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20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纵梁上的安全带固定支架,地板上设有下固定点安装支架,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安装连接至设于所述地板下方的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安装布置,安装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措施可以大略地分为主动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被动安全措施(减小事故后果)。
[0003]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0004]被动安全装置,则是在车祸意外发生,车辆已经失控的状况之下,对于乘坐人员进行被动的保护作用,希望透过固定装置,让车室内的乘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并利用结构上的导引与溃缩,尽量吸收撞击的力量,确保车室内乘员的安全。
[0005]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设计属于被动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GB14167的要求,还要有好的工艺可行性。目前汽车安全下固定点设计,受布置限制及法规要求,存在设计困难,结构冗杂,结构稳定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安装布置,安装稳定性好的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纵梁上的安全带固定支架,地板上设有下固定点安装支架,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安装连接至设于所述地板下方的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上。
[0008]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0009]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焊接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外侧立面上。
[0010]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呈“几”字形结构。
[0011]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面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两侧的侧支撑面。
[0012]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地板和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以穿过安装螺栓的通孔。
[0013]所述安装面上位于所述安装孔一侧设有防错孔。
[0014]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纵梁连接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搭接面。
[0015]所述侧支撑面与所述纵梁连接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搭接面。
[0016]所述地板上设有限制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位置的防转筋。
[0017]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点安装支架上设有固定连接安全带的固定孔;所述防转筋设于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两侧。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安装布置,安装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安全带固定支架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安全带固定支架焊接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支架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地板上防转筋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5中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为:1、纵梁,2、地板,3、安全带固定支架,31、支架本体,32、安装孔,33、防错孔,34、第一搭接面,35、第二搭接面,4、下固定点安装支架,5、安装螺栓,6、安装螺母,7、安全带,8、防转筋,9、焊接匹配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本技术这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如图1至7所示,包括固定在纵梁1上的安全带固定支架3,地板2上设有下固定点安装支架4,下固定点安装支架4安装连接至设于地板2下方的安全带固定支架3上。此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便于安装布置,安装稳定性好,更容易满足GB14167要求。
[0030]本技术中,如图1、2、3中所示,安全带固定支架3焊接连接在纵梁1的外侧立面上。此种布置结构,便于布置,可以更容易满足GB14167关于安全带两个下固定点的距离要求,也可满足宽度较小的微型车使用,适用范围更广。GB14167关于安全带两个下固定点的距离要求:分别通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固定点L1、L2且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对M1和N1类车辆的后排中间乘坐位置,若中间座椅与其他座椅不可交换,则上述距离不可小于240mm。座椅的纵向中心平面应在L1点和L2点之间,且距离至少为120mm。
[0031]本技术中,如图2、3中所示,安全带固定支架3呈“几”字形结构。整个安全带固定支架在Z向形成了一个“C”型截面,如图6中所示,可以很好的承受GB14167试验中的前向受力、斜向受力以及座椅惯性力,安全性更好。
[0032]本技术中,如图2、3中所示,安全带固定支架3包括支架本体31,支架本体31包括安装面和设于安装面两侧的侧支撑面。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孔32,地板2和下固定点安装支架4上均设有与安装孔32对应以穿过安装螺栓5的通孔。安装时将安全带固定支架3焊接连接至纵梁1上,将安装螺栓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下固定点安装支架4,地板2及安全带固定支架3,下端连接至预先凸焊在安全带固定支架3下方的安装螺母6上,安装方便快捷。
[0033]本技术中,如图2中所示,安装面上位于安装孔32一侧设有防错孔33。通过开
防错孔33来实现车间焊接时的左右防错。该防错方式,较其他防错方式而言,具有累积公差小,仅需要吸收孔的位置度公差即可。防错的主要原理如下:当安全带固定支架3被误装到车辆的另外一侧的时候,发生了180度的旋转,安全带固定支架3上防错孔的X坐标即发生变化,导致夹具上的防错销无法插入安全带固定支架3的防错孔中,夹具不能夹紧,达到防错效果。
[0034]本技术中,如图3中所示,安装面与纵梁1连接的一侧边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搭接面34。侧支撑面与纵梁1连接的一侧边缘设有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第二搭接面35。安全带固定支架3通过三个焊接匹配面9与纵梁骨架连接,便于焊接连接,提升生产效率。
[0035]本技术中,如图4、5中所示,地板2上设有限制下固定点安装支架4位置的防转筋8。
[0036]本技术中,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固定点安装支架上设有固定连接安全带的固定孔;所述防转筋8设于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两侧,将防转筋8卡接限位在两防转筋8之间,实现安全带在总装过程中的限位,保证了安全带的可靠安装。
[0037]本技术这种安全带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纵梁上的安全带固定支架,地板上设有下固定点安装支架,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安装连接至设于所述地板下方的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焊接连接在所述纵梁的外侧立面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呈“几”字形结构。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面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两侧的侧支撑面。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地板和所述下固定点安装支架上均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以穿过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璐付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