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平衡炉内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4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硅炉技术领域,尤其为均流平衡炉内铜管,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有电极,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设有吊挂套管,所述电极位于升降装置与吊挂套筒内,所述吊挂套筒的两侧固定设有冷却水供应装置,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的两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下方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炉内铜管,所述固定结构套设在多个炉内铜管上,多个所述铜管的长度为5132mm至5662mm之间,所述吊挂套筒的底部设有铜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20根长度基本相同的铜管从电极左右两端接入,沿电极向下接至铜瓦,使其每根导电铜管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也基本相同,从而避免打弧和电极断裂。而避免打弧和电极断裂。而避免打弧和电极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流平衡炉内铜管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硅炉
,尤其涉及均流平衡炉内铜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关铁合金的冶炼方法中,电炉法是最主要方法,电炉法生产的铁合金产量约占据铁合金全部产量的70%。电炉法主要使用的是矿热炉,其核心部件是电极把持器。电极把持器是由电极升降装置、导向装置、吊挂套筒、冷却水供应装置、导电铜管及铜瓦等组成。电极把持器需要将电流通过集电环、导电铜管,经铜瓦传递给电极,同时也需要固定电极和加紧铜瓦。当电极压放时又需要适当减少对于铜瓦的压力,使电极壳与铜瓦之间产生滑动,而又不会因过松导致二者之间产生打弧烧毁电极壳和铜瓦。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极把持器上的炉内铜管,弯制后进入每个铜瓦,炉内铜管的长度相差比较大,使每个铜瓦上的低压不同,导致电流不均衡,容易造成每块铜瓦之间打弧,而且电极内部电流不同容易断裂。在冶炼过程中,打弧能将电渣锭的锭身击出大小和深浅不一的小洞,严重影响钢锭质量、成材率及结晶器寿命,还会给电渣锭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组织带来缺陷,不利于后续的锻造轧制工艺。电极断裂则会导致生产过程的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均流平衡炉内铜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均流平衡炉内铜管,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有电极,所述升降装置的底部设有吊挂套管,所述电极位于升降装置与吊挂套筒内,所述吊挂套筒的两侧固定设有冷却水供应装置,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的两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下方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炉内铜管,所述固定结构套设在多个炉内铜管上,多个所述铜管的长度为5132mm至5662mm之间,所述吊挂套筒的底部设有铜瓦,所述铜瓦的两侧均设有烟罩,所述烟罩的顶部设有导向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炉内铜管从电极把持器的左右两端接入,沿所述吊挂套筒向下延长接至铜瓦每端各接入10根铜管。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弧形槽,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杆,所述所述安装杆上设有凸起,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橡胶圈。
[0008]优选的,所述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对应位置的弧形槽卡和在一起呈圆形,且圆形内壁直径大于炉内铜管的外径。
[0009]优选的,所述炉内铜管外径和壁厚规格为φmmx.mm。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采用20根长度基本相同的铜管从电极左右两端接入,沿电极向下接
至铜瓦,使其每根导电铜管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也基本相同,从而避免打弧和电极断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均流平衡炉内铜管装配图;
[0013]图2为均流平衡炉内铜管主视图;
[0014]图3为均流平衡炉内铜管俯视图;
[0015]图4为图1中固定结构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电极;2、升降装置;3、吊挂套筒;4、冷却水供应装置;5、炉内铜管;6、导向装置;7、烟罩;8、铜瓦;9、固定结构;901、上模板;902、下模板;903、弧形槽;904、凹槽;905、橡胶圈;906、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均流平衡炉内铜管,包括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的顶部设有电极1,升降装置2的底部设有吊挂套管3,电极1位于升降装置2与吊挂套筒3内,吊挂套筒3的两侧固定设有冷却水供应装置4,冷却水供应装置4的两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下方设有固定结构9,冷却水供应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炉内铜管5,固定结构9套设在多个炉内铜管5上,多个铜管5的长度为5132mm至5662mm之间,吊挂套筒3的底部设有铜瓦8,铜瓦8的两侧均设有烟罩7,烟罩7的顶部设有导向装置6;
[0019]炉内铜管5从电极把持器的左右两端接入,沿吊挂套筒3向下延长接至铜瓦8每端各接入10根铜管,安装结构9包括上模板901和下模板902,上模板901和下模板902上均开设有多个弧形槽903,上模板90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904,下模板90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杆906,安装杆906上设有凸起,凹槽904的内壁设有橡胶圈905,上模板901和下模板902对应位置的弧形槽903卡和在一起呈圆形,且圆形内壁直径大于炉内铜管5的外径,炉内铜管5外径和壁厚规格为φ80mmx12.5mm,炉内导电铜管分布于铜瓦之中,将炉内铜管设计为等长度,使铜管上的电阻值彼此之间没有差距,通过每根铜管的电流相同,这样每根铜管上的分压也相同。电极把持器上点击周围共环绕20根炉内铜管,成轴对称分布,因此具有位置差异的铜管共10个。铜管的接口位于电极的左右方向,靠近轴对称中心的铜管比靠近左右两端进口处的铜管多了一段水平距离,提高靠近左右两端的高度即可抵消水平方向上的差距,使10根铜管的长度基本相等。由于铜瓦内铜管的分布相同且铜瓦彼此之间分布均匀,每个铜瓦之间没有电压差,形成平衡均匀的电流,各路电流相差几乎为零就可有效避免打弧的产生。
[0020]工作原理:炉内铜管5分布于铜瓦8之中,将炉内铜管5设计为等长度,使铜管上的电阻值彼此之间没有差距,通过每根铜管的电流相同,这样每根铜管上的分压也相同。电极把持器上点击周围共环绕二十根炉内铜管5,成轴对称分布,因此具有位置差异的铜管共十个。铜管的接口位于电极1的左右方向,靠近轴对称中心的铜管比靠近左右两端进口处的铜管多了一段水平距离,提高靠近左右两端的高度即可抵消水平方向上的差距,使十根铜管
的长度基本相等。由于铜瓦8内铜管的分布相同且铜瓦彼此之间分布均匀,每个铜瓦8之间没有电压差,形成平衡均匀的电流,各路电流相差几乎为零就可有效避免打弧的产生。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均流平衡炉内铜管,包括升降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2)的顶部设有电极(1),所述升降装置(2)的底部设有吊挂套筒(3),所述电极(1)位于升降装置(2)与吊挂套筒(3)内,所述吊挂套筒(3)的两侧固定设有冷却水供应装置(4),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4)的两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下方设有固定结构(9),所述冷却水供应装置的底部设有多个炉内铜管(5),所述固定结构(9)套设在多个炉内铜管(5)上,多个所述铜管(5)的长度为5132mm至5662mm之间,所述吊挂套筒(3)的底部设有铜瓦(8),所述铜瓦(8)的两侧均设有烟罩(7),所述烟罩(7)的顶部设有导向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平衡炉内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铜管(5)从电极把持器的左右两端接入,沿所述吊挂套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刚张雷吕玥左江涵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合元新冶金电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