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庆惠专利>正文

三专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1258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三专立交桥,该立交桥用于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有甲、乙、丙、丁四个方向,包括行人立交、非机动车立交和机动车立交,其中,行人立交含2个行人横穿道和2条行人天桥及其匝道,非机动车立交含2条高跨连接桥及其匝道和2个半跨平台及其匝道,机动车立交含2条地面直行道、2条高跨直行桥及其匝道和1个椭圆高跨转盘桥及其匝道,椭圆高跨转盘桥环绕高跨直行桥、高跨连接桥、行人天桥跨过半跨平台和地面直行道,半跨平台跨过行人横穿道,总结构上浮6.5米,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2.5米,机动车通行空间5.5米,利于非机动车出行,更环保,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零交叉、零混行,专道专用,通行更安全,效率更高。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专立交桥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立交桥,尤其是涉及行人立交、非机动车立交和机动车立交能够同时安全运转的三专立交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车辆保有量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不堪重负,尤其是在通勤时间,城市道路满负荷运行,路面车辆拥堵无序,城市车位奇缺,非机动车更节省油料且利于减排,转动便捷,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交通工具,非机动车辆出行将更频繁,更应为非机动车提供专用道,以防车辆交叉混行诱发交通事故。
[0003]城市道路出行方式常见的有三种:机动车(含私家车、公交车和货车)、非机动车(含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和人行,目前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都未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红绿灯也未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通行的时间,都存在与行人混行的蔽端,都难以解决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同时快速安全通行的问题,大部分立交桥都存在高位行驶的安全风险。十字路口中,为了追求出行效率,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辆之间常常交叉混行乱串,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出行安全感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更高的立交桥。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所述人行立交包含2个行人横穿道和2条行人天桥及其匝道。行人天桥跨过机动车地面直行道和半跨平台,连接行人天桥匝道对接2个行人横穿道,2个行人横穿道对接地面行人道。
[0007]所述非机动车立交包含2个半跨平台及其匝道和2条高跨连接桥及其匝道。2个半跨平台对向设置,半跨平台包含直行桥、右转道和半椭圆水平左转道及其匝道;高跨连接桥跨过半跨平台、连接高跨连接桥匝道、对接半跨平台的直行桥;半跨平台跨过行人横穿道、连接半跨平台匝道、对接非机动车道。
[0008]所述机动车立交包含2条地面直行道、2条高跨直行桥及匝道和1个椭圆高跨转盘桥及其匝道。2条地面直行道为对向车道;2条高跨直行桥为对向车道,并且横跨在2条地面直行道上方,每条高跨直行桥的两端都通过高跨直行桥匝道对接地面;椭圆高跨转盘桥包含4条掉头车道、4条右转车道和4条左转车道和1个椭圆环左转盘,4条掉头车道分别连通同方向的内匝道入口和内匝道出口,4条左转车道入口对接4个椭圆高跨转盘桥内匝道入口,4条左转车道出口对接4个椭圆高跨转盘桥内匝道出口,4条左转车道入口和4条左转车道出口连通椭圆环左转盘,4条右转车道入口对接4个椭圆高跨转盘桥外匝道入口,4条右转车道出口对接4个椭圆高跨转盘桥外匝道出口,其与2条高跨直行桥在同一平面,且环绕2条高跨直行桥,连接椭圆高跨转盘桥匝道,对接地面机动车道。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对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进行了分流,提高了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1]图1是立交桥的人行立交的平面图。
