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91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括:延迟吸合单元及驱动单元;其驱动单元设置于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负极与地之间,能够改变控制线圈负极与地之间的连接状态;而其延迟吸合单元内置有延时环节,能够改变驱动单元的状态;所以通过驱动单元和延迟吸合单元的配合,可以在电源得电的一定时长后,使控制线圈的负极与地之间自动导通,进而实现继电器的自主吸合;也即,继电器的吸合无需依靠控制单元,因此,解决了控制单元异常时继电器主触点无法闭合的问题。异常时继电器主触点无法闭合的问题。异常时继电器主触点无法闭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广泛用于逆变器设计中,该电路的作用主要在于根据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板载式功率继电器的控制线圈是否得电,实现对继电器主触点的通断控制。
[0003]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驱动方案,控制继电器主触点的通断过程强烈依赖控制单元的控制,一旦控制单元异常,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就无法工作;而有些应用场合是需要控制单元异常的情况下继电器依然能够闭合的,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驱动电路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解决控制单元异常时继电器主触点无法闭合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包括:延迟吸合单元及驱动单元;其中:
[0007]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正极接收预设供电电压;
[0008]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负极;
[0009]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0010]所述驱动单元的N个驱动受控端,连接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并通过所述延迟吸合单元连接参考地;在所述驱动受控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通路断开时,所述驱动单元的对应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切换为导通状态;N为所述待控继电器的个数;
[0011]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电源端接收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且所述延迟吸合单元内置有延时环节,在所述吸合电源上电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切换为断开状态。
[0012]优选的,还包括:降损控制单元;
[0013]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
[0014]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正极,并接收保持电源的供电电压;
[0015]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计时受控端,连接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并通过所述延迟吸合单元连接参考地;在所述计时受控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通路断开的第二预设时长后,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切换为断开状态。
[0016]优选的,还包括:主辅双控与门单元;
[0017]所述计时受控端,还连接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N个输入端,并通过所述主辅双
控与门单元连接所述参考地;
[0018]N个所述驱动受控端,还与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N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并分别通过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连接所述参考地;
[0019]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N个第一受控端分别接收相应的继电器控制信号,第二受控端接收主控监控信号,在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表征关断且所述主控监控信号表征正常时,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对应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切换为导通状态。
[0020]优选的,所述降损控制电路单元,包括:正极开关管以及第一延迟电路;其中:
[0021]所述正极开关管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
[0022]所述正极开关管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相应控制线圈的正极,并接收所述保持电源的供电电压;
[0023]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计时受控端;
[0024]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极开关管的控制端。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一延迟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八电阻、第一至第二开关管、稳压二极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其中:
[0026]各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并联后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27]第一至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均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
[0028]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
[0029]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
[0030]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五电阻的一端的连接;
[0031]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32]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0033]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
[0034]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35]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
[0036]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所述参考地;
[0037]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出端。
[0038]优选的,所述延迟吸合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九至第十一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其中:
[0039]各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连接后的一端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0040]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
[0041]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
[0042]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43]优选的,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包括:第四开关管以及N个第五开关管;其中:
[0044]各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作为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各个第一受控端;
[0045]各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分别作为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各个输入端;
[0046]各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
[0047]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48]所述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第二受控端。
[0049]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N个驱动模块;其中:
[0050]各所述驱动模块分别设置于相应控制线圈的负极。
[0051]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负极开关管、第十二电阻以及第十三电阻;其中:
[0052]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
[0053]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负极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点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一个驱动受控端;
[0054]所述负极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0055]所述负极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相应控制线圈的负极。
[0056]优选的,所述计时受控端通过正接第二二极管连接所述延迟吸合单元;
[0057]所述驱动受控端通过正接第三二极管连接所述延迟吸合单元。
[0058]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延迟吸合单元及驱动单元;其中: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正极接收预设供电电压;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负极;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接地;所述驱动单元的N个驱动受控端,连接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并通过所述延迟吸合单元连接参考地;在所述驱动受控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通路断开时,所述驱动单元的对应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切换为导通状态;N为所述待控继电器的个数;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电源端接收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且所述延迟吸合单元内置有延时环节,在所述吸合电源上电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切换为断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损控制单元;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待控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正极,并接收保持电源的供电电压;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计时受控端,连接所述延迟吸合单元的输入端,并通过所述延迟吸合单元连接参考地;在所述计时受控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的通路断开的第二预设时长后,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切换为断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辅双控与门单元;所述计时受控端,还连接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N个输入端,并通过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连接所述参考地;N个所述驱动受控端,还与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N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并分别通过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连接所述参考地;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N个第一受控端分别接收相应的继电器控制信号,第二受控端接收主控监控信号,在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表征关断且所述主控监控信号表征正常时,所述主辅双控与门单元的对应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地之间切换为导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损控制电路单元,包括:正极开关管以及第一延迟电路;其中:所述正极开关管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所述正极开关管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相应控制线圈的正极,并接收所述保持电源的供电电压;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降损控制单元的计时受控端;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极开关管的控制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迟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八电阻、第一至第二开关管、稳压二极管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其中:各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并联后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参考地;第一至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均接收所述吸合电源的供电电压;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延迟电路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
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五电阻的一端的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参考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吴亚奇李娇丽薛丽英职骏涛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