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150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组件、蒸汽回收主体总成、导流总成、泄压总成,整体以罐体组件为设置基础;蒸汽回收主体总成中的受热管设于主罐体内部,外部蒸汽通过蒸汽进管进入到主罐体内部,可带动位于底罐体的扰流扇的转动,使得蒸汽的分布更均匀;受热管的上方还设有导流总成,导流总成中的水力腔与受热管连接,外部水流可通过对水力扇叶的驱动导流扇叶的转动,可加速蒸汽对手热管的加热过程;主罐体侧壁上还连接有泄压总成,泄压总成的另一端与蒸汽回收主体总成中的稳流水箱连通,可将超量的蒸汽输送至稳流水箱中,既能高效的对蒸汽余热进行回收,又无需外接驱动,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通过排污扩容器排放的蒸汽是典型的蒸汽排放方式,一般是直接将蒸汽排放至大气中。近年来,如何实现蒸汽余热的高效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始受到行业内广泛关注。锅炉排污蒸汽充分利用以后,可以大大减少蒸汽排放量,对厂内环保治理起到良好作用。
[0003]传统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多是将固定排列的冷水管接入到蒸汽罐体中,通过蒸汽对冷水进行加热,以达到蒸汽余热的回收利用,如现有技术(CN 210219724 U)公开的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废蒸汽管,罐体顶部设有排汽管,罐体底部设有排水管,罐体内设有冷凝水排,冷凝水排位于废蒸汽管的出汽口上方,冷凝水排由多根竖直排列的冷水管串联组成,冷水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冷凝挡板,冷凝挡板由冷水管向外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冷凝水排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冷凝水排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锅炉的进水口,废蒸汽通入罐体内与冷水管进行换热,对废蒸汽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冷凝挡板能降低废蒸汽在通过冷凝水排区域时的速度,使废蒸汽与冷水管充分换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蒸汽的回收利用率。
[0004]然而由于传统的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多是在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汽管,进过与冷水管热交换后多余的蒸汽还是会通过排汽管排放到大气中,存在能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其罐体内部的蒸汽多为自然的由下而上的方式对冷水管进行加热,由于缺少蒸汽引流装置,可能会导致冷水管的受热不均,从而影响最终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罐体组件、蒸汽回收主体总成和导流总成,所述蒸汽回收主体总成包括蒸汽进管、受热管、罐体进水管、凝结板、扰流扇、罐体出水管,所述导流总成包括水力腔、水力轴位、导流扇叶、水力扇叶、稳流水箱;
[0006]所述蒸汽回收主体总成中的受热管位于罐体组件的内部,所述罐体组件的底端连接有蒸汽进管,所述受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罐体进水管与罐体出水管,所述罐体组件的内部上端设有凝结板,且所述凝结板位于受热管的上方,所述罐体组件的内部下端旋接有扰流扇,且所述扰流扇位于受热管的下方;
[0007]所述导流总成中水力轴位设于凝结板的中间位置,所述水力轴位中旋接有导流扇叶,所述导流扇叶的上轴端旋接在水力腔中,所述水力腔固定在凝结板的顶面,所述导流扇叶的上轴端顶部信号机固定有水力扇叶,所述水力腔的一端与罐体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稳流水箱连通,所述稳流水箱与外部进水连通;
[0008]所述罐体组件与稳流水箱之间还连接有泄压总成。
[0009]所述罐体组件中的底罐体为上方开口的半球形结构,所述底罐体的上端固定有圆筒形结构的主罐体,所述主罐体的双端固定有上罐体,所述上罐体的上端固定有顶盖,所述底罐体的底端的外部还均匀固定有数组底座;
[0010]所述蒸汽回收主体总成中的蒸汽阀连接于蒸汽进管中,所述底罐体的上部两端分别开设有罐体进水管位与罐体出水管位,所述罐体进水管插接固定在罐体进水管位中,所述罐体出水管插接固定在罐体出水管位中,所述凝结板固定在上罐体的内壁上,所述凝结板与上罐体内壁之间均有开设有数组凝结过孔,所述凝结板中开设有回流口,所述主罐体侧壁上端与回流口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回流管位,所述蒸汽进管的侧端连接有回流位,所述回流口与回流位之间连接有回流管,且所述回流管插接固定在回流管位中;
[0011]所述底罐体内壁的下端以蒸汽进管为中心对称的固定有扰流底座,两组所述扰流底座上端共同固定有扰流底板,所述扰流扇旋转连接在扰流底板的上端中间位置;
[0012]所述导流总成中的水力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水力腔出口与水力腔入口,所述水力腔出口与罐体进水管之间连接有进水接管,所述上罐体侧壁与进水接管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进水接管位,所述进水接管插接固定在进水接管位中,所述稳流水箱的主前壁下端开设有水箱出口,所述水箱出口与水力腔入口之间连接有水力腔接管,所述上罐体的侧壁与水力腔接管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水力腔接管位,所述水力腔接管插接固定在水力腔接管位中,所述水力腔的上端还固定安装有水力腔盖;
[0013]所述稳流水箱主侧壁的上端开设有水箱进口,所述水箱进口中插接固定有水箱进水管,所述稳流水箱的上端还固定安装有水箱盖;
