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234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找准孔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行业轧辊领域,具体是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轧辊是指轧机上使金属产生连续塑性变形的主要工作部件和工具。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3部分组成。辊身是实际参与轧制金属的轧辊中间部分。它具有光滑的圆柱形或带轧槽的表面,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给机架。传动端轴头通过连接轴与齿轮座相连,将电动机的转动力矩传递给轧辊。轧辊在轧机机架中可呈二辊、三辊、四辊或多辊形式排列。
[0003]轧辊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1)按产品类型分有带钢轧辊、型钢轧辊、线材轧辊等;(2)按轧辊在轧机系列中的位置分有开坯辊、粗轧辊、精轧辊等;(3)按轧辊功能分有破鳞辊、穿孔辊、平整辊等;(4)按轧辊材质分有钢轧辊、铸铁轧辊、硬质合金轧辊、陶瓷轧辊等;(5)按制造方法分有铸造轧辊、锻造轧辊、堆焊轧辊、镶套轧辊等;(6)按所轧钢材状态分有热轧辊、冷轧辊。
[0004]上述轧辊的分类都存在消耗大、重车量大、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轧辊消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加工成本,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显的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解决了轧辊消耗高、重车量大、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制备方法为降低轧辊的辊耗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06]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找准孔型
[0008]对下限即将报废的轧辊进行梳理,并按孔型规格进行摆放,然后采用下限报废轧辊孔型规格样板进行查验,查看孔型与样板的符合性,并估算出磨损数值,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并制成表格;
[0009]步骤二、测算间距
[0010]下限报废轧辊孔型的磨损数据与大于该报废轧辊孔型规格的轧辊配辊间距进行对照,测算要加工孔型的间距,于此同时,对照相应的孔型配辊图设计间距,计算两孔型间的辊环强度是否大于红钢轧件作用在辊环上的强度;能满足辊环强度要求的制定加工工艺,不能满足辊环强度要求的进行报废;
[0011]步骤三、粗加工
[0012]对满足要求的轧辊在其端部用油漆进行标识,标记出这支轧辊符合要求,对照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加工前,首先要上车床调整好轧辊同心度,选好孔型刀具,采用制定车削管理办法对靠近转动侧的轧辊孔型进行加工,,查看孔型样板与辊环相距60丝时,采用肉眼
观察的方式查看孔型内是否还有轧制时留下的痕迹,若无则进行下一道孔型加工,若有,则要重新制定加工工艺,然后进行加工;
[0013]步骤四、精确对准
[0014]采用精加工孔型刀具进行加工,加工完毕的孔型必须与样板严丝合缝且表面光滑不能有棱和粗糙面;加工完一个孔型后,必须要用样板复核孔型刀具的磨损情况,防止孔型刀具不均匀磨损,造成后续孔型报废。加工完的孔型必须保证“表面光亮、严丝合缝”。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一中,所述的磨损数值为3mm-7mm。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二中,大于该报废轧辊孔型规格的轧辊配辊间距为7-20mm。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二中,测算方法为n
下限报废
>n
上一规格轧辊孔型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二中,强度的公式为ρ
不同架次不同温度
/S
孔型面积的
1/2。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三中,加工工艺为按车削管理办法中规定执行,标准采用孔型图、孔型配辊图尺寸要求。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三中,车床转速为<30~40r/min。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四中,步骤四中,采用精加工孔型刀具进行加工的转速<10r/min。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四中,采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进行检测加工完毕的孔型的表面粗糙度。
[002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4]1、工人严格按照制定的加工工艺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0025]2、轧辊孔型的车削质量明显提高;
[0026]3、轧辊上线后的故障时间也由原来的1.5小时/月降低到零故障,减少故障时间每年可增益1.5小时/月*80吨/小时*12月*100元/吨=14.4万元;
[0027]4、该方法既降低了轧辊消耗,也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进而减少了因轧辊孔型质量造成的生产线调整时间;
[0028]5、该方法使轧辊消耗降低10%,年产量150万吨,每年可降本60万元,共计每年增益74.4万元。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
[00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找准孔型-测算间距-粗加工-精确对准。
[0032]实施例
[0033]步骤一、对下限即将报废的轧辊进行梳理,并按孔型规格进行摆放,然后采用下限报废轧辊孔型规格样板进行查验,查看孔型与样板的符合性,并估算出磨损数值,磨损数值
为3mm-7mm,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并制成表格;
[0034]步骤二、下限报废轧辊孔型的磨损数据与大于该报废轧辊孔型规格的轧辊配辊间距进行对照,大于该报废轧辊孔型规格的轧辊配辊间距为7-20mm,测算要加工孔型的间距,测算方法为n下限报废>n上一规格轧辊孔型,于此同时,对照相应的孔型配辊图设计间距,计算两孔型间的辊环强度是否大于红钢轧件作用在辊环上的强度,强度的公式为ρ不同架次不同温度/S孔型面积的1/2,能满足辊环强度要求的制定加工工艺,不能满足辊环强度要求的进行报废;
[0035]步骤三、对满足要求的轧辊在其端部用油漆进行标识,标记出这支轧辊符合要求,对照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加工工艺为按车削管理办法中规定执行,标准采用孔型图、孔型配辊图尺寸要求,加工前,首先要上车床调整好轧辊同心度,选好孔型刀具,采用制定车削管理办法对靠近转动侧的轧辊孔型进行加工,车床转速为<30~40r/min,查看孔型样板与辊环相距60丝时,采用肉眼观察的方式查看孔型内是否还有轧制时留下的痕迹,若无则进行下一道孔型加工,若有,则要重新制定加工工艺,然后进行加工;
[0036]步骤四、采用精加工孔型刀具进行加工,转速<10r/min,加工完毕的孔型必须与样板严丝合缝且表面光滑不能有棱和粗糙面,采用表面粗糙度检测仪进行检测,加工完一个孔型后,必须要用样板复核孔型刀具的磨损情况,防止孔型刀具不均匀磨损,造成后续孔型报废。加工完的孔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轧辊辊耗的孔型套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找准孔型对下限即将报废的轧辊进行梳理,并按孔型规格进行摆放,然后采用下限报废轧辊孔型规格样板进行查验,查看孔型与样板的符合性,并估算出磨损数值,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并制成表格;步骤二、测算间距下限报废轧辊孔型的磨损数据与大于该报废轧辊孔型规格的轧辊配辊间距进行对照,测算要加工孔型的间距,于此同时,对照相应的孔型配辊图设计间距,计算两孔型间的辊环强度是否大于红钢轧件作用在辊环上的强度;能满足辊环强度要求的制定加工工艺,不能满足辊环强度要求的进行报废;步骤三、粗加工对满足要求的轧辊在其端部用油漆进行标识,标记出这支轧辊符合要求,对照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加工前,首先要上车床调整好轧辊同心度,选好孔型刀具,采用制定车削管理办法对靠近转动侧的轧辊孔型进行加工,,查看孔型样板与辊环相距60丝时,采用肉眼观察的方式查看孔型内是否还有轧制时留下的痕迹,若无则进行下一道孔型加工,若有,则要重新制定加工工艺,然后进行加工;步骤四、精确对准采用精加工孔型刀具进行加工,加工完毕的孔型必须与样板严丝合缝且表面光滑不能有棱和粗糙面,加工完一个孔型后,必须要用样板复核孔型刀具的磨损情况,防止孔型刀具不均匀磨损,造成后续孔型报废。加工完的孔型必须保证“表面光亮、严丝合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国徽谷庆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