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祥金专利>正文

卧室用便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6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室用便盂。这种便盂能使小便顺便盂内的顺溜面(2)滑向盂底(4),从而防止小便回溅和发出较响的声音。(*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在卧室使用的便盂。现代,人们多用痰盂作便盂。众所周知,痰盂口平腰小,由于口平腰小,这就在人们使用时,特别是女孩子和妇女使用时出现了一个让人很讨厌的问题,即小便从尿道出来后往往射到痰盂的敞口面上和腰部的狭窄处,致使小便回贱到人身上。另外,由于这种本来是痰盂的所谓便盂口部既圆又小,人们小便时,特别是女子小便时,必须将臀部上翘才能将小便尿入盂内。这样呢,稍不注意,特别是小便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小便尿到地上。再次,人们为了克服以上所述的两个问题,小便时只好将臀部翘起,让小便直射入盂。由于这个动作,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小便时声音过大,如房内或近距离还有其他人休息,小便者常常觉着难为情。针对以上使用便盂时所出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经过认真的研究,终于完成了本技术。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卧室用便盂的口部一端平,一端向上翘起,翘起端较狭窄,平端较宽缓。翘起端下面的盂壁有一定的倾斜度,我们称之为“顺溜面”,由于有顺溜面,因此,使用时,人们解出的小便就可顺顺溜面滑下,这样既可防止小便回溅,又可使小便声音变小。制造卧室用便盂主要用塑料或搪瓷材料。原痰盂生产厂家实施本技术只改变一下模具即可,与生产痰盂相比,单件成本几乎无增加。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卧室用便盂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卧室用便盂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卧室用便盂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卧室用便盂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卧室用便盂的纵向剖视图。参照图1,卧室用便盂由盂口(1),顺溜面(2),盂体(3),盂底(4)四部分组成。盂口(1)在整个便盂的顶部。盂口(1)并不象痰盂口部那样平,而是一端平一端向上翘起,翘起端较狭窄,平端较圆缓。所以如此设计,一是为了便于人们蹲在便盂上,二是为了能让小便射到与盂口(1)相连的顺溜面(2)上。盂口(1)的边沿向外探着,此处设计主要是为移动便盂时作手捏处和使造型符合人们的传统美感。顺溜面(2),在盂口(1)的翘起端下面,并接盂口(1)的翘起端顺势斜下,其倾斜度一般在10°至60°之间。顺溜面(2)可以是个下斜的圆弧面,也可以是个斜面。顺溜面(2)的作用在于使小便顺斜面滑向盂底,以防止回溅和发出过响的声音。盂体(3)是便盂的主体,其作用是盛便液用。盂底(4)在便盂的最下部,其作用同痰盂的盂底一样。本技术的构成如上所述,与以往的本来是痰盂的所谓便盂相比,由于卧室用便盂改变了口部形状,增加了顺溜面(2),这就彻底解决了以往使用便盂时易出现的小便回溅和声音过大等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室用便盂,是由盂口(1)、顺溜面(2)、盂体(3)、盂底(4)制成,其特征在于盂口(1)的一端向上翘起,顺溜面(2)接盂口(1)的翘起部分顺势下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卧室用便盂,是由盂口(1)、顺溜面(2)、盂体(3)、盂底(4)制成,其特征在于盂口(1)的一端向上翘起,顺溜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祥金赵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郭祥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