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艺津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引流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60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引流包,其包括中间设有主体管腔的引流管、用来协助所述引流管进入胸腔的导引针,所述引流管的主体管远离其进口端的一端设有第一分管、第二分管,所述主体管的引出端设有第一螺口座、所述第一分管一端设有第二螺口座、所述第二分管的一端设有注液软阀,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外曲面上设有脱球囊、限位夹,其管壁上设有第一用药腔、第一注液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其通过导引针将引流管钝性分离进入人体内,可减小伤口,手术切口小,术后疤痕不明显,创伤小,达微创效果,且防脱球囊与限位夹能够避免引流管出现脱落或滑动移位,进而能够减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引流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其引流包。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脓胸、外伤性血气胸的有效方法。以压力差引流为原理,是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并且还能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操作步骤相对比较繁琐,操作时将引流管置入胸腔中,再连接引流袋/水封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术后常出现皮下气肿;手术切口过大,引起伤口疼痛显;术后疤痕明显等并发症。且现有的引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存有脱落或出现滑动移位的问题,此会增加引流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对现有的引流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够极大减少感染风险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且为了降低引流手术过程中,出现工具设备出现缺失或寻找而导致的手术风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备齐全,能够更为减少手术准备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的引流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包括中间设有引流的主体管腔的引流管、用来协助所述引流管进入胸腔的导引针,所述引流管包括主体管,所述主体管的一端为子弹头状的头端,其另外一端为尾端,所述主管体靠近尾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分管、第二分管,所述主体管的尾端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一螺口座,所述第一螺口座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分管未与所述主管体相接的一端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二螺口座,所述第二螺口座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分管未与所述主管体相接的一端设有注液软阀;所述主管体靠近所述头端位置处设有若干个连通主管体外表面与主体管腔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沿着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圆周270度进行分布,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圆周其余90度未开有引流孔,所述主管体的未开有引流孔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药腔,所述第一分管中间处设有第二注药腔,所述第一注药腔与所述第二注药腔相连通;所述主管体的管壁外在位于所述引流孔的下方设有防脱球囊,所述主管体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液腔,所述第二分管中间处设有第二注液腔,所述第一注液腔与第二注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液腔与所述防脱球囊相连通;所述导引针包括导引针体、连接在所述导引针体一端的可螺旋与所述第一螺口座连接的螺旋帽,所述螺旋帽的壳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口座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引流孔为椭圆形,所述引流孔的面积小于所述主管体的管壁截面积的1/3。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主管体的外曲面在位于所述防脱球囊的下方设有刻度线。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主管体上可拆卸的设有限位夹,所述限位夹侧面成T型状。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限位夹由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卡接构成,所述第一夹体包括半圆环形第一夹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板上的半圆环形第一筒板,所述第二夹体包括半圆环形第二夹板、位于所述第二夹板上的半圆环形第二筒板,所述第一夹板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筒板,所述第二夹板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筒板,所述第一夹体中间的第一半圆形缺口与第二夹体的第二半圆形缺口构成可容置主管体的腔体,所述第一夹体设有第一卡块、第一卡柱,所述第一卡块、第一卡柱位于所述第一筒板两侧,所述第一卡块开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口相互配合进行卡接的第二卡柱、与所述第一卡柱卡接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开有与所示第一卡柱相互配合进行卡接的第二卡口。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主管体的未开有引流孔的管壁上轴向设有X射线显影线。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显影线是采用能够进行显影的合成材质制成的,其与所述主管体的管壁一体压注而成,所述头端的材质与所述显影线的材质一致。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引流管采用温变硅胶合成材料制成,其在温度大于35℃时变得更柔软,使其在胸腔内部分对机体刺激减少;在温度小于35℃时变得较硬,这样更有利于操作时送管,效果更佳。所述导引针的螺旋帽采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所述导引针体采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螺口座、第二螺口座、注液软阀采用不同的颜色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所提及的引流装置的引流包,所述引流包还包括1把或以上的拇指小尖刀、1双或以上的灭菌外科手套、1支或以上的带有针头的注射器、若干个消毒棉球、若干把镊子、1张或以上的无菌洞巾、1张或以上的无菌中单、与所述第一螺口座相互配合进行螺接的肝素帽、与所述第二螺口座相互配合进行螺接的肝素帽、若干个无菌纱布巾、1个或以上的三通开关、带有与所述第一螺口座相互配合进行螺接的接口的引流袋、带有与所述第一螺口座相互配合进行螺接的接口的水封瓶,所述水封瓶包括排液/气延长软管。