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6958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氧化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超声分散于溶剂中,通过简单快速的喷雾冷冻干燥和加压成型后自蔓延燃烧还原的方法制备具备高导电率、高比面积和独特二维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卷并与纳米碳材料复合可以获得优异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电容器电极,得到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容器。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额外设备,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可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或负极,还可同时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正极和负极。将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正极、负极时,都表现出优异的容量特性、循环性能和超高的倍率性能。的倍率性能。的倍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容器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化石能源不断地被开采使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问题,大家逐渐把目光转向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在内的可持续清洁能源,并大力开展相应的研究。随着研究深入,对于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开发已经到了可以使用的地步。但这些清洁能源大多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需要储存及转化后使用,而其不稳定、间歇性等特性,也使得清洁能源的储存又异常困难。传统的储能器件很难耐受这种高强度的储能过程,所以迫切需要开发更为先进和高效的储能器件。
[0003]在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都有着优异的表现,各有优缺点但又互补。其中,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能量密度很高,但是不稳定、循环寿命短、功率密度低;而超级电容器恰好相反,它十分的稳定、循环寿命长、且功率密度很高,但是能量密度极低。所以将二者的优势互补,结合起来形成的新型储能器件—锂离子电容器可能成为解决储能问题的关键。
[0004]由于预锂化的电池型负极、电容性正极和含锂盐的有机电解液组成的锂离子电容器(也称混合超级电容器)具有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比超级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高性能的锂离子电容器被认为是现在最有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体系之一。其中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对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的构建尤为重要。
[0005]在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石墨是目前商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极材料,作为负极,稳定性高,但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低的理论比容量阻碍了石墨在锂离子电容器的大规模应用。其他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硅负极材料等,其理论比容量很高,但大多存在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此外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导电性较差,这都极大地限制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实际应用。而常用的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采用稳定性优良的商业活性炭,但其比容量很低,为30~45mAh/g。
[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容量高且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容器。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S1,将氧化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按一定质量比在溶剂中混合制得分散液;
[0011]步骤S2,向步骤S1得到的分散液直接喷雾到液氮中,待液滴迅速冷冻成粉状后进行冷冻干燥,获得前驱体;
[0012]步骤S3,将步骤S2得到的的前驱体压成薄片,经自蔓延燃烧,得到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石墨烯与所述纳米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25~1),所述分散液的浓度为0.5~5mg/mL。
[0014]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溶剂包括水、无水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5]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纳米碳材料包括纳米介孔碳、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富勒烯、碳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6]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喷雾形成的液滴的预设直径为100~1000μm。
[0017]进一步的,步骤S3中,取质量为10~400mg的前驱体压成一薄片。
[0018]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薄片的尺寸为长2~10cm;宽0.5~10cm。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是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包含上述的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容器还包括由所述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7

8):(1

2):(1

2)的质量比在N

甲基吡咯烷酮中研磨混合配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于铜箔上,并于60℃干燥12

18小时后,得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将所述浆料涂覆于涂碳铝箔上,并于60℃干燥8

30小时后,得到锂离子电容器正极。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是将氧化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超声分散于溶剂中,通过简单快速的喷雾冷冻干燥和加压成型后自蔓延燃烧还原的方法制备具备高导电率、高比面积和独特二维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卷并与纳米碳材料复合可以获得优异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从而得到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容器。氧化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按预设质量比经脉冲超声分散在溶剂中,获得预设浓度、混合均匀的分散液。将所述分散均匀的混合液直接喷雾到液氮浴中,预设直径的超小液滴迅速凝结,液滴体积很小,这意味着分散液中的水在液氮中可以快速形核成为冰晶并长大。由于冰晶的尖端可以轻易穿透氧化石墨烯的表面,然后在冰晶生长过程中,会将氧化石墨烯片切成条带状,形成石墨烯纳米卷,加入的纳米碳材料被包裹在石墨烯纳米卷中。且在强烈的剪切应力下,相邻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卷连接在一起形成互连的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孔结构,便于电子和离子的快速传输,提高电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将冷冻干燥后的固体物质按预设质量和尺寸在预设压力下压成薄片,经自蔓延燃烧即薄片的一角接触到外加热源的火焰后,迅速撤离火源,燃烧从一端蔓延至另一端,燃烧结束后,得到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自蔓延燃烧前对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加压成型成一张厚薄均匀的完整薄片,有利于撤离火源后燃烧从一端蔓延至另一端,而不发生中断,实现快速和均匀还原,获得性能优异的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额外设备,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0024](3)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可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正极或负
极,还可同时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正极和负极。将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容器正极、负极时,都表现出优异的容量特性、循环性能和超高的倍率性能。正极、负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能达到220Wh kg
‑1的高质量能量密度,及45.2kWh kg
‑1的高质量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0027]图3为基于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得到的锂离子电容器正极和负极构建的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氧化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按一定质量比在溶剂中混合制得分散液;S2、向步骤S1得到的分散液直接喷雾到液氮中,预设直径的液滴迅速冷冻成粉状后进行冷冻干燥,获得前驱体;S3、将步骤S2得到的前驱体压成薄片,经自蔓延燃烧,得到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与所述纳米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25~1),所述分散液的浓度为0.5~5mg/mL。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溶剂包括水、无水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任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纳米碳材料包括纳米介孔碳、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富勒烯、碳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中的任一种或多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卷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喷雾形成的液滴的预设直径为100~1000μm。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拜永孝刘晶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