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削孔加工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05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20:12
一种铰削孔加工刀具,包括可安装到旋转机械上的柄部、一条沿柄部的纵向延伸的轴线,以及实施切削加工的切削部,其包括进给方向上的端面。由位于刀具铰削孔加工的进给方向的端面至柄部的轴向上,依次设置切削部、前导校准部和校准部,前导校准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切削部和校准部相接。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于径向面上所成的校准交线倾斜于轴线,交角小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削孔加工刀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孔加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实施精密机加工的刀具,用于含有色金属材料的铰削孔加工。

技术介绍

[0002]铰刀是一种以旋转切削方式切除已加工孔表层材料,实施扩孔或修孔的刀具,以提高孔的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的粗糙度。其包括工作部及柄部,工作部分起到切削和校准功能,校准处的直径有倒锥度。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刀刃,形状如:直线形或螺旋形。
[0003]在孔加工中,以进退刀纹为主的内孔表面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具体解决措施不一而足,比如:降低切削速度、根据加工材料选择切削液,适当减少主偏角、正确刃磨铰刀刃口、适当减少铰孔余量、提高铰孔前底孔位置精度与质量或增加铰孔余量、修磨刃带宽度、减少铰刀齿数量、加大容屑槽空间、采用刃倾角、刃磨时把磨削区磨去、在刃磨/使用/运输中采取保护措施、使用油石修复铰刀,以及前角采用5
°
~10
°
等手段。
[0004]由此可见,如何减少孔壁粗糙度,以及稳定获得孔壁粗糙度一直是铰刀制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除了诸如前述在铰刀使用和制造生产等方面采用的技术手段外,从铰刀的优化设计方面,现有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可调式单刃铰刀代替通常铰刀,即采用圆弧型的外周支撑块与直后角型的外周切削部,以代替圆弧面的外周刃带部;圆柱校准部上对其径向宽度进行优化设计,如:采用增大刃带宽度或减少刃带宽度;以及采用多段导锥角刃部,即圆柱与校准部相连的一段切削刃往往采用小导锥角或采用圆弧型刃部代替导锥角刃部等。这些技术手段在应用于特定加工要求的刀具案例中都能获得较好的孔壁表面粗糙度。但是,对于大多数铰刀而言,这些方案仍不能解决铰削过程中在孔壁上的产生的进刀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用于有色金属的铰削孔加工,消除孔壁进刀纹,降低孔壁粗糙度。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用于有色金属的铰削孔加工,减少雾面,提高孔壁光滑度。
[0007]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用于铝合金金属的铰削孔加工,使其呈现光亮的银白色泽。
[0008]金属系由属于金属元素组成,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在汉字中,这些元素的名称大都具有“金字”偏旁(部首)。
[0009]有色合金属于金属,通常指除铁、铬和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如: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和钍,以及有色合金,如:但不限于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
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和锆合金等。这些物质单独或组合应用于本技术,是本技术技术方案所直接作用的对象。
[0010]一种刀具,包括可安装到机械设备上的柄部,一条沿柄部轴向设置的轴线,实施铰削孔加工的切削部,以及校准部,还包括前导校准部,其设置于校准部之前,切削部之后。
[0011]一种本技术刀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位于刀具铰削孔加工的进给方向的端面至柄部的轴向上,依次设置切削部、前导校准部和校准部,前导校准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切削部和校准部相接。
[0012]切削部上至少包括2枚以上的刃,以及进给方向上的端面。切削部与径向面所成刃口处交线为直线、圆弧或其组合。刃口处交线为直线时,其倾斜于轴向设置,而成锥度。
[0013]校准部,其外周为刃带,还设置BT0.02/100~0.3/100倒锥度(即刀具上,位于进给方向前端处的直径大于后端处的直径)。刃带并不对材料实施切削加工,而是在刀具进给方向的两侧对材料实施挤压和摩擦,其与刃部通常位于刀具的不同部位上。通常,刃带也是刀具径向外圆的一部分。
[0014]由位于刀具铰削孔加工的进给方向的端面至柄部的轴向上,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于径向面上所成的校准交线倾斜于轴线,交角小于90
°
。校准交线两端至轴线的距离差为0.001mm~0.03mm,优先选择0.002mm~0.008mm,尤其是0.002mm~0.003mm。
[0015]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于径向面上所成众多校准交线,这些校准交线组成了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轮廓,即前导校准部的外周亦为刃带,且前导校准部具有正锥度。
[0016]校准交线一端至参考平面的距离为0.05mm~1.5mm,优先选择0.2mm~0.5mm,尤其是0.2mm~0.3mm。参考平面是一个与轴线正交的平面,且校准交线的另一端也落于该平面上。
[0017]本技术的刀具用于实施铰削孔加工,所加工的孔为通常工业生产上所称的直孔,孔壁面向两端延展是的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于孔的轴线。即由于加工和测量存在客观误差,而通常只能做到趋近平行。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刀具,用于实施孔的铰削加工,尤其是在金属材料上所成孔的铰削加工,减少或消除孔壁上的进刀纹,孔壁光滑,粗糙度达到Ra0.5以下,呈光亮均一的银白色泽。
[0020]本技术的刀具,采用前导校准部,能够应用于大多数的铰刀并在其使用中稳定获得无进刀纹的光亮孔壁,提高金属材料,尤其是铝合金材料的非锥度孔的铰削孔加工的孔壁质量,加工的孔壁不发白(微观上属于刀具对孔壁拉伤)、不发黄(微观上属于刀具对孔壁过度挤压)、不发黑(微观上属于孔壁过度挤压及拉伤)、也没有雾面(微观上属于刀纹过重、粘刀及拉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铰削孔加工的刀具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P”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P”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P”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5为用于铝合金铸件上的多个同心直孔铰削加工刀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0027]如图所示成型铰刀,用于对铝合金铸件上的多个同心直孔就行加工,使用成型铰刀的好处在于若干个孔一次加工成型,不仅成倍减少了加工时间,而且能无视机床重复精度直接保证各孔的同心度等几何公差要求,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先进工具,其Φ4.582mm和Φ7.536mm两直径处分别位于刀具第一第二台阶,即刀具先端,在实际加工中,这两个台阶所加工的孔壁始终存在圈状加工刀纹。通过显微镜观察,该圈纹间距和进刀步距相当,初步判断为进刀纹。针对进刀纹,同时试验了如下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削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部,其可安装到机械设备上;轴线,沿柄部轴向设置;切削部,实施切削加工,包括进给方向上的端面;由位于刀具铰削孔加工的进给方向的端面至柄部的轴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的切削部、前导校准部和校准部,所述的前导校准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切削部和所述的校准部相接;所述的校准部具有倒锥度;所述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于径向面上所成的校准交线倾斜于轴线,交角小于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削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准交线两端至所述轴线的距离差为0.001mm~0.0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削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准交线两端至所述轴线的距离差为0.002mm~0.0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削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准交线两端至所述轴线的距离差为0.002mm~0.00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削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于径向面上所成众多校准交线,这些所述的校准交线组成了所述前导校准部的周侧壁轮廓,具有正锥度。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名古屋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