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施工复杂、质量低问题,该设施的侧模板设置多个沿其长度依次排布的竖向贯穿两翼板的第一通孔;每个第一通孔可拆卸地穿设一根第一尖头钢棒;斜撑杆和水平撑杆的近端端面可拆卸地抵接侧模板底板,斜撑杆和水平撑杆的远端分别设置竖向贯穿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孔径大于第二尖头钢棒直径;一根水平撑杆的远端与一根斜撑杆的远端连接构成三角支撑架结构;三角支撑架结构设置为沿侧模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每个三角支撑架结构中均设置一根第二尖头钢棒穿设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施工简单的特点,可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证施工质量。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施工
,具体的说,是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
技术介绍
[0002]水稳的钢侧模对固定要求高,一旦松动影响水稳基层的成型质量。现有的水稳侧模施工麻烦,安拆起来较为复杂,无法满足目前的进度需求,加快施工速度往往会降低施工质量,易导致侧模刚度不足变形的问题,反而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具有施工简单的特点,可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包括侧模板、第一尖头钢棒、斜撑杆、水平撑杆和第二尖头钢棒;所述侧模板设置为槽钢,所述侧模板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竖向贯穿两翼板的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可拆卸地穿设有一根尖头朝下的所述第一尖头钢棒,所述第一尖头钢棒的长度大于所述侧模板的宽度;所述斜撑杆的近端端面可拆卸地抵接于所述侧模板的底板,所述斜撑杆的远端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尖头钢棒的直径;所述水平撑杆整体设置于所述斜撑杆的下方,所述水平撑杆的近端端面可拆卸地抵接于所述侧模板的底板,所述水平撑杆的远端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尖头钢棒的直径;一根所述水平撑杆的远端与一根所述斜撑杆的远端连接构成三角支撑架结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上下对位;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设置为沿所述侧模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每个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中均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尖头钢棒以尖头朝下的方式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二尖头钢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轴长之和。
[0006]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侧模板的第一通孔开设在其两翼板上,当按照边界摆放好侧模板后即可将第一尖头钢棒打入第一通孔内使侧模板在不发生移位的情况下固定在地面上,施工简单并具有更好的安置精度,能够提高施工进度并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第一尖头钢棒穿过两翼板上的第一通孔后可使侧模板获得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可获得较好的施工质量。三角支撑架结构中的近端通过上下分布的斜撑杆和水平撑杆与侧模板的底板内侧相抵,远端通过第二尖头钢棒穿入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打入地面实现固定,能够快速地完成施工提供侧向的支撑,使侧模板的各段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保证施工质量。该侧模设施具有施工简单的特点,可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0007]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中的所述斜撑杆的远端和所述水平撑杆的远端层叠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斜撑杆的远端的底部在所述侧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凸条,两凸条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水平撑
杆的远端卡设于所述凹槽内。
[0009]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凸条的设置可提供用于卡设水平撑杆的凹槽,在斜撑杆与水平撑杆连接时可更快速地进行定位,提高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
[001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斜撑杆的近端端面设置为与所述侧模板的底板平行的平面。
[0011]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水平撑杆的近端端面设置为与所述侧模板的底板平行的平面。
[0012]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斜撑杆和水平撑杆的近端端面与侧模板的底板平行,在相抵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且不易发生偏斜,可保证施工质量。
[0013]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斜撑杆的远端设置有朝向其近端延伸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尖头钢棒的直径。
[0014]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水平撑杆的远端设置有朝向其近端延伸并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尖头钢棒的直径。
[0015]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设置可方便插入第二尖头钢棒。
[0016]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斜撑杆的近端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尖头钢棒的直径;所述水平撑杆的近端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尖头钢棒的直径;部分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中的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中穿入相应的一根所述第一尖头钢棒与之相连。
[0017]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斜撑杆上设置第四通孔,在水平撑杆上设置第五通孔后,可将三角支撑架结构在侧模板的第一通孔处与第一尖头钢棒连接。
[001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斜撑杆的近端设置有朝向其远端延伸并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尖头钢棒的直径。
[0019]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水平撑杆的近端设置有朝向其远端延伸并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的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尖头钢棒的直径。
[0020]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的设置可方便与第一尖头钢棒连接,并可在打入第一尖头钢棒后,使斜撑杆和水平撑杆能与第一尖头钢棒完成在后连接,可根据情况选择支撑点位,提高施工进度。
[002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中,侧模板的第一通孔开设在其两翼板上,当按照边界摆放好侧模板后即可将第一尖头钢棒打入第一通孔内使侧模板在不发生移位的情况下固定在地面上,施工简单并具有更好的安置精度,能够提高施工进度并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第一尖头钢棒穿过两翼板上的第一通孔后可使侧模板获得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可获得较好的施工质量。三角支撑架结构中的近端通过上下分布的斜撑杆和水平撑杆与侧模板的底板内侧相抵,远端通过第二尖头钢棒穿入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打入地面实现固定,能够快速地
完成施工提供侧向的支撑,使侧模板的各段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保证施工质量。该侧模设施具有施工简单的特点,可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斜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水平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为:
[0028]1、侧模板;11、第一通孔;2、第一尖头钢棒;3、斜撑杆;31、第二通孔;32、第四通孔;33、凸条;4、水平撑杆;41、第三通孔;42、第五通孔;5、第二尖头钢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板(1)、第一尖头钢棒(2)、斜撑杆(3)、水平撑杆(4)和第二尖头钢棒(5);所述侧模板(1)设置为槽钢,所述侧模板(1)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竖向贯穿两翼板的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内可拆卸地穿设有一根尖头朝下的所述第一尖头钢棒(2),所述第一尖头钢棒(2)的长度大于所述侧模板(1)的宽度;所述斜撑杆(3)的近端端面可拆卸地抵接于所述侧模板(1)的底板,所述斜撑杆(3)的远端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二通孔(31),所述第二通孔(3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尖头钢棒(5)的直径;所述水平撑杆(4)整体设置于所述斜撑杆(3)的下方,所述水平撑杆(4)的近端端面可拆卸地抵接于所述侧模板(1)的底板,所述水平撑杆(4)的远端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三通孔(41),所述第三通孔(4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尖头钢棒(5)的直径;一根所述水平撑杆(4)的远端与一根所述斜撑杆(3)的远端连接构成三角支撑架结构,所述第二通孔(31)与所述第三通孔(41)上下对位;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设置为沿所述侧模板(1)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每个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中均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尖头钢棒(5)以尖头朝下的方式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1)和所述第三通孔(41)内,所述第二尖头钢棒(5)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和第三通孔(41)的轴长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架结构中的所述斜撑杆(3)的远端和所述水平撑杆(4)的远端层叠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稳快速施工侧模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3)的远端的底部在所述侧模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凸条(33),两凸条(33)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水平撑杆(4)的远端卡设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涛,赵维平,丁卫东,赵猛,张科文,郭增胜,徐楠,刘路,闫海涛,刘振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