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22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包括内筒、外筒、物料入口、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物料出口、水蒸气出口和保温材料,内筒由多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内筒凹间壁能够容留进炉物料,保温材料设置在外筒内表面,保温材料并与内筒之间设有活动间隙,内筒外凹间壁与保温材料包围的空腔形成烟气对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内筒采用多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有效增加了烟气的传热面积,使物料与内筒传热壁接触面积增大,物料干化效率提高。物料干化效率提高。物料干化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干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国外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技术为填埋、焚烧、堆肥,随着填埋场地减少,焚烧生活垃圾处置压力较大,特别是焚烧排放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忧虑,随着环保意识提高,新建焚烧项目民众接受度不高,阻力较大。
[0003]生活垃圾热解技术相对焚烧更环保,排放低,低温热解下基本不产生二恶英,是相对理想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新技术。生活垃圾热解处置技术处理原生生活垃圾时存在含水率较高(35%以上),对连续热解的能耗、规模影响较大,特别是物料中的水分变成热解水,处置较为困难,费用较高。生活垃圾物料较杂,普通的干化炉针对进炉物料相对要求较高,不能满足热解前置物料干化要求。传统做法是使用破碎对进炉物料处理,统一粒径后再入热解炉干化,热解炉内筒多边形刮板对进炉物料搅拌,使物料沿内筒成圆周运动,但对于一些较薄较柔软的材料进炉干化时,容易与热解炉内筒旋转刮板产生缠绕,而不适用在热解炉内筒的干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能解决热解炉内筒干化物料不均匀,刮板缠绕物料,造成热解炉旋转内筒转动阻力增大或停转。同时热解炉内筒为圆形平滑结构,物料与传热壁接触面积较小,物料干化效率低。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内筒结构形式简单,以多个凹间壁龙骨代替传统多边形刮板,物料的流动依靠回转装置的整体斜度由进料端向出料端流动;相比传统结构的回转内筒,凹间壁龙骨结构的内筒形状截面刚度增加,相应的可减小传热壁厚度,加快传热速率;凹间壁龙骨结构的内筒形状同样增加了物料侧的接触面积,缩短物料下落时间,从而减少结焦。由不透钢材料制成内筒,当传热壁的温度在150℃以下时,增加物料同时缩短落料时间,传热效果明显提升;热解炉间热式低温干燥,烟气余热温度不高,辐射传热的比例很低,凹间壁龙骨结构的内筒主要采用烟气对流传热,有效提高传热和热交换效率。
[0006]进一步,内筒由5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制造最简单经济,传热效果最明显。
[0007]进一步,物料入口与内筒之间使用盘根密封,物料出口与内筒之间使用石墨环动密封,烟气入口与内筒之间、烟气出口与内筒之间使用鱼鳞片密封。确保物料干化过程在密闭环境下进行,减少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008]进一步,内筒凹间壁龙骨烟气通道之间相互隔断,即在保温材料与内筒外表面对应设置有隔断,使内筒凹间壁龙骨的烟气对流通道之间相互独立流通。通过增加强制对流,提高传热效率。通常保温材料优先选择保温棉。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能解决热解炉内筒干化物料不均匀,刮板缠绕物料,造成热解炉旋转内筒转动阻力增大或停转。同时热解炉内筒为圆形平滑结构,物料与传热壁接触面积较小,物料干化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内筒采用多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有效增加了烟气的传热面积,使物料与内筒传热壁接触面积增大,物料干化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1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立体结构图;
[0012]图2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正视图;
[0013]图3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内筒剖视图;
[0014]图4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内筒正视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螺旋装置、2.底架、3.大链轮、4.小链轮、5.链条、6.电机、7.内筒、8.外筒、9.前带轮、10.后带轮、11.前托轮、12.后托轮、13.前挡轮、14.后挡轮、15.物料入口、16.烟气入口、17.烟气出口、18.物料出口、19.尾罩、20.保温棉、21.隔断、22.烟气通道、23.水蒸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7]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结构如下:
[0018]底架2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和安装,支撑前托轮11、后托轮12、前挡轮13、后挡轮14、尾罩19和电机6,电机6带动小链轮4,小链轮4通过链条5将动力传递到大链轮3,大链轮3带动内筒7进行相对回转运动;内筒7通过前带轮9和后带轮10分别在前托轮11和后托轮12实现滚动回转;
[0019]进料螺旋装置1可以固定在其他平台上,通过前盘根密封与内筒7实现物料干化密封,尾罩19与内筒7通过后动密封进行密封,防止干化水蒸气泄露;
[0020]外筒8固定在底架2上,内筒7设置在外筒8内并与外筒保持同一同心度,外筒8与内筒7通过烟气密封,保证内筒7回转运动时的烟道密封,防止烟气泄露。
[0021]如图3、图4所示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内筒结构如下:内筒由5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凹间壁龙骨由凸槽凹槽结合组成,外筒与内筒之间设置有保温棉20,保温棉成环形排列并紧贴外筒内侧,保温棉与内筒的凹间壁龙骨之间形成烟气通道22,特别是通过在保温棉上设置凸起的隔断21,隔断21使保温棉20与内筒7的凹间壁龙骨之间烟气通道22相互独立,进一步使烟气从内筒7外表面一端传送至另一端,烟气通过烟气通道把热量传给内筒外壁,然后由内筒内壁传导给物料,将物料内的水分蒸发,实现物料干化功能。通过形成烟气对流,提高烟气传热的效率。内筒7前端与进料螺旋装置1密封连接,内筒7后端与尾罩19动密封连接,内筒装载需要被干化的物料。物料从进料螺旋装置1的物料入口15上方
进入内筒,物料在内筒的凹槽中随内筒回转,将物料带动到一定高度后物料呈自由下落状态,使物料在内筒内均匀滚动受热,由于底架2上的外筒8和内筒7设置有斜度,一般斜度范围为3-5度,物料在重力情况下实现从前自后运动,直到流动至尾罩下方物料出口18出料;物料干化水蒸气通过水蒸气出口23排出内筒7。
[0022]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与内筒通过烟气密封保证内筒回转运动时的烟道密封,防止烟气泄露;进料螺旋装置1固定在其他平台上,进料螺旋装置与内筒通过盘根实现物料内密封,防止干化水蒸气泄露;尾罩19与内筒7通过动密封件进行密封,防止干化水蒸气泄露。
[0023]本专利技术内筒采用多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有效增加了烟气的传热面积,使物料与内筒传热壁接触面积增大,物料干化效率提高。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包括底架、内筒、外筒、物料入口、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物料出口、水蒸气出口和保温材料,所述外筒设置在底架上,所述内筒设置在外筒内;所述物料入口设置在外筒一端并与内筒相连通;所述物料出口设置在外筒另一端并与内筒相连通;物料由物料入口进入,干化后经物料出口排出,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外筒一端,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外筒另一端,烟气由烟气入口进入并加热内筒外表面,后经烟气出口排出;所述水蒸气出口设置在物料出口端,排出被加热物料的水蒸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由多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所述内筒凹间壁能够容留物料,所述保温材料设置在外筒内表面,保温材料并与内筒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内筒外凹间壁与保温材料包围的空腔形成烟气对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由5个凹间壁龙骨组成圆形回转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热式低温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与内筒之间,物料出口与内筒之间,烟气入口与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涛明果英曾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