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阻尼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75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扭转阻尼器组件。相对重型和/或被配置用于运输重型负载的车辆可以利用包括能够在高速下运行的电机和多速变速器的动力总成来推进所述车辆。接口模块被配置成调节电机和多速变速器之间的扭矩从而允许电机随着多速变速器在齿轮之间换挡而平稳地匹配速度。接口模块有利于在车辆动力总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有效、可预测并可靠地调节扭矩。可预测并可靠地调节扭矩。可预测并可靠地调节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转阻尼器组件
[0001]本申请是2020年6月1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80080433.9、题目为《动力总成接口模块》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本专利申请要求2017年11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585,875的优先权和所有权益,出于所有目的,上述美国临时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


[0004]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车辆动力总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扭矩阻尼器组件和过载离合器组件的动力总成接口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文公开了一种在车辆动力总成中使用的用于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调节扭矩的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包括输入鼓,所述输入鼓限定了内部和旋转轴线并且具有面向所述内部的驱动毂。所述输入鼓被配置用于从所述输入端接收扭矩并且在接收到扭矩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接口模块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输入鼓的内部中,以用于在接收到扭矩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并将扭矩传递至所述输出端;以及扭矩阻尼器组件,所述扭矩阻尼器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输入鼓的内部中并且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输入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扭矩阻尼器组件包括:输入侧阻尼器主体,所述输入侧阻尼器主体具有第一斜坡结构(布置);输出侧阻尼器主体,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被耦合至所述输出轴并且具有第二斜坡结构,所述第二斜坡结构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斜坡结构弹性接合。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被布置成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一接合位置和第二接合位置之间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接合位置由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预定扭矩差限定。所述扭矩阻尼器组件还包括阻尼器预紧构件,所述阻尼器预紧构件抵接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以将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布置朝向所述第一接合位置推动。所述扭矩阻尼器组件还包括过载离合器,所述过载离合器包括安装至所述驱动毂的内部离合器板和安装至所述输入侧阻尼器主体的外部离合器板。
附图说明
[0006]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将因本专利技术变得更好理解而变得易于理解。
[0007]图1是车辆动力总成的示意图,所述车辆动力总成显示为具有电机、多速变速器、耦合至车轮的最终驱动组件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接口模块。
[0008]图2是图1的接口模块的分解立体图,所述接口模块显示为具有扭矩阻尼器组件。
[0009]图3A是图1的接口模块的剖视图,其中,扭矩阻尼器组件显示为处于第一接合位置。
[0010]图3B是图1的接口模块的剖视图,其中,扭矩阻尼器组件显示为处于第二接合位
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现在参考附图,其中在全部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图1示意性地描绘了总体上以20指示的车辆的多个部分。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车辆20包括动力总成22,所述动力总成22被配置成在使用期间产生输入端处的扭矩,该扭矩用于旋转输出端处的一个或多个车轮24,从而推进车辆20。为此,本文所示的动力总成22的代表性实施例包括实现为电机26的原动机,该原动机被配置成产生扭矩和旋转,该扭矩和旋转又被转移至多速变速器28。多速变速器28与最终驱动组件(主减速器组件)30配合,以调整电机26的输出特性,例如将扭矩以不同的旋转速度传递至以及将不同的扭矩传递至车轮24,从而便于车辆20的加速和推进的优化。为此,多速变速器28可以便于在离散的“齿轮组”之间进行改变以便以多个预定比率(速度)来转移扭矩以实现车轮24的旋转速度的相应改变。最终驱动组件30用于进一步调整由多速变速器28转移的扭矩,例如在随后将进一步调整的扭矩引导至车轮24之前以预定的最终传动比调整由多速变速器28转移的扭矩。
