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立平专利>正文

汽车阻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716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阻挡装置。包括阻挡结构、升降结构以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阻挡结构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升降结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所述阻挡结构进行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升降结构移动,使得阻挡结构进行升降,升降结构和驱动机构皆设置在阻挡结构的内部,不会被外部因素干扰,并且阻挡结构是上下移动的,不会对路过行人造成危害,提高设备的整体安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阻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阻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阻挡装置是一种安装在地面上的机械装置,用于阻挡车辆,其中一种装在车位上,称为地锁,也叫车位锁,防止陌生车辆占了自己车位而无法停车,其中自动车位锁可以不用人力操作车位锁而备受大家的青睐,而自动车位锁大多是采取设置在地面上翻转挡臂的方式。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03410365A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车位锁,具体包括:底座;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挡臂;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红外线探测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内、具有蓝牙模块,且与所述红外探线测装置以及所述挡臂连接的中控单元。这种车位地锁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装置在翻转的过程中容易被路面上的石块卡住影响收放,甚至导致机械故障,并且有人路过时,不注意的话容易被收放过程中的车位地锁夹到脚,造成伤害。
[0004]另一种主要装在大门、升降桥等地方的自动升降柱,升起时阻挡车辆进入。该装置安装需要留有很深的安装槽位,安装困难工序复杂,且成本极高,并且较大的圆形尺寸不能与减速带做成一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阻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置在地面的车位地锁在翻转的过程中容易被石块卡住影响收放,甚至导致机械故障,且在收放过程中容易夹到行人及自动升降柱安装困难成本高且不能与减速带做成一体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阻挡装置,包括阻挡结构、升降结构以及驱动机构;
[0007]其中,所述阻挡结构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升降结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0008]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所述阻挡结构进行上升或下降。
[0009]本技术能够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升降结构移动,使得阻挡结构进行升降,升降结构和驱动机构皆设置在阻挡结构的内部,不会被外部因素干扰,并且阻挡结构是上下移动的,不会对路过行人造成危害,提高设备的整体安全性能。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逐级缩小且依次套设在一起的底部阻挡壳体、至少一个中间阻挡壳体以及顶部阻挡壳体,所述阻挡结构能够跟随所述升降结构的上升或下降进行逐级伸展或逐级收缩。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阻挡壳体的底部边缘向外形成限位凸缘,所述中间阻挡壳体的顶部边缘向内形成限位凸缘,其底部边缘向外形成限位凸缘,所述底部阻挡壳体的顶部
边缘向内形成限位凸缘;所述顶部阻挡壳体在伸展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能够与所述中间阻挡壳体的顶部限位凸缘抵接;所述中间阻挡壳体在伸展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能够与所述底部阻挡壳体的顶部限位凸缘抵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阻挡壳体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的侧壁上设有斜面;所述中间阻挡壳体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的侧壁上设有斜面,另一侧设有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延伸的凸起;所述底部阻挡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延伸的凸起;所述顶部阻挡壳体在下降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斜面能够与所述间阻挡壳体的所述凸起抵接;所述中间阻挡壳体在下降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的斜面能够与底部阻挡壳体的所述凸起抵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铰接;
[0014]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体;
[0015]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槽体中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铰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末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以所述铰接处为旋转中心点相对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嵌入至所述第一槽体中;
[0016]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设定着力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施加设定方向的力,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以所述铰接处为旋转中心点旋转预定角度,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伸展或折叠,从而带动所述阻挡结构进行上升或下降。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体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连接部的容纳空间,其底部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相对转动设定角度后限制其进一步转动的限位部。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铰接结构铰接;
[0019]其中,所述铰接结构包括第一缺口、通孔、通道以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所述通孔贯通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壁,所述通道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通道固定连接,与所述通孔转动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处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在上升过程中,所述第二缺口的底部能够与所述顶部阻挡壳体的限位凸缘的底部抵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阻挡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阻挡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铰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将所述阻挡结构推出或拉回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L型连接条,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L型连接条的底部远离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部转动连接处的一侧转动连接。
[0023]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的剖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底座;11安装底座;21底部阻挡壳体;22中间阻挡壳体;23顶部阻挡壳体;24限位凸缘;25斜面;26凸起;31第一连接部;311第一槽体; 312第二缺口;32第二连接部;41第一转轴;42第二转轴;43第三转轴; 44第四转轴;5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003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挡结构、升降结构以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阻挡结构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升降结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所述阻挡结构进行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逐级缩小且依次套设在一起的底部阻挡壳体(21)、至少一个中间阻挡壳体(22)以及顶部阻挡壳体(23),所述阻挡结构能够跟随所述升降结构的上升或下降进行逐级伸展或逐级收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阻挡壳体(23)的底部边缘向外形成限位凸缘(24),所述中间阻挡壳体(22)的顶部边缘向内形成限位凸缘(24),其底部边缘向外形成限位凸缘(24),所述底部阻挡壳体(21)的顶部边缘向内形成限位凸缘(24);所述顶部阻挡壳体(23)在伸展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24)能够与所述中间阻挡壳体(22)的顶部限位凸缘(24)抵接;所述中间阻挡壳体(22)在伸展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24)能够与所述底部阻挡壳体(21)的顶部限位凸缘(24)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阻挡壳体(23)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24)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的侧壁上设有斜面(25);所述中间阻挡壳体(22)底部的所述限位凸缘(24)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的侧壁上设有斜面(25),另一侧设有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延伸的凸起(26);所述底部阻挡壳体(21)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向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延伸的凸起(26);所述顶部阻挡壳体(23)在下降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斜面(25)能够与所述中间阻挡壳体(22)的所述凸起(26)抵接;所述中间阻挡壳体(22)在下降过程中,其底部的所述的斜面(25)能够与底部阻挡壳体(21)的所述凸起(26)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上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3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体(311);所述第二连接部(32)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槽体(311)中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戴立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