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78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7
一种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属于冶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传动轮系、下车架、自由轮系、铰轴一、同步臂一、铰轴二、液压缸一、同步臂二、铰轴三、滑动机构一、液压缸二、滑动机构二、上车架、鞍座、传动地辊、自由地辊。优点在于,该小车所有零部件位置均高于小车轮系下表面,可以在水平交叉的轨道上运行,并且鞍座上安装了地辊,托举钢卷时可通过地辊的旋转将带头方向转至需要的位置,在开卷前作为上卷小车使用时便于拆捆带及穿带,在卷取机后作为卸卷车使用时可使带头被压住,使钢卷在后续的打捆及包装工序避免翘头;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操作。便于操作。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适用于热轧、冷轧或后处理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运卷小车广泛应用于冶金工程,特别是热轧、冷轧或后处理生产线,用于托举钢卷,以便将钢卷送上开卷机或从卷取机上移出。
[0003]运卷小车结构多样。常用的有立体交叉式的运卷小车,小车为C形框架结构,其机构部件往往向下低于其运行轨道面,因此其运行的轨道和交叉方向的轨道是有较大高差的,否则小车无法通过,这种运卷小车结构较为沉重。常用的还有平交叉运卷小车,小车上的零部件位置均高于其运行的轨道面,因而可以将其交叉方向的轨道设计成与其轨道标高一致,小车也可以经过交叉位置,这种小车结构简单,重量轻。
[0004]另外,以往为了便于开卷机上卷穿带,需要在入口鞍座或步进梁位置单独设置地辊以便将带头位置旋转至便于拆捆带及穿带的位置。还有,在出口卸卷后,由于卷取机下压辊的位置受结构限制无法设置在靠近六点钟位置,带头在卸卷车上翘出较长,并且带头位置无法调整,使钢卷在后续的打捆及包装工序无法被捆紧和包装。
[0005]亟待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够兼具以上功能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克服了传统运卷小车不能够兼具平交叉运行及带头调整功能的问题,实现了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0007]本技术包括自由轮系1、下车架2、传动轮系3、铰轴一4、同步臂一5、铰轴二6、液压缸一7、同步臂二8、铰轴三9、滑动机构一10、液压缸二11、滑动机构二12、上车架13、鞍座14、传动地辊15、自由地辊16;
[0008]自由轮系1和传动轮系3装配在下车架2的下部头尾位置,液压缸一7和液压缸二11装配在下车架2和上车架13之间的前后位置,同步臂一5通过铰轴一4与上车架13铰接,同步臂二8通过铰轴三9与下车架2铰接,同步臂一5和同步臂二8通过铰轴二6互相铰接,同步臂一5与装配在下车架2上的滑动机构一10相连接,同步臂二8与装配在上车架13上的滑动机构二12相连接,鞍座14装配在上车架13的上部,传动地辊15和自由地辊16装配在鞍座14的上部。所有零部件的位置均不低于小车运行轨道面。
[0009]本技术所述的传动轮系3包括传动电机一17、车轮一18、轴承座一19、车轴一20、轴承座二21、车轮二22、传动电机二23;
[0010]轴承座一19、车轮一18、传动电机一17依次装配在车轴一20左侧;轴承座二21、车轮二22、传动电机二23依次装配在车轴一20右侧。
[0011]所述的自由轮系1,包括车轮三24、轴承座三25、车轴二26、轴承座四27、车轮四28;
[0012]轴承座三25、车轮三24依次装配在车轴二26左侧;轴承座四27、车轮四28依次装配
在车轴二26右侧。
[0013]所述的传动地辊15,包括液压马达29、轴承座五30、辊子一31、轴承座六32;
[0014]液压马达29和轴承座五30装配在辊子一31左侧,轴承座六32装配在辊子一31右侧。
[0015]所述的自由地辊16,包括轴承座七33、辊子二34、轴承座八35;
[0016]轴承座七33装配在辊子二34左侧,轴承座八35装配在辊子二34右侧。
[0017]本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小车上的所有零部件高度均不低于其运行的轨道面,因而运卷小车在经过水平交叉的轨道时不会与之发生干涉;另外,通过在运卷小车鞍座上增加地辊,使运卷小车在托举钢卷时,可以通过地辊的旋转将钢卷带头旋转至需要的方位,以便达到上卷时便于拆捆带、穿带或卸卷时压紧带头的目的。
