技术风机产生的风将不再经过散热腔,而是直接从加热腔吹入烹饪室,从而大大缩短了风机到烹饪室的距离。利用风机旋转时产生的负压,将外界空气从散热腔的第一入风口吸入,由第一出风口进入风机,这部分流动空气对外壳体进行降温的同时还进行余热利用,充分吸收加热腔散发的热量,提高热量利
用率,并且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尽量增大空气在散热腔内的流动距离,对外壳体进行充分的降温,同时尽量多的吸收加热腔散发的热量。本方案既减少能量损失,提升了烹饪效果,还确保空气炸锅工作时外壳体不会过热,保障用户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除去外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中加热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机头100、外壳体110、观察孔111、反射罩120、下底板130、散热腔140、第一入风口141、第一出风口142、加热腔150、第二入风口151、第二出风口152、风机160、发热元件170、缺口171、测温元件172、放置腔180、第三入风口181、第三出风口182、透光件190、锅体200、烹饪室2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包括机头100和位于机头100下方的锅体200,机头100和锅体200采用铰链或者其他部件铰接,也就是机头100可相对于锅体200翻起,机头100内设有热风组件,锅体200内设有烹饪室210,热风组件向烹饪室210输送热量以烹饪食材。
[0023]如图2、图3所示,机头100包括外壳体110、反射罩120和下底板130,外壳体110的开口朝下且通过下底板130封闭,外壳体110与下底板130采用卡扣形式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10内固定有反射罩120,反射罩120也为开口向下的罩体,反射罩120位于外壳体110内,且反射罩120与下底板130之间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连接,反射罩120的顶部离外壳体110的顶部有足够的散热距离,避免反射罩120直接与外壳体110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外壳体110烫伤用户,这样在外壳体110和反射罩120之间就形成散热腔,散热腔开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风口141和第一出风口142,这里的所谓相对设置是指第一入风口141和第一出风口142的距离要尽量的远,以便从第一入风口141进入的空气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反射罩120散发的热量,再从第一出风口142流出散热腔;而反射罩120与下底板130之间就形成加热腔150,也就是加热腔150在散热腔的下方,这样让加热腔150加热的空气能尽快的进入到烹饪室210,减少热量损失,同时散热腔能反射罩120与外壳体110隔开,防止外壳体110过热而烫伤用户;加热腔150开有第二入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第二入风口151开在反射罩120的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52开在下底板130上,热风组件包括风机160和发热元件170,风机160将空气从第一出风口142抽出从第二入风口151吹入加热腔150内,发热元件170固定在加热腔150内,吹入加热腔150内的空气经过发热元件170加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52吹入烹饪室210内。
[0024]为了更好的固定风机160,保证风机160效能最大化,在外壳体110内设有放置腔180,风机160固定在放置腔180内,这样可以保证风机160运转时不漏气,风机160吸入的所有空气都来自散热腔,再将这些空气全部吹入加热腔150内;放置腔180基本与加热腔150平
齐,放置腔180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风口142相通的第三入风口181,放置腔180的侧面开有与第二入风口151相通的第三出风口182,保证风机160吹出的风不用拐弯而尽量低无阻碍的进入到散热腔内,从而减小吹入烹饪室210内热风的风速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0025]在外壳体100上沿外壳体100的竖直轴线开有观察孔111,观察孔111对应的下底板130上设有透光件190,通过观察孔111和透光件190,用户可以从空气炸锅的顶部直接观察到烹饪室210内的食材成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获得更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包括机头和位于机头下方的锅体,机头内设有热风组件,锅体内设有烹饪室,热风组件向烹饪室输送热量以烹饪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外壳体、反射罩和下底板,反射罩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开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反射罩与下底板之间设有加热腔,加热腔开有第二入风口,热风组件包括风机和发热元件,风机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入风口之间,发热元件设置在加热腔内,外界空气依次经过散热腔和加热腔送入烹饪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散热腔和加热腔之间连有放置腔,风机设置在放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三入风口,放置腔的侧面开有与第二入风口相通的第三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刘孝碧林小财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