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81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泵体结构包括气缸组件、消音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缸组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中至少一个上开设排气口,消音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消音器,相邻的消音器、消音器与第一法兰、消音器与第二法兰之间形成至少三个空腔;向上流通通道沿轴向贯穿至少一个消音器、气缸组件、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向下流通通道沿轴向贯穿气缸组件、第一法兰以及第二法兰;向下流通通道与向上流通通道通过空腔连通,或,向下流通通道与向上流通通道通过消音组件与空腔连通。排气口排气时会经过空腔、消音器、向上流通通道以及向下流通通道进行噪音的衰减,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调领域。该压缩机一般在用于固定气缸组件的第一法兰和/或第二法兰上开设排气口,高压气体冷媒从排气口排出时,强烈的压力脉冲和气流对压缩机内部冲击进而产生噪音。
[0003]针对于此,相关技术一般是在压缩机排气通道上设置消音器,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压缩机的噪声,但由于未考虑气流的流向,仅靠消音器并没有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通过多个空腔、向上流通通道以及向下流通通道之间的相互配合,规划出了排出气体的流向,且通过至少三个消音器实现了多重降噪。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体结构,泵体结构包括:
[0006]气缸组件;
[0007]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分别设置在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结构包括:气缸组件(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分别设置在气缸组件(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中至少一个上开设有排气口;消音组件(4),所述消音组件(4)包括至少三个消音器,至少一个所述消音器设置在第一法兰(2)上,其余的所述消音器设置在第二法兰(3)上,且相邻的所述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与第一法兰(2)、所述消音器与第二法兰(3)之间形成至少三个空腔(5);向上流通通道(6),所述向上流通通道(6)沿轴向贯穿至少一个所述消音器、气缸组件(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向下流通通道(7),所述向下流通通道(7)沿轴向贯穿气缸组件(1)、第一法兰(2)以及第二法兰(3);所述向下流通通道(7)与向上流通通道(6)通过空腔(5)连通,或,所述向下流通通道(7)与向上流通通道(6)通过消音组件(4)与空腔(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法兰(2)上设置第一排气口(21)时,从所述第一排气口(21)排出的气体经过至少三个所述空腔(5)、向上流通通道(6)和向下流通通道(7)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法兰(3)上设置第二排气口(31)时,所述第二排气口(31)排气时,至少一个空腔(5)与向下流通通道(7)构成亥母赫兹共振腔,其中,至少一个空腔(5)包括与向下流通通道(7)衔接的空腔(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组件(4)包括第一消音器(41)、第二消音器(42)和第三消音器(43),所述第一消音器(41)设置在第一法兰(2)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1);所述第二消音器(42)和第三消音器(43)均设置在第二法兰(3)上,且所述第二消音器(42)与第二法兰(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52),所述第二消音器(42)和第三消音器(43)之间形成第三空腔(5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器(41)包括第一轴颈配合面(411),所述第一轴颈配合面(411)套设在第一法兰(2)上并与其围成第一空腔(5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器(42)包括第二轴颈配合面(421)和气体第二排出通道(422),所述第二轴颈配合面(421)套设在第二法兰(3)上并与其围成第二空腔(52),所述气体第二排出通道(422)为开设在第二轴颈配合面(421)上的孔。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音器(43)包括与第二消音器(42)配合的消音器配合面(431)以及与第二法兰(3)配合的法兰配合面(43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流通通道(6)沿轴向依次贯穿第二消音器(42)、第二法兰(3)、气缸组件(1)、第一法兰(2)以及第一消音器(41)后,与所述泵体结构外部连通用于将泵体结构内的气体排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流通通道(7)通过所述第二空腔(52)、气体第二排出通道(422)以及第三空腔(53)与向上流通通道(6)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排气口(21)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空腔(51)、向下流通通道(7)、第二空腔(52)、第二消音器(42)、第三空腔(53)和向上流通通道(6)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排气口(31)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二空腔(52)、第二消音器(42)、第三空腔(53)以及向上流通通道(6)排出。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31)排气时,所述第一空腔(51)与向下流通通道(7)构成亥母赫兹共振腔。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组件(4)包括第四消音器(401)、第五消音器(402)、第六消音器(403)和第七消音器(404),所述第四消音器(401)和第五消音器(402)均设置在第一法兰(2)上,且所述第五消音器(402)和第一法兰(2)之前形成第四空腔(501),第四消音器(401)与第五消音器(402)之间形成第七空腔(502);所述第六消音器(403)和第七消音器(404)均设置在第二法兰(3)上,且所述第六消音器(403)与第二法兰(3)之间形成第五空腔(503),所述第六消音器(403)与第七消音器(404)之间形成第六空腔(504)。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泵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音器(401)包括第四轴颈配合面(4011)和气体第四排出通道(4012),所述第四轴颈配合面(4011)套设在第一法兰(2)上并与第五消音器(402)围成第七空腔(502),所述气体第四排出通道(4012)为开设在第四消音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魏会军胡艳军阙沛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