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326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属于医疗领域。包括固定在患者头部的3D打印导板、设在3D打印导板的外表面上的固定导管、插接在固定导管内的内置导管和延长导管,内置导管的外径小于固定导管的内径,内置导管的长度大于固定导管的长度,内置导管伸出固定导管的一端为延伸端;延长导管包括安装部和固定在安装部一端的导向部,安装部套接在延伸端上,导向部呈半圆柱体,导向部的半圆柱面上设有凹槽。内置导管缩小了固定导管的孔径,能够更精准的锥破颅骨,软通道顺着延长导管的凹槽推入,再穿过内置导管置入颅内,软通道的刻度线沿着凹槽边沿,全程可直观其刻度,从而查看置入深度,提高软通道置入血肿的准确率。肿的准确率。肿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出血通常是指患者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导致患者脑细胞遭到破坏,出血后压迫周围神经组织。颅内出血汇增加患者脑部耗氧量,导致脑部氧气供应不足,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微创介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有效提升了颅内出血的治愈率,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0003]在实际工作中,脑外科医生都是参照CT片,凭经验在颅骨表面标记钻孔,然后按照一定角度进行软通道的穿刺,无法准确将软通道放至最佳位置,并可能由于置入位置不准确导致置入不成功,如果不成功还需要反复调整,造成脑组织的损伤。置入失败最主要原因是穿刺点、穿刺方向(角度)及深度不对,因此应严格确定穿刺点,掌握穿刺方向及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严格确定穿刺点,掌握穿刺方向及深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患者头部的3D打印导板,还包括:
[0007]固定导管,所述固定导管设在所述3D打印导板的外表面上;
[0008]内置导管,所述内置导管插接在所述固定导管内,所述内置导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导管的内径,所述内置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导管的长度,所述内置导管伸出所述固定导管的一端为延伸端;
[0009]延长导管,所述延长导管包括安装部和固定在安装部一端的导向部,所述安装部套接在所述内置导管的延伸端上,所述导向部呈半圆柱体,所述导向部的半圆柱面上沿所述导向部的轴线方向设有凹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管的端部设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固定导管的侧壁内,所述延长导管的安装部靠近所述固定导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块。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与所述内置导管相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导管的长度为20毫米,所述固定导管的内径为8

10毫米。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内置导管的外径为7

9毫米,所述内置导管的内径为3

5毫米,所述内置导管的长度为37

40毫米。
[0014]作为优选:所述内置导管的外径为8毫米,所述内置导管的内径为5毫米,所述内置导管的长度为37毫米。
[0015]作为优选:所述延长导管的安装部的长度为17

20厘米,所述延长导管的导向部的长度为90

100厘米。
[0016]本技术中的内置导管缩小了固定导管的孔径,能够更精准的锥破颅骨,采用软通道进行穿刺,软通道顺着延长导管的凹槽推入,再穿过内置导管置入颅内,软通道的刻度线沿着凹槽边沿,全程可直接观看软通道刻度,方便查看软通道置入深度以及避免软通道置入产生移位,提高软通道置入血肿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中固定导管、内置导管和延长导管安装时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中固定导管和内置导管安装时的纵截面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中延长导管的侧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中延长导管的横截面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中固定导管、内置导管和延长导管安装时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3]附图中,1

3D打印导板、2

固定导管、3

内置导管、41

安装部、411

卡块、42

导向部、421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下面提供本技术的一实施例,
[0028]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患者头部的3D打印导板1,还包括:
[0029]固定导管2,所述固定导管2设在所述3D打印导板1的外表面上;
[0030]内置导管3,所述内置导管3插接在所述固定导管2内,所述内置导管3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导管2的内径,所述内置导管3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导管2的长度,所述内置导管3伸出所述固定导管2的一端为延伸端;
[0031]如图4和5所示,所述延长导管包括安装部41和固定在安装部41一端的导向部42,
所述安装部41套接在所述内置导管3的延伸端上,所述导向部42呈半圆柱体,所述导向部42的半圆柱面上沿所述导向部42的轴线方向设有凹槽421。
[0032]锥颅手术中,利用简易手工锥颅钻锥破颅骨,内置导管3缩小了固定导管2的孔径,能够更精准的锥破颅骨,采用软通道进行穿刺,软通道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软通道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软通道的外径小于所述内置导管3的内径。
[0033]所述软通道的材质为硅胶。CT检查时无伪影,能在CT导引下完成操作,颅脑内置管的准确性更大,疗效更好。
[0034]导向部42上所述凹槽421与所述内置导管3相连通。将软通道顺着延长导管的凹槽421推入,软通道再穿过内置导管3置入颅内,穿刺过程中,软通道的刻度线沿着凹槽421的边沿,全程可直接观看软通道刻度,方便查看软通道置入深度以及避免软通道置入产生移位,提高软通道置入血肿的准确率;软通道置入颅内更顺畅,通入更简单方便。
[0035]所述固定导管2的长度为20毫米,所述固定导管2的内径为8

10毫米。...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患者头部的3D打印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导管,所述固定导管设在所述3D打印导板的外表面上;内置导管,所述内置导管插接在所述固定导管内,所述内置导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导管的内径,所述内置导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导管的长度,所述内置导管伸出所述固定导管的一端为延伸端;延长导管,所述延长导管包括安装部和固定在安装部一端的导向部,所述安装部套接在所述内置导管的延伸端上,所述导向部呈半圆柱体,所述导向部的半圆柱面上沿所述导向部的轴线方向设有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管的端部设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固定导管的侧壁内,所述延长导管的安装部靠近所述固定导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提高锥颅准确率的3D打印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内置导管相连通。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荣蒙兰青劳贞贤李雪斌唐雄林黄曲云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