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05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柱,底板的顶面开设有顶槽,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顶槽活动卡接在一起,使活动板活动连接在底板的顶面,通过医护人员把患者的手臂穿过在底板顶面固定连接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再通过活动板内部固定连接的微型气泵一与固定板内部固定连接的微型气泵二对乳胶气囊一与乳胶气囊二进行充气,使乳胶气囊一与乳胶气囊二达到与患者手臂紧密贴合在一起,达到固定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医学检查是指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对某种组织或脏器进行显像,反应其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等分子信息,进而达到早期诊断疾病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以全身PET/CT检查为例,检查前病人需要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
18
F

FDG(
18
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一种放射性药物),等待约1小时后进入检查室进行全身扫描显像。由于核医学科布局及辐射安全防护要求的特殊性,受检者常常需要在非限制区由护士在患者手背上选择清晰的静脉部位建立静脉通道,之后病人在引导下行走至控制区高活室进行放射性药物的注射。
[0003]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放射性药物注射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注射,在日常工作中,受检者建立静脉通道后至移步至高活室这一过程中,常常因行走过程中手部不自觉活动造成血管扎破或针头脱出,导致在注射放射性药物时,药液外渗,进而有可能导致显像失败或图像质量欠佳;或者需再次建立静脉通道及注射,给操作带来麻烦,延长操作时间,使工作人员及受检者的受辐射剂量增加。因此笔者设想做一个核医学科专用建立静脉通道后手部固定装置,最大程度地避免患者手部不自觉活动导致针头脱出,提高注射成功率,减少受检者及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柱。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柱,让患者的手部握住手握柱,使其保持同一个姿势,不会乱动。
[0008]较佳的,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顶槽,底板的顶面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与顶槽活动卡接在一起,使活动板活动连接在底板的顶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位患者的手臂的长度不同,通过活动板与底板顶面开设的顶槽活动卡接在一起,使活动板可以在底板的顶面进行移动,调整到患者觉得比较合适的位置时。
[0010]较佳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面开设有顶孔,底板的顶面开设有固定槽,顶孔与固定槽相对应,顶孔的内圆壁面活动卡接有固定柱,通过固定柱穿过顶孔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使
活动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面,活动板的顶面开设有输气孔一,活动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一,微型气泵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气管一。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固定柱推入顶孔的内部与底板顶面开设的固定槽相卡接起到固定效果,确保活动板不会因外力而移动。
[0012]较佳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面设置有固定环一,固定环一的内圆壁面固定连接有乳胶气囊一,输气管一的一端穿过固定环一的外圆壁面延伸至乳胶气囊一的内部,使固定环一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顶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一使患者的手臂穿过固定环一,再通过对乳胶气囊一进行充气与患者手臂紧密贴合在一起,达到固定效果。
[0014]较佳的,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面开设有输气孔二,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二,微型气泵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气管二。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的微型气泵二,通过输气管二对微型气泵二产生的气体进行传输。
[0016]较佳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固定环二,固定环二的内圆壁面固定连接有乳胶气囊二,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气管二对固定安装在内圆壁面的乳胶气囊二进行充气达到与患者手臂紧密贴合在一起,达到固定效果,若患者不小心使注射失败,可通过按动底板顶面固定连接的报警器来提醒医护人员,判断实际注射情况,必要时可重新注射。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医护人员把患者的手放置在底板的表面,让患者的手臂穿过在底板顶面固定连接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再通过活动板内部固定连接的微型气泵一与固定板内部固定连接的微型气泵二对乳胶气囊一与乳胶气囊二进行充气,使乳胶气囊一与乳胶气囊二达到与患者手臂紧密贴合在一起,达到固定效果。
[0020]通过让患者轻轻的握住在底板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一侧连接的手握柱,医护人员在患者手背上选择清晰的静脉部位建立静脉通道后,让患者的手部保持不动,以保证在高活室进行放射性药物的注射,不会因手部不自觉活动造成血管扎破或针头脱出,导致在注射放射性药物时,药液外渗,进而有可能导致显像失败或图像质量欠佳,或者需再次建立静脉通道及注射,给操作带来麻烦,延长操作时间。
[0021]鉴于每一位患者的手臂的长度不同,通过活动板与底板顶面开设的顶槽活动卡接在一起,使活动板可以在底板的顶面进行移动,调整到患者觉得比较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把固定柱推入顶孔的内部与底板顶面开设的固定槽相卡接起到固定效果,确保在活动板不会因外力而移动,当患者感到身体不适时,可通过按动底板顶面固定连接的报警器来提醒医护人员检查身体状况,通过微型气泵一与微型气泵二对乳胶气囊一与乳胶气囊二进行放气,这样就可使患者的手臂从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中拿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活动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固定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底板;2、固定块;3、手握柱;4、顶槽;5、活动板;6、滑动块;7、顶孔;8、固定槽;9、固定柱;10、输气孔一;11、微型气泵一;12、输气管一;13、固定环一;14、乳胶气囊一;15、固定板;16、输气孔二;17、微型气泵二;18、输气管二;19、固定环二;20、乳胶气囊二;21、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考图1和图2,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为矩形结构,底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2,固定块2为矩形结构,两个固定块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用手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2),两个固定块(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握柱(3),所述底板(1)的顶面开设有顶槽(4),底板(1)的顶面设置有活动板(5),活动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动块(6),滑动块(6)与顶槽(4)活动卡接在一起,使活动板(5)活动连接在底板(1)的顶面,所述活动板(5)的顶面开设有两个顶孔(7),底板(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8),顶孔(7)与固定槽(8)相对应,顶孔(7)的内圆壁面活动卡接有固定柱(9),固定柱(9)穿过顶孔(7)延伸至固定槽(8)的内部使活动板(5)固定在底板(1)的顶面,活动板(5)的顶面开设有输气孔一(10),活动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气泵一(11),微型气泵一(11)的一侧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霞蒋旦李祁严慧王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