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228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同时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持续通入还原性气体;其中,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中锑的浓度低于1200μg/L。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通过H2的还原作用,将Sb(V)还原成Sb(III),并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最高脱除率达92.3%,从而可以实现无纺布印染废水达标排放。染废水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
[0003]
技术介绍

[0004]国家与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印染工业的Sb污染防治工作。2012年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企业废水总排放口,总锑的标准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限值均为100 μg/L。《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使用的是首次发布于2002年版,2015年底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对2002版的修订,2015年,在新出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了总锑的排放限值为50μg/L。
[0005]无纺布印染废水进水Sb浓度约为600~1200μg/L。现有污水预处理系统对Sb的去除率较高,但出水往往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现有技术采用预处理系统对Sb去除,去除效果为约50%,其中气浮法和混合沉淀法是预处理系统的关键。
[0006]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发现,出水中溶解态Sb均以Sb(V)为主,现有技术的无纺布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工艺中,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对Sb(V)的去除效果不佳,主要通过污泥形式进行外排。
[0007]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一种能够使得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通过H2的还原作用,将Sb(V)还原成Sb(III),并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以实现无纺布印染废水达标排放。<br/>[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同时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持续通入还原性气体;其中,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中锑的浓度低于1200μg/L。
[0010]优选的,流经活性炭吸附层的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与通入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还原性气体的体积比值为(40~500)∶1。
[0011]优选的,在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入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前,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层通入还原性气体,使之饱和吸附还原性气体。
[0012]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流经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时间为60min~180 min。
[0013]优选的,所述还原性气体选自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和乙炔中的一种或数种。
[0014]优选的,所述还原性气体为氢气与一氧化碳混合物,其中,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为(1~10)∶(1~10)。
[0015]相比现有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具有以下突出优势: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通过H2的还原作用,将Sb(V)还原成Sb(III),并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最高脱除率达92.3%,从而可以实现无纺布印染废水达标排放。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举例而非给出限制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应注意的是,在本公开文件中所述的“一”或“一种”实施方式未必是指同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而是指至少有一种。
[0019]下文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然而,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仅一些或所有方面来实施本专利技术。为说明起见,本文给出具体的编号、材料和配置,以使人们能够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无需具体的细节即可实施。在其他例子中,为不使本专利技术费解而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
[0020]将各种操作作为多个分立的步骤而依次进行描述,且以最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来说明;然而,不应将按次序的描述理解为暗示这些操作必然依赖于顺序。
[0021]将根据典型种类的反应物来说明各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使用任意数量的不同种类的反应物来实施,而不只是那些为说明目的而在这里给出的反应物。此外,也将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混合示例。
[0022]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若无特殊说明,实施例中的原材料为市售材料。
[0023]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同时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持续通入还原性气体;其中,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中锑的浓度低于1200μg/L。
[0024]本专利技术每次使用的无纺布印染废水约为1L,在过滤柱中填入活性炭,活性炭与约200g, 通过控制加入无纺布印染废水的速度和过滤柱的摆放角度控制无纺布印染废水流经活性炭吸附层的时间。
[0025]具体的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0026]表1参数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脱除前Sb浓度(μg/L)1002005001200还原性气体H2甲烷乙烷H2和CO
还原性气体摩尔比
---
1∶5体积比300∶1200∶1100∶140∶1 保留时间(min)60120150180 预吸附是否是否在表1中,脱除前Sb浓度为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前含有锑的浓度,体积比为流经活性炭吸附层的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与通入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还原性气体的体积比值;保留时间为无纺布印染废水流经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时间;预吸附为在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入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前,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层通入还原性气体,使之饱和吸附还原性气体。
[0027]对比例对比例参考实施例1~4,不同在于,对比例在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时,不通入还原性气体,对比例1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前含有锑的浓度为500μg/L,在过滤柱中的保留时间为180min。
[0028]实验结果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每个工艺对应的无纺布印染废水流经过滤柱后从出口流出,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过膜,进行Sb浓度检测,每个工艺取样5次,结果平均后作为相应工艺的脱除后Sb浓度,脱除率=(脱除前Sb浓度-脱除后Sb浓度)
×
100%。
[0029]结果见表2;表2 脱除率(%)实施例176.8实施例282.5实施例387.5实施例492.3对比例35.6从表2可以看到, 即便实施例4的无纺布印染废水脱除前Sb浓度高达1200μg/L,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也能得到达标,而对比例由于活性炭吸附层对5价的Sb吸附力弱,脱除率才35.6%,从过滤柱出口得到的废水中的Sb浓度仍高达322μg/L,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从表2还可以看到,实施例1~实施例4的均高于脱除率(%),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染物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往往不易达标,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最高脱除率为92.3%,还原性气体为氢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印染废水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同时向所述活性炭吸附层持续通入还原性气体;其中,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中锑的浓度低于1200μ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流经活性炭吸附层的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与通入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还原性气体的体积比值为(40~50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纺布印染废水通入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前,向所述活性炭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洁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