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320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续流单元、驱动单元、电流调节单元和继电器;电源、开关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继电器串联,形成第一回路;续流单元并联于电流检测单元与继电器的串联路径两端,与电流检测单元、继电器形成第二回路;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流经继电器的电流值;电流调节单元,与电流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电流值,生成驱动信号;驱动单元,分别与电流调节单元和开关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驱动信号,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状态,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硬件电路实现,电流信号直接参与硬件触发,无需微处理器的参与和控制,大大减少反馈调整的时间,保证继电器状态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硬件电路设计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继电器的驱动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采用继电器的标称吸合电压给继电器持续供电的驱动方式,还存在一种间歇性供电的驱动方式,即基于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波控制的继电器驱动方式。
[0003]然而,现有的基于PWM波控制的继电器驱动方式从电压信号的检测到驱动信号最终作用于继电器上,整个反馈路径过长,并且MCU响应时间慢,使得PWM波的调节反馈滞后于实际继电器线圈中电流的变化。
[0004]因此,如何通过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反馈调整时间并保证继电器工作状态稳定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反馈调整时间并保证继电器工作状态稳定的电路这一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续流单元和继电器;所述电源、所述开关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继电器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续流单元并联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继电器的串联路径两端,用于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继电器形成第二回路;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当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形成第一通路;当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时,所述第二回路形成第二通路;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电流值;还包括:电流调节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值,生成驱动信号;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流调节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通断状态。
[000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正向供电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负向供电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负向供电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正向供电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
[000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连
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正向供电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负向供电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流调节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连接。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调节单元包括:比较电路;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输入预设阈值;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调节单元还包括:放大电路和基准调节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输出所述预设阈值。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调节单元还包括:通讯电路;所述通讯电路与所述基准调节电路连接。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N型三极管和P型三极管;所述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输入端;所述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输出端。
[0015]如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的继电器电路相比,省去图2中的信号采集单元、计算单元、MCU处理单元,通过电流检测单元及电流调节单元代替。本技术中电流检测单元及电流调节单元采用硬件电路实现,电流信号直接参与硬件触发,无需经过MCU处理,通过单元数量的简化以及硬件电路触发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反馈调整的时间,并保证PWM波控制时继电器工作状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将该继电器电路应用于车辆中,可以降低整车功耗。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为现有继电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2显示为现有继电器电路的信号传输路径图。
[0018]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路径图。
[0020]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图。
[0021]图6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图。
[0022]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又一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图。
[0023]图8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电路调节单元的电路图。
[0024]图9显示为本技术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于一实施例中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0025]元件标号说明:1.电源;2.开关单元;21第一开关单元;22.第二开关单元;23.第三开关单元;24.第四开关单元;3.电流检测单元;4.续流单元;5.继电器;6.电流调节单元;7.驱动单元;71.第一驱动单元;72.第二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7]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示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8]请参阅图1,显示为现有继电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驱动方式通过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续流单元和继电器;所述电源、所述开关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继电器串联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续流单元并联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继电器的串联路径两端,用于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继电器形成第二回路;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当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时,所述第一回路形成第一通路;当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时,所述第二回路形成第二通路;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继电器的电流值;还包括:电流调节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值,生成驱动信号;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流调节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通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正向供电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负向供电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负向供电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正向供电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华傅焱辉楚乐郭茂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