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1969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监测仪本体,所述底板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盒,所述储存盒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盒盖,且盒盖底部与储存盒接触,所述储存盒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仪本体,且监测仪本体位于储存盒内部,所述储存盒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基坑监测仪置于储存盒内部,从而在工作人员搬运监测装置时,避免对监测仪产生磕碰,同时避免积攒灰尘,保持了监测效果,通过运行升降装置,使得监测仪从储存盒内向外移动,通过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使监测仪在调整角度后更加稳定。角度后更加稳定。角度后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深基坑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深基坑施工中,需要对基坑进行实时监测。
[0003]在对深基坑进行监测时,需要使用到棱镜监测仪,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经常对棱镜监测仪进行搬运,由于工地存在多处重型设施以及硬物,施工人员在携带过程中难免发生磕碰,导致棱镜监测仪发生损坏,并且由于工地扬尘较多,在棱镜监测仪搬运的过程中容易使监测仪的镜头积攒灰尘,影响监测效果,此外,传统监测仪在调节完角度后,若工作人员误触到监测仪,容易使监测仪的角度发生偏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监测仪本体,所述底板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盒,所述储存盒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盒盖,且盒盖底部与储存盒接触,所述储存盒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仪本体,且监测仪本体位于储存盒内部,所述储存盒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转杆、主动锥齿轮、转盘、转把、丝杆、从动锥齿轮、U型架和挡块,所述储存盒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靠近储存盒中心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转杆远离主动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远离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储存盒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底部穿过储存盒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储存盒内壁滑动连接有U型架,且U型架顶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U型架通过螺纹孔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
[0006]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座、蜗杆、蜗轮和旋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第一转杆外表面固定套接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有旋钮。
[0007]优选的,所述盒盖底部对称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储存盒顶部靠近条形槽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条形磁块,且条形磁块与条形槽两两插接。
[0008]优选的,所述盒盖底部与储存盒接触位安装有橡胶垫。
[0009]优选的,所述储存盒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使基坑监测仪置于储存盒内部,从而在工作人员搬运监测装置时,避免对监测仪产生磕碰,同时避免积攒灰尘,保持了监测效果,通过运行升降装置,使得监测仪从储存盒内向外移动,通过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使监测仪在调整角度后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储存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盒盖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6为本技术的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底板;2、监测仪本体;3、侧板;4、储存盒;5、盒盖;6、支撑板;7、第一转杆;8、升降装置;81、第一支撑座;82、第二转杆;83、主动锥齿轮;84、转盘;85、转把;86、丝杆;87、从动锥齿轮;88、U型架; 89、挡块;9、角度调节装置;91、第二支撑座;92、蜗杆;93、蜗轮;94、旋钮;10、条形槽;11、条形磁块;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监测仪本体2,所述底板1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3,两个所述侧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盒4,所述储存盒4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盒盖5,且盒盖5底部与储存盒4接触,所述储存盒4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所述第一转杆7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仪本体2,且监测仪本体2位于储存盒4内部,所述储存盒4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8,所述支撑板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装置9,监测仪本体2在未使用时存放在储存盒4内,盒盖处5于封闭状态,工作人员在携带监测仪本体2时,用手提动把手12提动整个储存盒4 进行搬运,储存盒4对监测仪本体2进行保护,且阻止灰尘进入监测装置,在使用监测仪本体2时,将底板1静置在地面,两个侧板3支撑储存盒4,使整个储存盒4处于竖直状态,打开盒盖5,使盒盖5反转一百八十度,通过运行升降装置8使得监测仪本体2上升至储存盒4上方,从而进行监测工作,通过运行角度调节装置9对监测仪本体2的水平检测角度实现调整。
[0021]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第一支撑座81、第二转杆82、主动锥齿轮83、转盘84、转把85、丝杆86、从动锥齿轮87、 U型架88和挡块89,所述储存盒4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81,所述第一支撑座81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82,所述第二转杆82靠近储存盒4中心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83,所述第二转杆82远离主动锥齿轮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4,所述转盘84远离第二转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85,所述储存盒4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86,所述丝杆86底部穿过储存盒4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87,且主动锥齿轮83与从动锥齿轮87啮合,所述储存盒4内壁滑动
连接有U型架88,且U型架88顶部与支撑板6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88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U型架88通过螺纹孔与丝杆86螺纹连接,所述丝杆86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89,通过旋转转把85,使得转盘84带动第二转杆82转动,从而使得主动锥齿轮83转动,由于主动锥齿轮83与从动锥齿轮87啮合,从而使得从动锥齿轮87带动丝杆86转动,由于U型架88与丝杆86螺纹连接,且U型架88两侧被储存盒4内壁限制转动,从而当丝杆86转动时,U型架88会沿储存盒4内壁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6向上移动,最终使得监测仪本体2移动至储存盒4 顶部上方,当支撑板6运行至最高时,U型架88与挡块89接触,挡块89限制U型架88继续移动,从而可以操作监测仪本体2进行监测。
[0022]请参照图2、图4和图6所示,所述角度调节装置9包括第二支撑座91、蜗杆92、蜗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监测仪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3),两个所述侧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储存盒(4),所述储存盒(4)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盒盖(5),且盒盖(5)底部与储存盒(4)接触,所述储存盒(4)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7),所述第一转杆(7)顶部固定连接有监测仪本体(2),且监测仪本体(2)位于储存盒(4)内部,所述储存盒(4)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8),所述支撑板(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角度调节装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深基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第一支撑座(81)、第二转杆(82)、主动锥齿轮(83)、转盘(84)、转把(85)、丝杆(86)、从动锥齿轮(87)、U型架(88)和挡块(89),所述储存盒(4)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81),所述第一支撑座(81)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82),所述第二转杆(82)靠近储存盒(4)中心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83),所述第二转杆(82)远离主动锥齿轮(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4),所述转盘(84)远离第二转杆(8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85),所述储存盒(4)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86),所述丝杆(86)底部穿过储存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莲林万能王林立张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汇科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