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77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具体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螺套沿凹槽运动,螺套带动固定杆运动,同时,固定杆和螺套带动连杆和连接杆同步运动,连杆带动摆杆运动,连杆和连接杆带动调节杆升降运动,调节杆带动隔板升降运动,隔板带动印墨盒升降运动将印墨盒移至开口处,拉动固定把手从而将印墨盒沿隔板顶面滑动移出设备主体,从而方便对印墨盒进行拆卸更换,提高印刷效率。提高印刷效率。提高印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印刷装置是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的设备,它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组合印刷是一种集合柔印、网印、凹印、数字印刷等印刷方式,以及后续的上光、覆膜、烫金和模切等加工操作于一体的生产方式,企业可根据所需要生产的印品印刷效果,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来配备生产线,相对传统印刷工艺,组合印刷具有优良的印刷效果、降低能耗、节约人力等各项优势,因此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常见。
[0003]现有的印刷装置在不断印刷的过程中,印墨盒里面的油墨会逐渐消耗,但是,由于印墨盒处于印刷装置的内部,不方便进行拆卸更换,从而影响印刷效率,因而,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连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一侧铰接有连接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机架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铰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底端铰接于连杆的中部,所述连杆的底端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部一侧铰接于连接杆的底端,所述调节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面设置有储料单元,所述储料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加工机构,所述调节杆的底面设置有缓冲机构。
[0006]为了驱动连杆和连接杆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体,所述固定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固定板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轴承连接于固定板体,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设备主体的侧壁延伸至设备主体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一侧延伸至凹槽的外部且铰接于连杆的顶端,所述螺套的伸出端底面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顶面,所述把手的表面贴合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凸点。
[0007]为了便于拿取印墨盒,所述储料单元包括印墨盒,所述印墨盒的底面滑动贴合于隔板的顶面,所述隔板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印墨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滑动连接于滑槽,所述印墨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所述设备主体靠近固定把手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开口,所述印墨盒位于加工机构的下方。
[0008]为了对调节杆进行限位,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穿设于设备主体的底面延伸至设备主体的外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箱体,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所述固定隔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穿设于箱体的顶面延伸至箱体的外部且固定连接于调节杆的底面。
[0009]为了对纸进行加工,所述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轴承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圆周侧壁分别套设有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底部延伸至印墨盒的内部,所述第二滚筒的一侧设置有除尘机构。
[0010]为了对第二滚筒的表面进行清洁,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固定套杆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连接于固定套杆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靠近第二滚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的另一侧贴合于第二滚筒的圆周侧壁,所述固定轴远离第二滚筒的一侧轴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设备主体于螺纹杆的同一轴线远离第二滚筒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螺纹通孔延伸至设备主体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于螺纹通孔。
[0011]为了加强设备的稳定性,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两对称呈矩形阵列排布的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吸盘。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调节机构,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螺套沿凹槽运动,螺套带动固定杆运动,同时,固定杆和螺套带动连杆和连接杆同步运动,连杆带动摆杆运动,连杆和连接杆带动调节杆升降运动,调节杆带动隔板升降运动,隔板带动印墨盒升降运动将印墨盒移至开口处,拉动固定把手从而将印墨盒沿隔板顶面滑动移出设备主体,从而方便对印墨盒进行拆卸更换,提高印刷效率。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除尘机构,转动旋转把手,旋转把手带动螺纹杆转动,同时,螺纹杆带动固定轴移动,固定轴带动清洁刷移动,使清洁刷的一侧贴合于第二滚筒的表面,经第二滚筒转动时,清洁刷从而对第二滚筒的圆周侧壁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设备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3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储料单元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除尘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设备主体;2、空腔;3、调节机构;4、驱动机构;5、固定杆;6、连杆;7、连接杆;8、机架;9、摆杆;10、调节杆;11、隔板;12、储料单元;13、加工机构;14、固定板体;15、凹槽;16、螺杆;17、螺套;18、把手;19、橡胶垫;20、凸点;21、印墨盒;22、滑槽;23、滑块;24、第一转轴;25、第一滚筒;251、第二转轴;26、第二滚筒;27、除尘机构;28、固定套杆;29、螺纹通孔;30、螺纹杆;31、固定轴;32、清洁刷;33、旋转把手;34、缓冲机构;35、箱体;36、弹
簧;37、固定隔板;38、伸缩杆;39、开口;40、固定块;41、吸盘;42、固定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附图1

图6所示的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空腔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3,调节机构3包括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驱动机构4的一侧铰接有连杆6,固定杆5的底部一侧铰接有连接杆7,驱动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机架8,机架8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铰接有连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一侧铰接有连接杆,所述驱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机架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铰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底端铰接于连杆的中部,所述连杆的底端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部一侧铰接于连接杆的底端,所述调节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面设置有储料单元,所述储料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加工机构,所述调节杆的底面设置有缓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板体,所述固定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所述固定板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轴承连接于固定板体,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设备主体的侧壁延伸至设备主体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一侧延伸至凹槽的外部且铰接于连杆的顶端,所述螺套的伸出端底面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顶面,所述把手的表面贴合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表面设置有等距均匀分布的凸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单元包括印墨盒,所述印墨盒的底面滑动贴合于隔板的顶面,所述隔板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印墨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滑动连接于滑槽,所述印墨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所述设备主体靠近固定把手的一侧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晓李玉锡贾玲杰郎留欣吕桂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水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