[001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最终驱动组件30被插设在多速变速器28和车轮24之间。然而,应当理解,最终驱动组件30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形成为多速变速器28的一部分。此外,应意识到,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来实现最终驱动组件30,例如利用齿圈和小齿轮布置、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组、门式齿轮组等来实现最终驱动组件30。此外,取决于车辆20和/或动力总成22的特定配置,最终驱动组件30可以相对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沿着车轮24、电机26和/或多速变速器28之间的“扭矩流路”以不同的方式定位,或者可以从某些实施例中完全省略。从下面的后续描述中可以理解,多速变速器28可以以足以实现在电机26和车轮24之间以不同的速度比转移扭矩的任何合适方式配置,而这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3]虽然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动力总成22被配置成使用由电机26产生的扭矩来推进车辆20,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车辆20还可以设有进行配合以促进车辆20的加速和/或推进的附加部件、系统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文所述类型的离散动力总成22可以在单个车辆20上的多个位置处采用,以各自独立地驱动同一车辆20的相应(各个)车轮24。另外,尽管所示的动力总成22显示为被配置成驱动单个车轮24,但是可以想到的是,动力总成22可以进一步包括差速器(未示出),以便于利用由同一电机26产生的扭矩来驱动多个车轮24。此外,应当理解,除了所示的动力总成22的部件之外,车辆20还可以包括附加的系统和部件,以促进车辆20的加速和/或推进。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内燃发动机(未示出)也可以用来产生用于驱动所示动力总成22的车轮24和/或用于驱动车辆20的其他车轮的扭矩。其他配置也是可预期的。
[001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期望以平稳和可控的方式在多速变速器28中的齿轮组之间进行改变(或换档)。一种方法通常涉及,当在齿轮组之间进行改变时,中断扭矩以调节原动机和/或多速变速器28的旋转速度以对速度进行匹配。在相关技术中,为此目的,在车辆20中通常使用了摩擦式离合器和干涉式离合器的各种组合,由此,摩擦式离合器可以单独或与干涉式离合器组合起来用于调节扭矩。然而,取决于车辆20的具体配置和预期用途,对于某些应用,例如在车辆20被配置用于商业或工业用途并且相对重型和/或用于运输重型负载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常规摩擦式离合器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应当理解,推进重型车
辆20所需的大量扭矩通常导致在动力总成22上产生相应的相当大的负载,而这又倾向于使摩擦式离合器打滑。此外,即使将传统的干涉式离合器和摩擦式离合器组合使用以便于扭矩调节而又不会在重型负载下打滑(例如利用爪形离合器和同步器),但是它们可能制造起来成本高昂、难以封装,并且可能具有较短的使用寿命。此外,当结合与传统的内燃机(例如5,000RPM)相比能够在较大范围的相对高的旋转速度(例如25,000RPM)下有效地产生扭矩的电机26使用时,对于干涉式离合器而言,在高速电机26与相对重型的车辆20结合使用的情况下,干涉式离合器可能难以承受齿轮改变期间遇到的冲击力。
[0015]如以下更详细解释的那样,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总体上以32表示的接口模块,该接口模块(特别是当与能够在高速下操作以推进相对重型和/或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扭转阻尼器组件,所述扭转阻尼器组件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具有第一斜坡结构的输入侧阻尼器主体,其中所述第一斜坡结构包括多个输入凸角和多个输入谷部,其中每个输入谷部被限定在相应的一对输入凸角之间;和可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并耦合至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输出轴的输出侧阻尼器主体,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具有第二斜坡结构,所述第二斜坡结构包括多个输出凸角和多个输出谷部,其中每个输出谷部被限定在相应的一对输出凸角之间,其中,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被配置为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在第一接合位置和第二接合位置之间轴向移动,(i)在所述第一接合位置处,所述第一斜坡结构的每个输入凸角的峰部被完全接收在所述第二斜坡结构的相应输出谷部中,并且所述第二斜坡结构的每个输出凸角的峰部被完全接收在所述第一斜坡结构的相应输入谷部中,(ii)在所述第二接合位置处,所述第一斜坡结构的每个输入凸角的峰部仅仅被部分地接收在所述第二斜坡结构的相应输出谷部中,并且所述第二斜坡结构的每个输出凸角的峰部仅仅被部分地接收在所述第一斜坡结构的相应输入谷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每个输入凸角和每个输出谷部具有互补的形状,并且其中,每个输出凸角和每个输入谷部具有互补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输入凸角包括至少三个输入凸角,并且所述多个输出凸角包括至少三个输出凸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每个输入凸角和每个输出凸角限定在35度和45度之间的斜坡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端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预定扭矩差而移动到所述第二接合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斜坡结构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端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预定扭矩差而远离所述第一斜坡结构地轴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还包括轴向围绕所述输出侧阻尼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过载离合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过载离合器包括内部离合器板和输出离合器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过载离合器包括摩擦离合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艾里逊变速箱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