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其通过导引针将引流管钝性分离进入人体内,可减小伤口,手术切口小,术后疤痕不明显,创伤小,达微创效果,且防脱球囊与限位夹能够避免引流管出现脱落或滑动移位,进而能够减小风险。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引流包,能够简化传统手术操作时需要额外备清创缝合包、手套、手术刀、碘伏消毒液等繁琐步骤,操作后无需缝合线即可固定引流管,其极其适用于紧急抢救;2导管上的刻度线可对导管的深入程度进行指示;3采用具有显影合成材质制成的显影线能够在影像检查下显示胸腔内管腔位置;4第一注药腔、第二注药腔构成的用药通道腔与引流通道腔进行独立分离,可在进行注药或胸腔灌洗注液时,避免从原引流管注入而导致引流液逆流,以此可极大的降低感染风险;5治疗后期夹管观察简单,只需将肝素帽旋接在第一螺口座和第二螺口座上以封闭引流管即可封闭导管,当再需要引流时只需再接引流袋或水封瓶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引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液球囊展开状态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液球囊展开状态引流管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夹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夹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封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11-主体管;12-头端;13-尾端;14-第一螺口座;15-主体管腔;16-引流孔;17-第一注药腔;18-第一注液腔;19-刻度线;110-X射线显影线;2-第一分管;21-第二螺口座;22-第二注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间设有引流的主体管腔(15)的引流管(1)、用来协助所述引流管(1)进入胸腔的导引针(5),所述引流管(1)包括主体管(11),所述主体管(11)的一端为子弹头状的头端(12),其另外一端为尾端(13),所述主管体(11)靠近尾端(13)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分管(2)、第二分管(3),所述主体管(11)的尾端(13)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一螺口座(14),所述第一螺口座(14)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分管(2)未与所述主管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二螺口座(21),所述第二螺口座(21)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分管(3)未与所述主管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注液软阀(31);/n所述主管体(11)靠近所述头端(12)位置处设有若干个连通主管体(11)外表面与主体管腔(15)的引流孔(16),所述引流孔(16)沿着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圆周270度进行分布,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圆周其余90度未开有引流孔(16),所述主管体(11)的未开有引流孔(16)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药腔(17),所述第一分管(2)中间处设有第二注药腔(22),所述第一注药腔(17)与所述第二注药腔(22)相连通;/n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外在位于所述引流孔(16)的下方设有防脱球囊(4),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液腔(18),所述第二分管(3)中间处设有第二注液腔(32),所述第一注液腔(18)与第二注液腔(32)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液腔(18)与所述防脱球囊(4)相连通;/n所述导引针(5)包括导引针体(51)、连接在所述导引针体(51)一端的可螺旋与所述第一螺口座(14)连接的螺旋帽(52),所述螺旋帽(52)的壳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口座(5)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间设有引流的主体管腔(15)的引流管(1)、用来协助所述引流管(1)进入胸腔的导引针(5),所述引流管(1)包括主体管(11),所述主体管(11)的一端为子弹头状的头端(12),其另外一端为尾端(13),所述主管体(11)靠近尾端(13)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分管(2)、第二分管(3),所述主体管(11)的尾端(13)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一螺口座(14),所述第一螺口座(14)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分管(2)未与所述主管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可连接肝素帽的第二螺口座(21),所述第二螺口座(21)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分管(3)未与所述主管体(11)相接的一端设有注液软阀(31);
所述主管体(11)靠近所述头端(12)位置处设有若干个连通主管体(11)外表面与主体管腔(15)的引流孔(16),所述引流孔(16)沿着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圆周270度进行分布,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圆周其余90度未开有引流孔(16),所述主管体(11)的未开有引流孔(16)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药腔(17),所述第一分管(2)中间处设有第二注药腔(22),所述第一注药腔(17)与所述第二注药腔(22)相连通;
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外在位于所述引流孔(16)的下方设有防脱球囊(4),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上轴向设有第一注液腔(18),所述第二分管(3)中间处设有第二注液腔(32),所述第一注液腔(18)与第二注液腔(32)相连通,所述第一注液腔(18)与所述防脱球囊(4)相连通;
所述导引针(5)包括导引针体(51)、连接在所述导引针体(51)一端的可螺旋与所述第一螺口座(14)连接的螺旋帽(52),所述螺旋帽(52)的壳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口座(5)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16)为椭圆形,所述引流孔(16)的面积小于所述主管体(11)的管壁截面积的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1)的外曲面在位于所述防脱球囊(4)的下方设有刻度线(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1)上可拆卸的设有限位夹(6),所述限位夹(6)侧面成T型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闭式胸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津陈志森
申请(专利权)人:陈艺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