[001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备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运卷小车正视图。其中,自由轮系1、下车架2、传动轮系3、铰轴一4、同步臂一5、铰轴二6、液压缸一7、同步臂二8、铰轴三9、滑动机构一10、液压缸二11、滑动机构二12、上车架13、鞍座14、传动地辊15。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自由轮系1、传动轮系3、传动地辊15、自由地辊16。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传动轮系3的结构图。其中传动电机一17、车轮一18、轴承座一19、车轴一20、轴承座二21、车轮二22、传动电机二23。
[0023]图5为本技术的自由轮系1的结构图。其中车轮三24、轴承座三25、车轴二26、轴承座四27、车轮四28。
[0024]图6为本技术的传动地辊15的结构图。其中液压马达29、轴承座五30、辊子一31、轴承座六32。
[0025]图7为本技术的自由地辊16的结构图。其中轴承座七33、辊子二34、轴承座八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7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图3所示,自由轮系1和传动轮系3装配在下车架2的下部头尾位置,液压缸一7和液压缸二11装配在下车架2和上车架13之间的前后位置,同步臂一5通过铰轴一4与上车架13铰接,同步臂二8通过铰轴三9与下车架2铰接,同步臂一5和同步臂二8通过铰轴二6互相铰接,同步臂一5与装配在下车架2上的滑动机构一10相连接,同步臂二8与装配在上车架13上的滑动机构二12相连接,鞍座14装配在上车架13的上部,传动地辊15和自由地辊16装配在鞍座14的上部。
[0028]图中所有零部件的位置均不低于小车运行轨道面。
[0029]如图4所示,轴承座一19、车轮一18、传动电机一17依次装配在车轴一20左侧;轴承座二21、车轮二22、传动电机二23依次装配在车轴一20右侧。
[0030]如图5所示,轴承座三25、车轮三24依次装配在车轴二26左侧;轴承座四27、车轮四28依次装配在车轴二26右侧。
[0031]如图6所示,液压马达29和轴承座五30装配在辊子一31左侧,轴承座六32装配在辊子一31右侧。
[0032]如图7所示,轴承座七33装配在辊子二34左侧,轴承座八35装配在辊子二34右侧。
[0033]如图2所示,运卷小车托举钢卷后,钢卷放置在传动地辊15和自由地辊16上,此时,通过传动地辊15上的液压马达29的旋转将旋转动力传输给辊子一31,使辊子一31旋转,从而带动钢卷产生周向旋转,此时钢卷上带头的位置相应旋转,直到达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液压马达29。
[0034]本技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小车上的所有零部件高度均不低于其运行的轨道面,因而运卷小车在经过水平交叉的轨道时不会与之发生干涉;另外,通过在运卷小车鞍座上增加地辊,使运卷小车在托举钢卷时,可以通过地辊的旋转将钢卷带头旋转至需要的方位,以便达到上卷时便于拆捆带、穿带或卸卷时压紧带头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0035]最后说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由轮系(1)、下车架(2)、传动轮系(3)、铰轴一(4)、同步臂一(5)、铰轴二(6)、液压缸一(7)、同步臂二(8)、铰轴三(9)、滑动机构一(10)、液压缸二(11)、滑动机构二(12)、上车架(13)、鞍座(14)、传动地辊(15)、自由地辊(16);自由轮系(1)和传动轮系(3)装配在下车架(2)的下部头尾位置,液压缸一(7)和液压缸二(11)装配在下车架(2)和上车架(13)之间的前后位置,同步臂一(5)通过铰轴一(4)与上车架(13)铰接,同步臂二(8)通过铰轴三(9)与下车架(2)铰接,同步臂一(5)和同步臂二(8)通过铰轴二(6)互相铰接,同步臂一(5)与装配在下车架(2)上的滑动机构一(10)相连接,同步臂二(8)与装配在上车架(13)上的滑动机构二(12)相连接,鞍座(14)装配在上车架(13)的上部,传动地辊(15)和自由地辊(16)装配在鞍座(14)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地辊的平交叉运卷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轮系(3)包括传动电机一(17)、车轮一(18)、轴承座一(19)、车轴一(20)、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