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7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5
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包括外壳及连接在外壳上的固定件,固定件内设置有电源端子,电源端子包括导接体及帽体,帽体采用导电非金属材料制成,导接体是金属件,电源端子在对插接触其他电源端子受到电源输入时,最先与帽体接触并产生电流,伴随对插深度的增加,接触由其他电源端子与帽体接触转化为由其他电源端子与导接体接触,电流从其他电源端子过渡至导接体,其他电源端子与导接体形成稳定接触,达到防打火效果。本设计在电源端子前端增加导电非金属制成的帽体,可实现电源端子在插接插座时实现良好的防打火性能,其次,导接体与帽体上均设置对接部,两对接部连接形成倒扣结构,以实现导接体与帽体的稳定连接,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使用的安全性。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打火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打火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和插座一般配对使用,通常有作为电源连接的连接器和插座、及作为通讯连接的连接器和插座。目前市场上,换电池或者充电前后,使用者会将电源线与电池相连或者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电源开关处在开启的状态,就形成了带电插拔,这种习惯在平常生活中使用家用电器时也是常见,并因为使用者的意识不同难以避免。根据使用体验,连接器在带电插拔过程中,动、静触头在即将接触或者即将分开时会产生放电现象,并伴随着发光发热,即常见的电火花。频繁放电会对连接器金属端子产生严重的烧蚀现象,影响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有隐患。现有连接器中,接触端子多为纯导体结构,也有用普通塑胶在纯导体前加绝缘帽的结构,都不能解决带电插拔打火的问题。
[0003]现在市场上的连接器接触端子基本使用的是纯导体结构,带电插拔瞬间的电流接近原始值,会产生较严重的电火花以及较大的热量,会对接触端子造成损伤,严重时直接烧坏失去连接功能,产生断路造成无法使用。
[0004]另外一种头部用普通塑胶作为绝缘帽的方式,绝缘帽完全是绝缘体,不能导电,所以接触的瞬间不会打火。但是通过绝缘帽与金属导体分界点之后,接触到金属导体时还会有打火的现象,这种方式没有解决带电插拔打火的问题,只是改变了打火位置。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打火连接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包括外壳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导接体及帽体,所述帽体采用导电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导接体是金属件,所述电源端子在对插接触其他电源端子受到电源输入时,最先与帽体接触并产生电流,伴随对插深度的增加,所述接触由其他电源端子与帽体接触转化为由其他电源端子与导接体接触,所述电流从其他电源端子过渡至导接体,其他电源端子与所述导接体形成稳定接触,达到防打火效果。
[0009]进一步的,所述帽体由导电高分子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等制成。
[0010]进一步的,其他电源端子与所述帽体形成的电流受到所述帽体材料特性的限制,无法形成完全的通流,所以所述形成的电流小于其他电源端子与所述导接体对插形成的电流,能量强度在对插时不会引起打火。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接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部,所述帽体设置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设置有第一对接凸起,所述第二对接部设置有第二对接凹槽,所述第一对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对接凹槽对应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部设置有第一对接凹槽,所述第二对接部设置有第二对接凸起,所述第二对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对接凹槽对应连接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接体的外圆周面上沿远离所述第一对接部的方向分别设置有导接体凸起及导接体凸台,所述导接体凸起与所述导接体凸台之间形成一用于固定所述导接体的连接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接体的另外一端设置有一导接体焊杯。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固定部、固定件对插部,所述固定件对插部内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固定件对插部内分出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件固定部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突起,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件固定部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突起,所述电源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内,且所述导接体上设置有所述导接体焊杯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穿出并延伸至所述外壳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固定部的外周上设置有数个固定部卡槽,所述固定件对插部外周端口两侧设置有固定件凹槽。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内,且所述信号端子一端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穿出并延伸至所述外壳内。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上设置有提手凸起,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壳固定孔,所述提手凸起连接在所述外壳固定孔内。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在电源端子前端增加了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帽体,可实现电源端子在插接外部插座时实现良好的防打火性能,其次,在导接体上设置第一对接部、在帽体上设置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上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凸起或凹槽,以实现导接体与帽体的稳定连接,提高了连接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再次,固定件固定部内设置有一隔板,隔板将固定件固定部分为两个容纳腔室,两腔室分别固定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防止两端子相互间产生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后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前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源端子的主视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图6中一实施例剖面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0029]1‑
外壳;11

外壳固定孔;2

固定件;21

固定件对插部;211

隔板;212

第一容纳腔;2121

第一定位孔;21211

第一定位孔突起;213

第二容纳腔;2131

第二定位孔;21311

第二定位孔突起;214

固定件凹槽;22

固定件固定部;221

固定部卡槽;222

固定部固定孔;3

电源端子;31

导接体;311

第一对接凸起;312

导接体凸起;313

导接体凸台;314

连接槽;315

导接体焊杯;316

第一对接凹槽;32

帽体;321

第二对接凹槽;322

第二对接凸起;4

信号端子;5

提手;51

提手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包括外壳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导接体及帽体,所述帽体采用导电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导接体是金属件,所述电源端子在对插接触其他电源端子受到电源输入时,最先与帽体接触并产生电流,伴随对插深度的增加,所述接触由其他电源端子与帽体接触转化为由其他电源端子与导接体接触,所述电流从其他电源端子过渡至导接体,其他电源端子与所述导接体形成稳定接触,达到防打火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由导电高分子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等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对接部,所述帽体设置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设置有第一对接凸起,所述第二对接部设置有第二对接凹槽,所述第一对接凸起与所述第二对接凹槽对应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设置有第一对接凹槽,所述第二对接部设置有第二对接凸起,所述第二对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对接凹槽对应连接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打火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体的外圆周面上沿远离所述第一对接部的方向分别设置有导接体凸起及导接体凸台,所述导接体凸起与所述导接体凸台之间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
申请(专利权)人: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