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160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21
本申请涉及面料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包括面料层、导电层、阻燃层;导电层包括碳纳米管层、聚吡咯层;导电层的层数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面料生产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涤棉是指涤纶与棉的混纺织物的统称,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俗称“的确良”,它既保持了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恢复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棉纤维的吸湿性强的特征,易染色、洗后免烫快干,是制作衣物的常见材料。
[0003]涤棉属于低导电性材料,本身电阻比较大,在实际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极易发生静电现象,涤棉纺织品在使用时可带10kV以上的高电位,对人体和产品会产生影响和伤害。另外,涤棉纺织品的静电火花可成为涤棉纺织品燃烧的点火源,从而造成燃烧或者爆炸事故。
[0004]要消除涤棉纺织品的这两个危险因素,面料必须具备优异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目前,纺织品面料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一般是通过添加阻燃剂和抗静电剂实现,阻燃剂一般采用含卤素的阻燃剂,抗静电剂一般采用表面活性剂。
[0005]针对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以上方法使得涤棉纺织品面料具备了一定的抗静电性能,但是面料的抗静电性能依然有进一步提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涤棉面料的抗静电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层、导电层、阻燃层;导电层包括碳纳米管层、聚吡咯层;导电层的层数为3/>‑
10层。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纳米管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π键,使得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备优良的电学性能,可以提高面料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面料的抗静电能力。但是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电荷量有限,对面料导电性的提成有限,而本申请中通过碳纳米管层与聚吡咯层交错排布,聚吡咯层与碳纳米管层之间相互配合,与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进行叠加,进一步提高面料的导电性。
[0009]导电层与阻燃层配合,阻燃层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而且在燃烧的过程中碳纳米管可以形成一层碳层,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继续燃烧,使得面料层上的火源离开后即可停止燃烧,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的层数为5

7层。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导电层层数的增加,面料的导电性逐渐提高,但是当导电层的层数大于7层后,面料的导电性有所下降,导电层层数大于7层后,碳纳米管在面料表面沉积量过多引起碳纳米管的团聚,碳纳米管在面料表面沉积的难度增加,甚至有脱落
的现象,导电性下降。
[0012]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层中使用的碳纳米管为羧基化碳纳米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纳米管管间具有强烈的范德华力,在溶液中极易团聚,无法均匀分散,而羧基碳纳米管在碳纳米管上引入羧基,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有利于碳纳米管在溶液中分散的更加均匀,碳纳米管在面料上可以形成更加致密的层,提高面料的导电性,增强面料的防静电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层中使用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为5

7nm,长度为0.5

1.5μ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长径比范围内的碳纳米管使得碳纳米管可以更加均匀的吸附在面料层表面,形成致密均一的膜结构,有利于提高面料的导电性。
[0016]优选的,所述阻燃层在导电层远离面料层的一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纳米管吸附在面料表面,增加面料的粗糙度,提高阻燃剂与面料层结合的稳定性。另外,外界火源先作用于阻燃层,阻燃层首先起到阻燃作用,碳纳米管层起到辅助阻燃作用,有利于面料阻燃性能的提升。
[0018]优选的,所述阻燃层是将阻燃剂整理在导电层表面得到,阻燃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蒙脱土10

20份、四苯基双酚

A

二磷酸酯80

100份、石墨20

40份、聚磷酸铵60

80份、水800

1000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0]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层是将碳纳米管整理在面料层表面得到,在进行碳纳米管整理时添加丁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配合使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以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碳纳米管在分散液内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碳纳米管在面料层表面均匀分布,提高碳纳米管层的致密性与均一性,提高面料的阻燃效果。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面料层清洁:去除面料层表面的杂质与油污;S2.导电层整理:碳纳米管层整理:将面料层浸渍于碳纳米管分散液中,使得碳纳米管组装到面料层上,然后对面料层进行洗涤,去除面料层表面的物理吸附,形成碳纳米管层;聚吡咯层整理:将面料层浸渍于吡咯单体溶液中,然后将浸渍吡咯单体溶液后的面料层浸渍于氧化剂溶液中,进行氧化聚合反应,然后对面料层进行洗涤,去除面料层表面的物理吸附,形成聚吡咯层;重复操作至在面料层表面整理的导电层层数达到设计层数,然后将面料层烘干;S3.阻燃层整理:将面料层浸渍于阻燃剂中,在面料层表面形成阻燃层,然后烘干。
[0023]优选的,在进行碳纳米管层整理时,在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加入丁基三甲氧基硅烷,碳纳米管分散液中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与碳纳米管的重量比为1:(10

20)。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表面按照一定顺序层层组装碳纳米管层、聚吡咯层形成导电层,并在面料表面组装阻燃层,导电层不仅提高面料的导电性与防静电能力,还与阻燃层配合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
[0025]优选的,在进行碳纳米管层整理前,先进行面料层阳离子化,且导电层中碳纳米管
层整理在面料层表面,聚吡咯层整理在碳纳米管层表面;面料层阳离子化的方法:将面料层浸渍在支化聚乙烯亚胺溶液中,然后对面料层进行洗涤,去除面料层表面未吸附的阳离子聚电解质。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表面吸附阳离子聚电解质,面料表面携带阳离子,而聚羧酸碳纳米管为阴离子型,可以提高碳纳米管与面料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碳纳米管层脱落的几率,有利于提高面料导电性与阻燃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采用碳纳米管层与聚吡咯层复配作为导电层,并与阻燃层配合,制得的面料的电荷面密度在1.08

1.45μC/m2之间,面料的导电性能优越,抗静电性能提升;面料的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均为0s,离火自熄,面料燃烧损毁长度为6.28

7.35cm,面料阻燃性能优越。
[0028]2、本申请中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层、导电层、阻燃层;导电层包括碳纳米管层、聚吡咯层;导电层的层数为3

10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层数为5

7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中使用的碳纳米管为羧基化碳纳米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中使用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为5

7nm,长度为0.5

1.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在导电层远离面料层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是将阻燃剂整理在导电层表面得到,阻燃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蒙脱土10

20份、四苯基双酚
‑ꢀ
A

二磷酸酯80

100份、石墨20

40份、聚磷酸铵60

80份、水800

1000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阻燃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是将碳纳米管整理在面料层表面得到,在进行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现杰卜召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杰翔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