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93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良好地进行摄影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备液晶面板以及摄像头。所述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入射光控制区域。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重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像素电极。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形状与所述像素电极不同的第1控制电极、第2控制电极、以及共用电极。对所述第1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对所述第2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对所述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于对所述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于对所述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同一面侧具有显示部以及受光部的智能手机等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这种电子设备具备液晶面板、以及位于液晶面板的外侧的摄像头。在上述这种电子设备中,期望拍摄清晰的图像。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JP特开2017

40908号公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进行摄影的电子设备。
[0007]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液晶面板、以及摄像头,所述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入射光控制区域,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重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像素电极,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形状与所述像素电极不同的第1控制电极、第2控制电极、以及共用电极,对所述第1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对所述第2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对所述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
[0008]另外,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液晶面板,其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保持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摄像头,所述液晶面板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内侧的入射光控制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来自外部的光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通过而入射至所述摄像头,所述显示区域在所述第1基板具有像素电极和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置的第1共用电极,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在所述第1基板具有第1控制电极、以及第2控制电极,在所述第2基板具有与所述第1控制电极和所述第2控制电极相对置的第2共用电极,对所述第1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对所述第2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对所述第2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
[0009]另外,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具有液晶面板和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摄像头,其配置在形成于所述照明装置的开口,所述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入射光控制区域,来自外部的光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通过而入射至所述摄像头,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第1环状遮光部、形成在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的内侧的第2环状遮光部、以及外周与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相接且内周与所述第2环状遮光部相接的第1环状入射光控制部,所述第1环状入射光控制部具有第1控制电极、第2控制电极、以及与所述第1控制电极和所述第2控制电极相对置的共用电极,对所述第1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对所述第2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对所述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2是示出上述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周边的剖视图。
[0012]图3是示出图2示出的液晶面板的一结构例的俯视图,是一并显示一个像素的等效电路的图。
[0013]图4是示出上述液晶面板中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0014]图5是示出上述液晶面板的一个单位像素的俯视图,是示出扫描线、信号线、像素电极以及遮光部的图。
[0015]图6是示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主像素的俯视图,是示出扫描线、信号线、像素电极以及遮光部的图。
[0016]图7是示出包括图5示出的像素在内的液晶面板的剖视图。
[0017]图8是示出上述液晶面板的入射光控制区域中的遮光层的俯视图。
[0018]图9是示出上述液晶面板的多个控制电极构造以及多个引绕布线的俯视图。
[0019]图10是示出上述液晶面板上述入射光控制区域的剖视图。
[0020]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图,是一并示出液晶面板以及摄像头的俯视图和液晶面板以及摄像头的剖视图的图。
[0021]图12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剖视图。
[0022]图13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其他剖视图。
[0023]图14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剖视图。
[0024]图15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其他剖视图。
[0025]图16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位置的剖视图。
[0026]图17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位置的其他剖视图。
[0027]图18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入射光控制区域以及摄像头的俯视图。
[0028]图19是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以及摄像头的剖视图。
[0029]图2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30]图21是示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入射光控制区域中的遮光层的俯视图。
[0031]图22是示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1基板的多个控制电极构造以及多个引绕布线的俯视图。
[0032]图23是示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2基板的对置电极以及引绕布线的俯视图。
[0033]图24是示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多个第1控制电极、多个第2控制电极以及多个线状对置电极的俯视图。
[0034]图25是示出沿图24的线XXV

XXV的液晶面板的剖视图,是示出绝缘基板、多个第1控制电极、多个第2控制电极、多个线状对置电极以及第1控制液晶层的图。
[0035]图26是示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3控制电极构造以及第4控制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0036]图27是示出沿图26的线XXVII

XXVII的液晶面板的剖视图,是示出绝缘基板、第3控制电极构造、第4控制电极构造、线状对置电极以及第2控制液晶层的图。
[0037]图28是示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5控制电极构造以及第6控制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0038]图29是示出沿图28的线XXIX

XXIX的液晶面板的剖视图,是示出绝缘基板、多个第5控制电极、多个第6控制电极、多个线状对置电极以及第3控制液晶层的图。
[0039]图30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第1控制电极构造以及第2控制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0040]图31是示出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第3控制电极构造、第4控制电极构造、第5控制电极、第6控制电极、第3引绕布线以及第4引绕布线的俯视图。
[0041]图32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第1控制电极构造以及第2控制电极构造的俯视图。
[0042]图33是示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3控制电极构造、第4控制电极构造、第5控制电极构造、第6控制电极构造、第3引绕布线以及第4引绕布线的俯视图。
[0043]图3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0044]图35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液晶面板的入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液晶面板;以及摄像头,所述液晶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以及入射光控制区域,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重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像素电极,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形状与所述像素电极不同的第1控制电极、第2控制电极、以及共用电极,对所述第1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对所述第2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对所述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第1环状遮光部、形成在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的内侧的第2环状遮光部、以及外周与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相接且内周与所述第2环状遮光部相接的第1环状入射光控制部,所述第1环状入射光控制部具有所述第1控制电极、以及所述第2控制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与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重叠的第1环状布线、以及所述第1环状布线的内侧的第2环状布线,所述第1控制电极与所述第1环状布线连接,所述第2控制电极与所述第2环状布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根据由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的外周形成的圆的直径而分成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形成有所述第1控制电极,在所述第2区域形成有所述第2控制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控制电极以及所述第2控制电极具有条纹形状部,该条纹形状部具有沿着划分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直径的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在所述第2环状遮光部的内侧具有第4控制电极、以及第3控制电极。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液晶面板,其具有第1基板、第2基板、以及保持在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摄像头,所述液晶面板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内侧的入射光控制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来自外部的光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通过而入射至所述摄像头,所述显示区域在所述第1基板具有像素电极和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置的第1共用电极,
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在所述第1基板具有第1控制电极、以及第2控制电极,在所述第2基板具有与所述第1控制电极和所述第2控制电极相对置的第2共用电极,对所述第1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对所述第2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压相对于对所述第2共用电极施加的共用电压的极性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光控制区域具有第1环状遮光部、形成在所述第1环状遮光部的内侧的第2环状遮光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纲岛贵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