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艺津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引流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201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引流包,其包括中间设有主体管腔的引流管、用来协助所述引流管进入胸腔的导引针,所述引流管的主体管远离其进口端的一端设有第一分管、第二分管,所述主体管的引出端设有第一螺口座、所述第一分管一端设有第二螺口座、所述第二分管的一端设有注液软阀,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外曲面上设有脱球囊、限位夹,其管壁上设有第一用药腔、第一注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其通过导引针将引流管钝性分离进入人体内,可减小伤口,手术切口小,术后疤痕不明显,创伤小,达微创效果,且防脱球囊与限位夹能够避免引流管出现脱落或滑动移位,进而能够减小风险。进而能够减小风险。进而能够减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引流包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引流包。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脓胸、外伤性血气胸的有效方法。以压力差引流为原理,是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并且还能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0003]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操作步骤相对比较繁琐,操作时将引流管置入胸腔中,再连接引流袋/水封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常出现皮下气肿;手术切口过大,引起伤口疼痛显;术后疤痕明显等并发症。且现有的引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存有脱落或出现滑动移位的问题,此会增加引流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技术对现有的引流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够极大减少感染风险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且为了降低引流手术过程中,出现工具设备出现缺失或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间设有引流的主管体腔(15)的引流管(1)、用来协助所述引流管(1)进入胸腔的导引针(5),所述引流管(1)包括主管体(11),所述主管体(11)的一端为子弹头状的头端(12),其另外一端为尾端(13),所述主管体(11)靠近尾端(13)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分管(2)、第二分管(3),所述主管体(11)的尾端(13)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一螺口座(14),所述第一螺口座(14)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分管(2)未与所述主管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二螺口座(21),所述第二螺口座(21)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分管(3)未与所述主管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注液软阀(31);所述主管体(11)靠近所述头端(12)位置处设有若干个连通主管体(11)外表面与主管体腔(15)的引流孔(16),所述引流孔(16)沿着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圆周270度进行分布,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圆周其余90度未开有引流孔(16),所述主管体(11)的未开有引流孔(16)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药腔(17),所述第一分管(2)中间处设有第二注药腔(22),所述第一注药腔(17)与所述第二注药腔(22)相连通;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外在位于所述引流孔(16)的下方设有防脱球囊(4),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液腔(18),所述第二分管(3)中间处设有第二注液腔(32),所述第一注液腔(18)与第二注液腔(32)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液腔(18)与所述防脱球囊(4)相连通;所述导引针(5)包括导引针体(51)、连接在所述导引针体(51)一端的可螺旋与所述第一螺口座(14)连接的螺旋帽(52),所述螺旋帽(52)的壳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口座(14)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16)为椭圆形,所述引流孔(16)的面积小于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截面积的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1)的外曲面在位于所述防脱球囊(4)的下方设有刻度线(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1)上可拆卸的设有限位夹(6),所述限位夹(6)侧面成T型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津陈志森
申请(专利权)人:陈艺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