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37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腔支架,所述管腔支架可径向压缩或展开,所述管腔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锚定支架,所述锚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近端部或远端部的外周,所述锚定支架的近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相连,所述锚定支架的远端形成朝向远端的第一开口,且所述锚定支架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最大外径;所述锚定支架包括锚定支撑体和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至少覆盖所述锚定支撑体的近端部。一方面使得锚定支架相对主体支架更加能够贴紧血管的内壁,以彻底的消除管腔支架与血管内壁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从而提高管腔支架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防止管腔支架在血流冲击下产生移位,进一步提高管腔支架的封堵效果。进一步提高管腔支架的封堵效果。进一步提高管腔支架的封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腔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腔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介入医疗器械和介入手术方式的不断发展,在体内植入管腔支架已成为治疗血管中各种瘤体(例如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一般地,通过鞘管将管腔支架植入血管内,利用腔内隔绝原理,使得管腔支架在径向力的作用下与血管内壁贴合,从而对血管中的瘤体产生隔离作用,确保瘤体与血液完全隔绝。即管腔支架隔绝瘤体以重构血流通道,使得瘤体血栓化或肌化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若管腔支架近端的封堵效果或抗移位效果较差时,支架近端很容易因血流冲击滑到瘤腔中,使支架丧失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管腔支架的抗移位能力和密封效果。
[0004]一种管腔支架,所述管腔支架可径向压缩或展开,所述管腔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锚定支架,所述锚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近端部或远端部的外周,所述锚定支架的近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相连,所述锚定支架的远端形成朝向远端的第一开口,且所述锚定支架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最大外径;所述锚定支架包括锚定支撑体和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至少覆盖所述锚定支撑体的近端部。
[000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定支撑体包括沿所述主体支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锚定单元,所述锚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近端与所述主体支撑体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端朝向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与主体支架的外表面形成夹角。
[000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5
°
至45
°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端距离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的径向距离为1至4毫米。
[000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定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远端朝远离所述裸支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管腔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
[000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定单元还包括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体可径向压缩;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支撑体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的远端相连。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沿所述管腔支架径向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覆膜沿所述管腔支架径向的投影内。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腔支架,所述管腔支架可径向压缩或展开,所述管腔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锚定支架,所述锚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近端部,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多个沿所述管腔支架长度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波圈,所述锚定支架包括沿所述管腔支架周向排布的多个第四支撑件,每个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波圈相
连;且所述锚定支架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最大外径。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定支架还包括第一覆膜,所述多个第四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覆膜相连;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第二覆膜,所述多个波圈通过所述第二覆膜相连,所述第一覆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覆膜的厚度。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管腔支架长度延伸方向平行的线段,或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弧线段。
[00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定支撑体由第一线材制成,所述主体支撑体由第二线材制成,所述第一线材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线材的丝径。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锚定支撑体的最大外径大于主体支撑体的最大外径,当管腔支架植入血管后,锚定支架与血管管腔的过盈度大于主体支架与血管管腔的过盈度,使得锚定支架相对主体支架与血管内壁形成更强的贴附力,一方面使得锚定支架相对主体支架更加能够贴紧血管的内壁,以彻底的消除管腔支架与血管内壁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从而提高管腔支架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能增大整个管腔支架与血管之间的静摩擦力,防止管腔支架在血流冲击下产生移位,避免因管腔支架移位而导致密封失效,进一步提高管腔支架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所示管腔支架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所示管腔支架植入血管后处于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所示管腔支架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3所示管腔支架中第三支撑件与第三波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5]在医疗器械领域,定义血液流入的方向为“近端”,血液流出的方向为“远端”。
[0026]第一实施例
[0027]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腔支架10包括主体支架100、裸支架200和锚定支架300,主体支架100包括主体支撑体110和第二覆膜120,第二覆膜120设置在主体
支撑体110上。裸支架200与主体支架100的近端连接,裸支架200主要用于将管腔支架10锚定在血管中。锚定支架300设置在主体支架100近端部的外周且靠近裸支架200设置。
[0028]锚定支架300包括锚定支撑体310和第一覆膜320,第一覆膜320至少部分覆盖锚定支撑体310的近端部。锚定支架300近端与主体支架100连接,且锚定支撑体310环绕主体支撑体110设置。在自然状态下,锚定支架300的最大外径大于主体支架100的最大外径。锚定支撑体310包括多个锚定单元302,多个锚定单元302沿主体支撑体110的周向间隔排列。
[0029]应当理解,第一覆膜/第二覆膜既可以设置在锚定支撑体/主体支撑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锚定支撑体/主体支撑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0030]锚定支架300近端与主体支架100连接,并且形成朝向远端的第一开口301。主体支撑体110包括沿管腔支架10轴向由近端至远端间隔排列且相邻的第一波圈111、第二波圈112和第三波圈113,对于该三个波圈,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腔支架,所述管腔支架可径向压缩或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锚定支架,所述锚定支架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的近端部或远端部的外周,所述锚定支架的近端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相连,所述锚定支架的远端形成朝向远端的第一开口,且所述锚定支架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支架的最大外径;所述锚定支架包括锚定支撑体和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至少覆盖所述锚定支撑体的近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支撑体包括沿所述主体支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锚定单元,所述锚定单元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近端与所述主体支撑体相连,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端朝向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与主体支架的外表面形成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5
°
至45
°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端距离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的径向距离为1至4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远端朝远离所述裸支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管腔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腔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康方毅肖本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