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02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包括:机座、上料辊、收料辊、切割组件以及两个电晕机构,上料辊以及收料辊分别设置于机座两侧,两个电晕机构均匀分布于上料辊与收料辊之间,切割组件设置于上料辊与两个电晕机构之间,切割组件用于切割筒膜形成两个子膜,两个电晕机构分别对两个子膜的内壁面进行电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晕装置通过切割组件对筒膜进行切割形成两个子膜,再通过两个电晕机构对两个展开的子膜进行内层电晕,最后再同一将两个子膜进行统一收卷,实现在筒膜完成外层电晕后的进行在线的内层电晕,避免二次下机对内层进行电晕的加工步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吹膜是一种塑料加工方法,是指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一种塑料加工工艺,通常采用将聚合物挤出成型管状膜坯,在较好的熔体流动状态下通过高压空气将管膜吹胀到所要求的厚度,经冷却定型后成为薄膜,而由于薄膜形状为筒状亦被称为筒膜。
[0003]筒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后续产品需要进行印刷,因此,筒膜在吹膜之后还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电晕,但是现有的电晕装置只能对筒膜的外层进行电晕,由于电晕只能冲击筒膜的外层,内表面无法冲击到,因此,筒膜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在下机离线之后再对筒膜内层进行电晕处理,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包括:机座、上料辊、收料辊、切割组件以及两个电晕机构,上料辊以及收料辊分别设置于机座两侧,两个电晕机构均匀分布于上料辊与收料辊之间,切割组件设置于上料辊与两个电晕机构之间,切割组件用于切割筒膜形成两个子膜,两个电晕机构分别对两个子膜的内壁面进行电晕。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晕装置还包括:分料辊,分料辊设置于两个电晕机构与上料辊之间,切割组件位于上料辊与分料辊之间。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晕机构包括:进料导向辊组件、电晕组件以及出料导向辊件,进料导向辊组件、电晕组件以及出料导向辊件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机座。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晕组件包括:两个反向设置的电晕单元,每一电晕单元包括:电晕机头以及位于电晕机头一侧的电晕转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电晕机构包括:与电晕单元对应设置的变向辊,变向辊用于改变子膜传输方向。
[0010]本技术的电晕装置通过切割组件对筒膜进行切割形成两个子膜,再通过两个电晕机构对两个展开的子膜进行内层电晕,最后再同一将两个子膜进行统一收卷,实现在筒膜完成外层电晕后的进行在线的内层电晕,避免二次下机对内层进行电晕的加工步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中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请参考图1所示。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主要用于筒膜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外表面电晕后进行在线内表面电晕加工。
[0015]电晕装置主要包括机座1、上料辊2、收料辊3、切割组件4以及两个电晕机构5。上料辊2以及收料辊3分别设置于机座1两侧,两个电晕机构5均匀分布于上料辊2与收料辊3之间,切割组件4设置于上料辊2与两个电晕机构5之间。
[0016]采用本技术的电晕装置对筒膜进行内壁电晕时,先通过上料辊2传输完成外表面电晕的筒膜,然后在筒膜传输至电晕机构5之前,切割组件4对筒膜进行切割,其中筒膜采用横向剖开或竖向剖开,形成两个子膜,两个子膜末端在下料辊3处进行重新收卷,其中两个子膜通过绕卷的方式通过两个电晕机构5,利用两个电晕机构5分别对两个子膜的内壁面进行电晕,从而实现筒膜的双面在线电晕。其中切割组件4采用切刀。
[0017]电晕装置还包括分料辊6,其中分料辊6设置于两个电晕机构5与上料辊3之间,切割组件4位于上料辊3与分料辊6之间,其中分料辊6对于完成切割的两个子膜进行支撑,两个子膜绕过分料辊6后分别朝向两个电晕机构5传输,通过分料辊6对完成切割后的子膜进行支撑,从而有效保证切割组件4对筒膜切割过程的稳定性。
[0018]具体的,电晕机构5包括进料导向辊组件51、电晕组件52以及出料导向辊件53,其中进料导向辊组件51、电晕组件52以及出料导向辊件53由上至下依序设置于机座1,筒膜切割后的子膜依序绕设进料导向辊组件51、电晕组件52以及出料导向辊件53。每一电晕机构5具有独立的进料导向辊组件51以及出料导向辊件53,进料导向辊组件51以及出料导向辊件53均有至少一个旋转辊组成,通过独立进料导向辊组件51以及出料导向辊件53对筒膜进行电晕前的上料导向以及电晕后的下料导向,然后再通过电晕组件52对子膜进行电晕,有效提高对筒膜的电晕过程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电晕组件52包括两个反向设置的电晕单元521,其中每一电晕单元521对应一种传输方向子膜的电晕加工,两个反向设置的电晕单元521提高电晕组件52通用性,适用不同传输方向的电晕生产需求。其中每一电晕单元521包括电晕机头以及位于电晕机头一侧的电晕转轴,电晕机头与外部高压变压器电性连接连,电晕转轴用于子膜的旋转传输,在传输过程利用电晕机头对子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0019]电晕机构5包括与电晕单元521对应设置的变向辊54,其中变向辊54用于改变子膜传输方向,从而使得子膜适用于电晕单元521的传输要求,每一电晕单元521与一独立的变向辊54对应,从而保证子膜上料至电晕单元521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对筒膜的电晕效果。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电晕装置通过切割组件对筒膜进行切割形成两个子膜,再通过两个电晕机构对两个展开的子膜进行内层电晕,最后再同一将两个子膜进行统一收卷,实现在筒膜完成外层电晕后的进行在线的内层电晕,避免二次下机对内层进行电晕的加工步骤,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
上”、“下”、“前”、“后”、
ꢀ“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虽然对本技术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
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筒膜的电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上料辊、收料辊、切割组件以及两个电晕机构,所述上料辊以及收料辊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座两侧,两个所述电晕机构均匀分布于所述上料辊与收料辊之间,所述切割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辊与两个所述电晕机构之间,所述切割组件用于切割筒膜形成两个子膜,两个所述电晕机构分别对两个子膜的内壁面进行电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装置还包括:分料辊,所述分料辊设置于两个所述电晕机构与上料辊之间,所述切割组件位于所述上料辊与分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德昉高分子膜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