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6727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循环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一释能组件、第二储液罐、第二释能组件、冷凝蒸发组件和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释能组件与第一储液罐连通,第二释能组件与第二储液罐连通,冷凝蒸发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释能组件连通,第二通道分别与第二储液罐和第二释能组件连通,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一储液罐连通,第二流路与第二释能组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循环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蓄冷效果好等优点。果好等优点。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具体地,涉及空气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液化空气储能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储能时,系统利用电力驱动空气液化装置,产生液化空气,储存于低温储罐中,释能时,将低温储罐中液化空气加压加热,随后驱动膨胀机做功发电。
[0003]相关技术中,液化空气在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量回收难度大,采用填充床蓄冷装置,存在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冷能回收效率高的空气循环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用于存储具有第一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第一释能组件,所述第一释能组件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发电;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储液罐用于存储具有第二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第二释能组件,所述第二释能组件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发电;冷凝蒸发组件,所述冷凝蒸发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罐和所述第二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二储液罐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流入所述第二释能组件;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通道流出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流路流入所述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二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二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二流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循环系统,设置第一储液罐、第一释能组件、冷凝蒸发组件和第一换热组件,从而回收第二储液罐内的液化空气中的冷能,设备结构简单、冷能回收效率高。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罐和所述第一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储液罐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流入所述第一释能组件,所述第二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路流入所述第一通道。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释能组件,所述第三释能组件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出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三释能组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还具有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流路和所述第一
流路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三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三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三流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通,以便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三流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蓄冷组件,所述蓄冷组件与所述第三流路连通,用于收集所述第三流路的流出的空气中的冷能。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释能组件包括加热器和膨胀发电机,所述加热器与所述膨胀发电机连通,以便对流入所述膨胀发电机的空气加热。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为过冷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罐和所述第一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液化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增压泵流入所述第一释能组件。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罐和所述冷凝蒸发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液化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增压泵流入所述冷凝蒸发组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空气循环系统100;
[0019]第一储液罐1;第一释能组件2;加热器21;膨胀发电机22;
[0020]第二储液罐3;第二释能组件4;
[0021]冷凝蒸发组件5;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
[0022]第一换热组件6;第一流路61;第二流路62;第三流路63;
[0023]第二换热组件7;第一通路71;第二通路72;
[0024]第三释能组件8;
[0025]蓄冷组件9;第一增压泵10;第二增压泵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循环系统。
[002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循环系统100包括第一储液罐1、第一释能组件2、第二储液罐3、第二释能组件4、冷凝蒸发组件5和第一换热组件6。
[0029]第一储液罐1用于存储具有第一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储液罐1为真空罐,真空罐内存储具有第一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
[0030]第一释能组件2与第一储液罐1连通,用于对第一储液罐1的流出的液化空气发电。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释能组件2的进口与第一储液罐1的出口连通,第一储液罐1内的液化空气流入第一释能组件2内释能发电。
[0031]第二储液罐3用于存储具有第二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储液罐3为平底槽,平底槽用于存储第二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
[0032]第二释能组件4与第二储液罐3连通,用于对第二储液罐3的流出的液化空气发电。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释能组件4的进口与第二储液罐3的出口连通,第二储液罐3内的液化空气流入第二释能组件4释能发电。
[0033]冷凝蒸发组件5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与第一释能组件2连通,以便从第一释能组件2流出的空气流入第一通道51内,第二通道52分别与第二储液罐3和第二释能组件4连通,以便从第二储液罐3流出的液化空气通过第二通道52流入第二释能组件4。
[0034]具体地,如图1所示,冷凝蒸发组件5为冷凝蒸发器,第一通道51的进口与第一释能组件2的出口连通,第二通道52的进口与第二储液罐3的出口连通,第二通道52的出口与第二释能组件4的出口连通,第一释能组件2释能后的空气流入第一通道51,第二储液罐3内的液压空气流入第二通道52内,再通过第二通道52流入第二释能组件4释能,内从而使得第一通道51内的空气和第二通道52内的液化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通道51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并形成液体,第二通道52内的液化空气温度升高气化,从而吸收第二储液罐3输出的液化空气的冷能。
[0035]第一换热组件6具有相互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用于存储具有第一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第一释能组件,所述第一释能组件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发电;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储液罐用于存储具有第二预设压力的液化空气;第二释能组件,所述第二释能组件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发电;冷凝蒸发组件,所述冷凝蒸发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储液罐和所述第二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二储液罐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流入所述第二释能组件;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通道流出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流路流入所述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二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二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二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储液罐和所述第一释能组件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储液罐流出的所述液化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流入所述第一释能组件,所述第二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便从所述第一释能组件流出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路流入所述第一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锋郑开云池捷成俞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势加透博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