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48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组件、第一减震阻尼器和第二减震阻尼器;主体结构组件包括剪力墙、结构梁和结构柱,剪力墙为竖直平行布置的两个;结构梁均与其中一个剪力墙垂直固定连接;结构柱与两个结构梁远离剪力墙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减震阻尼器且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安装于两个结构梁和结构柱围成的空间内;第二减震阻尼器两端均与第二连接装置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装置固定安装于两个剪力墙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设置两种类型的阻尼器,使阻尼器在结构中对应不同的地震烈度发挥耗能作用可以实现更精准地控制结构地震力和消能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建筑设计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烈度地区结构的地震烈度大,采用常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构件的尺寸大,材料用量高,成本难以控制,特别是对于混凝土结构,高烈度区设计时一般很难设计,结构高度更是难以突破,因此需要引入减震技术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使结构更加合理可靠。
[0003]但是,国内外减震设计方法一般采用单一的阻尼器设计进行结构减震设计,当采用单一阻尼器技术进行减震设计时一般仅对某个阶段的减震效果比较明显,例如当采用的阻尼器在小震作用下进行减震设计时,到中震和大震作用时阻尼器所发挥的作用会明显下降。即使采用了多种阻尼器也未明确采用不同阻尼器控制不同阶段地震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受到建筑限制而被动采用不同类型减震技术。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设置两种类型的阻尼器,使阻尼器在结构中对应不同的地震烈度发挥耗能作用可以实现更精准地控制结构地震力和消能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组件、第一减震阻尼器和第二减震阻尼器;所述主体结构组件包括剪力墙、结构梁和结构柱,所述剪力墙为竖直平行布置的两个;所述结构梁为两个,且均与其中一个所述剪力墙相互远离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柱与地面竖直设置,且与两个结构梁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为小震即可耗能的阻尼器,且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结构梁和所述结构柱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减震阻尼器为小震弹性中震屈服耗能的阻尼器,且其两端均与第二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两个剪力墙之间。
[0008]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同时设置小震即可耗能的第一减震阻尼器和小震弹性中震屈服耗能的第二减震阻尼器,使第一减震阻尼器和第二减震阻尼器在结构中对应不同的地震烈度发挥耗能作用可以实现更精准地控制结构地震力和消能地震能量保护结构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同时,分两个阶段耗能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性,避免在较高烈度地震区结构设计时单纯通过增加构件截面和增加配筋量的方式解决抗震问题带来的成本高、成效低的问题。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伸臂结构,所述伸臂结构位于两个所述结构梁之间,一端与所述剪力墙固定连接,且其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结构柱
与所述限位板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限位板可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之间;所述伸臂结构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一端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钢板,底部的所述结构梁和所述结构柱连接处固定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板固定连接。
[0010]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震阻尼器竖直固定安装,能够在小震作用下提供耗能作用作为结构的附加阻尼比,第一限位板可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板体之间,同时两个第一板体对第一限位板起到限位作用,使伸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在两个第一板体之间运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一板体共同对伸臂结构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与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均通过第一销轴固定连接。
[0012]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固定,结构简单且稳定。
[0013]优选的,所述伸臂结构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管线洞口,靠近所述结构柱一端的底部开设有门洞。
[0014]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管线洞口用于正常穿引线,门洞用于建成房屋后人在房屋之间穿行。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纵截面为无底梯形的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倾斜部和设置于所述倾斜部顶部的水平部;位于下方的所述结构梁与所述剪力墙和所述结构柱的相连处分别延伸出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两个所述倾斜部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固定连接,顶端均与所述水平部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的顶端固定有多个第二限位板,顶部的所述结构梁的底端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限位板可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水平部靠近所述结构柱的一端安装有第五钢板,顶部的所述结构梁和所述结构柱的连接处安装有第六钢板,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五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钢板固定连接。
[0016]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震阻尼器水平固定安装,能够在小震作用下提供耗能作用作为结构的附加阻尼比,第二限位板可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板体之间,同时两个第二板体对第二限位板起到限位作用,使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在两个第二板体之间运动,第二限位板和第二板体共同对支撑结构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与所述第五钢板和所述第六钢板均通过第二销轴固定连接。
[0018]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震阻尼器通过销轴与第五钢板和第六钢板通过第二销轴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为粘滞消能器、摩擦消能器或黏弹性阻尼器。
[0020]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粘滞消能器、摩擦消能器或黏弹性阻尼器均能够最大限度吸收和消耗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能量,大大缓解了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冲击和破坏,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使用。
[002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悬臂梁。
[0022]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悬臂梁将第二减震阻尼器固定于两个剪力墙之间,工艺简单,结构稳定。
[0023]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阻尼器及其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两组,对应所述第
二减震阻尼器的上方还设置有剪力墙连梁,所述剪力墙连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剪力墙固定连接。
[0024]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减震阻尼器可以设置在剪力墙连梁的位置代替剪力墙连梁,也可以设置在剪力墙连梁的下部。
[0025]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阻尼器为金属消能器。
[0026]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减震阻尼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耗能也可设置为弹性,当设计为耗能时同样需要考虑其对阻尼比的贡献,当设计为不耗能时仅考虑其刚度贡献。
[002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第一减震阻尼器的耗能作用可以作为结构的附加阻尼比,第二减震阻尼器则只考虑其等效刚度;在中震作用下第一减震阻尼器仍然发挥耗能作用提供附加阻尼比,第二减震阻尼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耗能也可设置为弹性,当设计为耗能时同样需要考虑其对阻尼比的贡献,当设计为不耗能时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组件、第一减震阻尼器(1)和第二减震阻尼器(2);所述主体结构组件包括剪力墙(3)、结构梁(4)和结构柱(5),所述剪力墙(3)为竖直平行布置的两个;所述结构梁(4)为两根,且其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所述剪力墙(3)相互远离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结构柱(5)与地面竖直设置,且与两个结构梁(4)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1)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安装于两根所述结构梁(4)和所述结构柱(5)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减震阻尼器(2)两端均与第二连接装置(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23)位于所述两个剪力墙(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伸臂结构(6),所述伸臂结构(6)位于两根所述结构梁(4)之间,一端与所述剪力墙(3)固定连接,且其远离所述剪力墙(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板(7),所述结构柱(5)与所述第一限位板(7)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8),所述第一限位板(7)可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体(8)之间;所述伸臂结构(6)远离所述剪力墙(3)的一端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钢板(9),位于下方的所述结构梁(4)和所述结构柱(5)连接处固定有第二钢板(10),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板(1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阻尼器(1)与所述第一钢板(9)和所述第二钢板(10)均通过第一销轴(1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臂结构(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管线洞口(12),靠近所述结构柱(5)一端的底部开设有门洞(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阶段耗能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家春徐继东安东亚徐自然杨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