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向宇专利>正文

单内管金囟钠混光灯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517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芯柱4的一根引出线焊有下支架5,焊有下电极7的下支架5的另一端与注有氩10、金属汞11、金属钠14和卤化物12的内管6连接,内管6的另一端与焊有上电极8的上支架9连接,上支架9的另一端支撑在玻壳13的顶上部,芯柱4的另一根引出端与导线15相连,导线15的另一端与上电极8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可靠性好,还具有谱线较丰富,显色性好,阳光色调使人精神振奋,减少疲劳,光效高节能等特点。适用于室内外大面积照明。(*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泡,尤其表现在其封闭空间内装有一支金囟钠内管芯的单内管金囟钠混光灯泡。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文明生活要求,需提供大面积照明灯泡。现有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有汞灯、钠灯、金属囟化物灯,分别存在着显色性差、光效低;显色性差;光衰大、寿命短等不足。在专利号94243484.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囟钠混光灯″,其结构采用钠内管和金囟内管串联结构,由于是物理混光,仍然存在着结构复杂,制作不便,混光不均匀,颜色一致性差,寿命短,光效不高等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性好,而且具有光效高、显色性好、光色一致、寿命长的单内管金囟钠混光灯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灯头、芯柱、玻壳,其芯柱的一根引出端焊有呈框架的下支架,焊有下电极的下支架的另一端与注有一定比例的氩、金属汞、金属钠和囟化物的内管连接,内管的另一端与焊有上电极的呈框架的上支架连接,上支架的另一端支撑在玻壳的顶上部,芯柱的另一根引出端与导线相连,导线的另一端与上电极相连。本技术所指内管两端夹扁。本技术其工作原理;电源经镇流器限流,触发器产生三千到四千伏脉冲高压施加于内管上、下电极之间,使之发生放电,放电产生的高温使氩、金属汞、金属钠和囟化物等元素气化发出自己特征光谱,所发出的光谱在电弧内就已经混合,故称为″化学混光″,这种混光光源不存在混光不均匀现象,对元素的配合比例进行控制,能得到光色一致的光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可靠性好,还具有谱线较丰富,显色性好,阳光色调使人精神振奋,减少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光效高节能等特点。适用于室内外大面积照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接线图。图中1—镇流器 2—触发器 3—灯头 4—芯柱 5—下支架 6—内管 7—下电极 8—上电极 9—上支架 10—氩 11—金属汞 12—囟化物 13—玻壳 14—金属钠 15—导线 16—灯泡如图1所示,灯头3与玻壳13的一端相连,玻壳13内的芯柱4的一引出端连有带有下电极7的下支架5,下支架5的另一端与注有一定比例的氩10、金属汞11、金属钠14和囟化物12的内管6相连接,内管6的另一端与带有上电极8的上支架9相连,上支架9的另一端支撑在玻壳13上部,芯柱4的另一引出端连接导线15,导线15另一端连接上电极8。图2,电源一输出线串联有镇流器1,再与触发器2和灯泡16并联后串联到另一电源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内管金囟钠混光灯泡,包括有灯头(3)、芯柱(4)、玻壳(13),其特征是芯柱(4)的一根引出端焊有呈框架的下支架(5),焊有下电极(7)的下支架(5)的另一端与注有一定比例的氩(10)、金属汞(11)、金属钠(14)和囟化物(12)的内管(6)连接,内管(6)的另一端与焊有上电极(8)的呈框架的上支架(9)连接,上支架(9)的另一端支撑在玻壳(13)的顶上部,芯柱(4)的另一根引出端与导线(15)相连,导线(15)的另一端与上电极(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内管金囟钠混光灯泡,包括有灯头(3)、芯柱(4)、玻壳(13),其特征是芯柱(4)的一根引出端焊有呈框架的下支架(5),焊有下电极(7)的下支架(5)的另一端与注有一定比例的氩(10)、金属汞(11)、金属钠(14)和囟化物(12)的内管(6)连接,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宇
申请(专利权)人:向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