[0012]图2是立交桥的人行立交的立体图。
[0013]图3是立交桥的非机动车立交的平面图。
[0014]图4是立交桥的非机动车立交的立体图。
[0015]图5是立交桥的机动车立交的平面图。
[0016]图6是立交桥的机动车立交的立体图。
[0017]图7是立交桥的总平面图。
[0018]图8是立交桥的总立体图。
[0019]图9是立交桥的剖面图。
[0020]图10是立交桥适用三叉路口的平面图。
[0021]图11是立交桥的适用三叉路口的非机动车立交平面图。
[0022]图12是立交桥适用大小道立交的平面图。
[0023]图13是立交桥适用大小道立交的非机动车立交平面图。
[0024]图14是立交桥适用道路在29米以上立交的平面图。
[0025]图15是立交桥适用道路在29米以上非机动车立交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0027]见图1和图2,人行立交主要包括:四个方向的8条行人道(甲向右侧的A1、甲向左侧的A2、乙向右侧的A3、乙向左侧的A4、丙向右侧的A5、丙向左侧的A6、丁向右侧的A7、丁向左侧的A8),位于地面的2个行人横穿道(甲向行人横穿道H1和丙向行人横穿道H2)和2条行人天桥(丁向行人天桥Q5和乙向行人天桥Q6);
[0028]其它附件如下:甲向右侧行人天桥匝道T1和甲向左侧行人天桥匝道T2,以及丙向左侧行人天桥匝道T3和丙向左侧行人天桥匝道T4。
[0029]其中,Q5连接T1和T4、Q6连接T2和T3、T1连接Q5和H1、T2连接Q6和H1、T3连接Q6和H2、T4连接Q5和H2,H1连接A1、A8、A2和A3、H2连接A4、A5、A6和A7。
[0030]行人天桥跨过半跨平台直行桥的B1、B2和机动车地面直行道,对接行人天桥匝道,人天桥匝道坎入半椭圆水平左转道与半跨平台之间,上接行人天桥,下接行人横穿道;行人横穿道置于地面,位于半跨平台之下,与地面机动车直行道相邻,对接行人道。
[0031]见图3和图4,非机动车立交主要包括:位于地面四个方向的8条非机动车道(甲向右侧的F1、甲向左侧的F2、乙向右侧的F3、乙向左侧的F4、丙向右侧的F5、丙向左侧的F6、丁
向右侧的F7、丁向左侧的F8),位于行人横穿道上方的6个半跨平台(甲向乙至丁的半跨直行桥B1、丙向丁至乙的半跨直行桥B2、甲向右侧半跨直行桥B3、甲向左侧半跨直行桥B4、丙向左侧半跨直行桥B5、丙向左侧半跨直行桥B6、甲向右侧半椭圆水平左转道L1、甲向左侧半椭圆水平左转道L2、丙向右侧半椭圆水平左转道L3、丙向左侧半椭圆水平左转道L4、甲至丁右转道R1、乙至甲右转道R2、丙至乙右转道R3和丁至丙右转道R4)、位于半跨平台之上的2条高跨连接桥(甲至丙高跨连接桥Q3和丙至甲高跨连接桥Q4)。
[0032]半跨平台还包括其他附件如下:甲向右侧半跨平台匝道M1、甲向左侧半跨平台匝道M2、乙向右侧半跨平台匝道M3,乙向左侧半跨平台匝道M4、丙向右侧半跨平台匝道M5、丙向左侧半跨平台匝道M6、丁向右侧半跨平台匝道M7、丁向左侧半跨平台匝道M8。
[0033]高跨连接桥还包括其他附件如下:甲向右侧高跨连接桥匝道K5、甲向左侧高跨连接桥匝道K6、丙向右侧高跨连接桥匝道K7和丙向左侧高跨连接桥匝道K8。
[0034]其中,M1连接F1和B3成入口、M2连接F2和B4成出口、M3连接F3和B1成入口、M4连接F4和B2成出口、M5连接F5和B5成入口、M6连接F6和B6成出口、M7连接F7和B2成入口、M8连接F8和B2成出口,R1连接B1至B3右转、R2连接B1至B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专立交桥,该立交桥用于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有甲、乙、丙、丁四个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包括行人立交、非机动车立交和机动车立交,其中,所述人行立交包含2个行人横穿道和2条行人天桥及其匝道。行人天桥跨过机动车地面直行道和半跨平台,连接行人天桥匝道对接2个行人横穿道,2个行人横穿道对接地面行人道。所述非机动车立交包含2个半跨平台及其匝道和2条高跨连接桥及其匝道。2个半跨平台对向设置,半跨平台包含直行桥、右转道和半椭圆环水平左转道及其匝道;高跨连接桥跨过半跨平台、连接高跨连接桥匝道、对接半跨平台的直行桥;半跨平台跨过行人横穿道、连接半跨平台匝道、对接非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立交包含2条地面直行道、2条高跨直行桥及匝道和1个椭圆高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惠徐海晋
申请(专利权)人:徐庆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