[0014]所述泄压总成中的泄压座开设于主罐体外壁的上端,所述泄压座的顶端连接有泄压口,所述稳流水箱主后壁与泄压口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水箱泄压口,所述水箱泄压口与泄压口之间连接有泄压连管,所述泄压座的末端固定有弹压底座,所述泄压座中滑动连接有泄压阀座,所述泄压阀座的后端同轴固定有弹压杆,所述弹压杆滑动插接在弹压底座中,所述弹压杆上套接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卡接在泄压阀座的后面,另一端卡接在弹压底座的内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罐体为下大上小的圆锥形空腔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受热管主体为往复式螺旋结构,其管路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两个面都与蒸汽进管相对。
[0017]进一步地,所述凝结板为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通向回流位的管路上连接有单向阀。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罐体的外筒壁上裹设有保温棉。
[0020]与传统的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蒸汽回收主体总成中的受热管的主体为往复式螺旋结构,其管路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两个面都与蒸汽进管相对,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受热量,更能高效的利用蒸汽余热,同时蒸汽进管上方中间位置设置有扰流扇,在蒸汽在自下而上运动的同时,可驱动扰流扇的转动,从而可以使蒸汽更均匀的分布在受热管的周围,使得受热管中水可以均匀快速的受热。
[0022](2).本专利技术受热管的上方还设有导流总成,导流总成与受热管的罐体进水管连
接,
[0023]在外部进水未进入到受热管之前,会先通过导流总成中的水箱进水管进入到稳流水箱中,排出进水中的气泡,再经过水力腔接管进入到水力腔中,水力腔的另一端与罐体进水管连通,通过水流带动水力腔中的水力扇叶的转动,可同轴的带动导流扇叶的转动,导流扇叶转动后可为蒸汽的向上运动提供一定的导流作用,更能加速受热管中过水的受热速度。
[0024](3).本专利技术罐体组件中主罐体的侧壁上还设有泄压总成,且泄压总成与导流总成中的稳流水箱连接,在正常的蒸汽压力下,泄压阀座会在压簧弹力的作用下,向主罐体方向伸展,将泄压座与泄压口隔离,当主罐体中的蒸汽压力值大于设置的值时,蒸汽会通过泄压座的内孔对泄压阀座形成压力,压力值大于压簧弹力后,泄压阀座便会回缩,从而将泄压座与泄压口连通,过多的蒸汽会通过泄压连管进入到稳流水箱中,对稳流水箱中的水形成预先加热,在泄压保证装置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能使过多的蒸汽余热不形成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罐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回收主体总成(2)、导流总成(3);所述蒸汽回收主体总成(2)包括蒸汽进管(201)、受热管(203)、罐体进水管(205)、凝结板(206)、扰流扇(214)、罐体出水管(216),所述导流总成(3)包括水力腔(303)、水力轴位(305)、导流扇叶(306)、水力扇叶(307)、稳流水箱(312);所述蒸汽回收主体总成(2)中的受热管(203)位于罐体组件(1)的内部,所述罐体组件(1)的底端连接有蒸汽进管(201),所述受热管(20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罐体进水管(205)与罐体出水管(216),所述罐体组件(1)的内部上端设有凝结板(206),且所述凝结板(206)位于受热管(203)的上方,所述罐体组件(1)的内部下端旋接有扰流扇(214),且所述扰流扇(214)位于受热管(203)的下方;所述导流总成(3)中水力轴位(305)设于凝结板(206)的中间位置,所述水力轴位(305)中旋接有导流扇叶(306),所述导流扇叶(306)的上轴端旋接在水力腔(303)中,所述水力腔(303)固定在凝结板(206)的顶面,所述导流扇叶(306)的上轴端顶部信号机固定有水力扇叶(307),所述水力腔(303)的一端与罐体进水管(205)连通,另一端与稳流水箱(312)连通,所述稳流水箱(312)与外部进水连通;所述罐体组件(1)与稳流水箱(312)之间还连接有泄压总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组件(1)中的底罐体(101)为上方开口的半球形结构,所述底罐体(101)的上端固定有圆筒形结构的主罐体(102),所述主罐体(102)的双端固定有上罐体(103),所述上罐体(103)的上端固定有顶盖(104),所述底罐体(101)的底端的外部还均匀固定有数组底座(105),所述上罐体(103)为下大上小的圆锥形空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主体总成(2)中的蒸汽阀(202)连接于蒸汽进管(201)中,所述底罐体(101)的上部两端分别开设有罐体进水管位(204)与罐体出水管位(215),所述罐体进水管(205)插接固定在罐体进水管位(204)中,所述罐体出水管(216)插接固定在罐体出水管位(215)中,所述凝结板(206)固定在上罐体(103)的内壁上,所述凝结板(206)与上罐体(103)内壁之间均有开设有数组凝结过孔(218),所述凝结板(206)中开设有回流口(207),所述主罐体(102)侧壁上端与回流口(207)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回流管位(209),所述蒸汽进管(201)的侧端连接有回流位(210),所述回流口(207)与回流位(210)之间连接有回流管(208),且所述回流管(208)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晨宇王钰石连生万深玮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