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762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结构。显示模组结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沿自身的周向围合出一安置空间;所述框体沿自身高度方向设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的安装孔;膜材,所述膜材设置在所述安置空间内;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膜材相适配,且设置在所述框体上;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贴附在所述液晶面板朝向所述膜材的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遮光胶贴附在液晶板朝向膜材的侧面,因此,可防止膜材在安装孔处漏光,从而降低用户的拍照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在液晶面板的底面设置遮光胶来防止连接孔处漏光,操作更为便捷,且还可避免产生次品。可避免产生次品。可避免产生次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0003]随着全面屏手机的发展,目前现有的全面屏显示模组结构,通常在光源对侧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或者中间打孔,用于放置摄像头。由于遮光胶与框体粘胶面积较小,无法正常粘住,因此摄像头对应的开孔处背光会漏光。当打开手机摄像头拍照,此处漏光会影响到拍照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摄像头对应的开孔处与液晶面板通过点胶封住,以防止开孔处漏光。但是,点胶导致需要多增加几道工序,且会造成显示模组的不良率升高,导致效率会降低。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模组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结构在开孔处漏光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显示模组结构,包括:
[0008]框体,所述框体设置有一安置空间;所述框体沿高度方向设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的安装孔;
[0009]膜材,所述膜材设置在所述安置空间内;
[0010]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膜材相适配,且设置在所述框体上;
[0011]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贴附在所述液晶面板朝向所述膜材的侧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包括框体本体和延伸板;
[0013]所述框体本体与所述膜材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框体本体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沿高度方向贯通;所述框体本体包括:横板和竖板;
[0014]所述横板平行所述液晶面板设置;所述竖板位于所述横板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所述竖板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
[0015]所述延伸板位于所述框体本体的内侧,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延伸板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板由所述竖板的顶端朝向所述安装孔延伸形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板与所述遮光胶抵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对应所述安装孔处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0019]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结构还包括外框,所述外框与所述框体相适配,所述外框盖合在所述框体上。
[0020]进一步的,所述膜材包括:
[0021]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上方;
[0022]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的上方;
[0023]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
[0024]下增光,所述下增光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上方;
[0025]上增光,所述上增光设置于所述下增光的上方;
[0026]反射型偏光片,所述反射型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上增光的上方。
[0027]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结构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安置空间内,且设置在所述框体长度方向的底端。
[0028]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多个所述LED沿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002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模组结构。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遮光胶贴附在液晶板朝向膜材的侧面,因此,可防止膜材在安装孔处漏光,从而降低用户的拍照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在液晶面板的底面设置遮光胶来防止连接孔处漏光,操作更为便捷,且还可避免产生次品。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结构沿厚度方向的剖视图。
[0033]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0、显示模组结构;10、框体;101、框体本体;102、延伸板;1021、安装孔;20、膜材;201、反射片;202、导光板;203、扩散片;204、下增光;205、上增光;206、反射型偏光片;30、遮光胶;301、透光孔;40、光源;50、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结构100,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40,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0040]请参阅图1至图3,显示模组结构100包括框体10、膜材20、液晶面板50、遮光胶30、外框(图未示)以及光源40。
[0041]液晶面板50是决定液晶显示器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的材料。液晶面板50呈板状,其具体的结构可参照相关技术,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0042]框体10位于液晶面板50的下方,即液晶面板50位于框体10的上方,并与框体10固定连接。框体10的材质通常为金属,例如铁质或其他合金。框体10的周向围合,以形成安置空间。框体1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截面呈“Z”字形。框体10的内侧的底面开设有安装孔1021,用于安装摄像头或光线传感器。此处的“内侧”是以安置空间为参照,将安置空间内称为内侧。
[0043]安装孔10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示例性地,安装孔1021可以为侧边单孔、侧边双孔、中间孔等。本实施例中,框体10设有一个安装孔1021,该安装孔1021位于框体10的侧边。
[0044]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设置有一安置空间;所述框体沿高度方向设有用于安装摄像头的安装孔;膜材,所述膜材设置在所述安置空间内;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膜材相适配,且设置在所述框体上;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贴附在所述液晶面板朝向所述膜材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框体本体和延伸板;所述框体本体与所述膜材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框体本体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沿高度方向贯通;所述框体本体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平行所述液晶面板设置;所述竖板位于所述横板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所述竖板与所述横板垂直设置;所述延伸板位于所述框体本体的内侧,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延伸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由所述竖板的顶端朝向所述安装孔延伸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与所述遮光胶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对应所述安装孔处开设有透光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强徐涛姜发明潘连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