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取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71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内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有多段,任意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弹簧杆结构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一,弹簧杆结构占据的轴向尺寸较小且容易变形,使得支架本体具有较高变形能力且长度可以较短以便于通过颅内血管过多的弯曲部分,其二,弹簧杆结构韧性好具有良好的外形回复能力如此便于相连的各段回复原形。形回复能力如此便于相连的各段回复原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内取栓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颅内取栓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颅内取栓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颅内血栓会造成脑栓塞,颅内血栓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急性脑血栓占脑卒中的比例上升到81.6%,成为脑部第一大疾病。“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
[0003]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颅内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药物溶栓治疗是把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的血管内的病灶附近,在病灶局部瞬间地形成很高的溶栓剂浓度,加快血栓溶解速度,进而增加血管再通的机会。但是,据权威研究结果,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小时内进行,动脉溶栓时间窗为6小时之内。由于药物溶栓治疗时间窗较短,而且溶栓治疗只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血栓,其对大体积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最终大约只有3~5%的患者适合做药物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是将取栓器输送至病变位置,然后通过鞘管将血栓取出至体外。机械取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血栓切除术,这种方法取栓较为彻底,但是对血管壁损伤过大,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炎症;激光碎栓,这种方法操作难度大,激光能量过低则无效,能量过高则损伤血管,而且同样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抓捕器取栓,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血管壁损伤很小,但是经常不能套住血凝块;捕栓网取栓,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因捕栓网体积较大而无法在颅内血管内使用。目前国内外用的较多的支架取栓,其将一个颅内取栓支架经血管以插入血栓中,随后将血栓拖出,其具有时间限制少,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寸的血栓,对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体积小等等优势。
[0004]如上所述,颅内取栓支架的由于上述的优势而成为推荐的颅内血栓治疗方式,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由于颅内血管弯曲较多,就要求颅内取栓支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以适应于这些弯曲部分,同时为了高效的插入以及固定血栓,就要求颅内取栓支架具有一定的硬度,显然的,这是两个相对矛盾的需求,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材料选型以及结构设计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如授权公开号为CN213821612U,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07月30,名称为《一种取栓支架》的技术专利,该取栓支架包括呈线型排列并交替相接的刚性单元和柔性单元;所述刚性单元和所述柔性单元均呈径向可压缩和膨胀的管状结构;在受到同等轴向力时,所述柔性单元相比于所述刚性单元更容易进行轴向压缩;在所述柔性单元被轴向压缩时,其径向尺寸同步增大;且被轴向压缩后的所述柔性单元的最大径向尺寸能够大于所述刚性单元的径向尺寸,以在两相邻的所述柔性单元形成环绕所述刚性单元的间隔空间。该专利通过柔性单元提升其变形能力,从而提升其弯曲能力。另外授权公开号为CN212630979U、CN212630980U的专利均提供的是类似的结构,将支架整体布置呈容易变形和不容易变形的两个部分以兼顾变形要求和硬度要求。
[0005]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用于满足变形要求的柔性单元也为网架结构,其占据
的体积和长度均较大,而且如此使得取栓支架变的更长,从而使得通过弯曲部分的阻力变大,但是若柔性部分做的过短,则可能韧性不足导致过度变形,此时相邻的刚性单元夹角过小反而不利于通过弯曲部分,如此具有两难之处,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内取栓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颅内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有多段,任意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弹簧杆结构相连。
[0009]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任意相邻两段之间在周向上具有多个连接部,至少其中一个连接部为弹簧杆结构。
[0010]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弹簧杆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N形部,各所述N形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0011]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N形部有1

3个。
[0012]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支架本体有4

6段。
[0013]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内层架体以及位于所述内层架体外侧的外层架体,所述内层架体以及所述外层架体均有多段;
[0014]所述弹簧杆结构包括内层弹簧杆结构以及外层弹簧杆结构,所述内层架体的任意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内层弹簧杆结构相连,所述外层架体的任意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外层弹簧杆结构相连。
[0015]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内层弹簧杆结构以及外层弹簧杆结构在轴向上同一位置。
[0016]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外层架体上设置有朝向内层方向延伸的血栓抓捕杆。
[0017]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血栓抓捕杆的端部朝向内层的近端方向延伸,且所述血栓抓捕杆抵接到所述内层架体的外侧。
[0018]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所述支架本体的远端设置有加密网篮。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一,弹簧杆结构占据的轴向尺寸较小且容易变形,使得支架本体具有较高变形能力且长度可以较短以便于通过颅内血管过多的弯曲部分,其二,弹簧杆结构韧性好具有良好的外形回复能力如此便于相连的各段回复原形。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颅内取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层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层架体的切割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层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层架体的切割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颅内取栓支架的放入血管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颅内取栓支架的放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弧形钩端以及横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支架本体;1.1、内层架体;1.11、横杆部;1.2、外层架体;1.3、加密网篮;2、弹簧杆结构;3、血栓抓捕杆;3.1、弧形钩端;4、镍钛丝;5、导向环;6、血流;7、脑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2]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近端”、“远端”、“内”、“外”等方位词均以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为准,对于穿刺类微创手术,近端指的是离医生较近,后进入人体的一端,远端指的是离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有多段,任意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弹簧杆结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段之间在周向上具有多个连接部,至少其中一个连接部为弹簧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杆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N形部,各所述N形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N形部有1

3个。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有4

6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内层架体以及位于所述内层架体外侧的外层架体,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飞朱凤磊包程栾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纽诺英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