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497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包括储胶罐、混胶罐、主浸槽以及预浸槽,所述储胶罐通过出胶管与混胶罐连接,所述混胶罐通过补胶管与主浸槽和预浸槽连接,补胶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主浸槽和预浸槽还通过回胶管与储胶罐和混胶罐连接,所述储胶罐和混胶罐内均设有搅拌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补胶泵、补胶管、回胶泵、回胶管以及溢流管组成封闭式循环输送回路,结合储胶罐和混胶罐,实现自动循环,封闭式循环输送回路避免了胶水中溶剂的挥发。发。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上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固性树脂覆铜板被广泛应用于有关电气/电子仪器或机械设备。生产这种覆铜板,首先要将增强材料(如绝缘纸或玻璃布)浸以液态树脂(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等,加上溶剂或固化剂制成的“胶水”),然后加热干燥浸渍过树脂的增强材料,得到“半固化片”,再将它们叠合、加热加压使其结合在一起,制成热固性树脂覆铜板。随着树脂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树脂中添加填料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普遍做法。传统的上胶装置不能满足树脂合成技术的发展需求。由于缺少自动循环补胶装置,树脂因受重力影响导致树脂中填料沉淀槽底,造成树脂颜色不均、筛余物不均,又因树脂受溶剂挥发的影响,造成树脂流动度不均、黏度不均。树脂质量的不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断纸情况,因此制成的“半固化片”左中右部位流动度不均、克重误差大,在热压时的聚合时间偏差大,经常发生流胶、残粉、黏板等异常现象,所制得的热固性树脂覆铜板易发生翘曲、开裂、尺寸公差大等质量问题。并且,在生产中,由于“半固化片”流动度不均,需要员工频繁手动调节上胶机的挤胶辊间隙来控制流动度,要求精度高、操作繁琐,十分依赖工作经验,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在这一系列的制造过程中,存在原材料损耗高、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防止填料沉淀,并带有过滤功能,可有效保证“半固化片”上胶质量的覆铜板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包括储胶罐、混胶罐、主浸槽以及预浸槽,所述储胶罐通过出胶管与混胶罐连接,所述混胶罐通过补胶管与主浸槽和预浸槽连接,补胶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主浸槽和预浸槽还通过回胶管与储胶罐和混胶罐连接,所述储胶罐和混胶罐内均设有搅拌机。
[0005]进一步地,为了形成补胶回路循环流动的驱动力,实现自动补胶;所述补胶管上设有补胶泵,所述回胶管上设有回胶泵。
[0006]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主浸槽和预浸槽胶水溢出,造成浪费;所述主浸槽和预浸槽还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另一端与回胶泵连接。
[0007]进一步地,为了监控混胶罐内胶水量,防止混胶罐胶水溢流,并在混胶罐内胶水量少时自动补胶,以保证补胶管内有足够胶水供应主浸槽和预浸槽;所述混胶罐内设有液位计组件,所述液位计组件包括高液位计、中液位计以及低液位计。
[0008]进一步地,为了“零能量”源源不断的向混胶罐内补充增强材料消耗的胶水,并实现出胶管启闭的可控制,同时形成另一控制回路,以避免气动球阀频繁启动可能造成的疲劳损伤,从而延长气动球阀的使用寿命;所述出胶管上依次设有第一球阀和气动球阀,出胶管上位于气动球阀处并联有出胶分管,所述出胶分管上设有第二球阀。
[0009]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技术通过设置补胶泵、补胶管、回胶泵、回胶管以及溢流管组成封闭式循环输送回路,结合储胶罐和混胶罐,实现自动循环,封闭式循环输送回路避免了胶水中溶剂的挥发,通过自动循环系统,又使胶槽中的“老胶水”与胶罐的“新胶水”混合,保证了胶水流动度、黏度等技术指标数据稳定地处在标准值区间,在上胶工序生产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断纸次数,减少人工调节挤胶辊、清理胶槽的次数,并且所制得的“半固化片”良品率高、热压聚合时间稳定,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1](2)本技术通过增加过滤器,过滤掉胶水中的杂质,使胶水的筛余物标准满足工艺要求,进而使胶水质量得到保证;
[0012](3)本技术通过在混胶罐上设置高、中、低三支射频导纳液位计,在出胶管上设置气动球阀,并将液位计、气动球阀与电气控制柜连接,实现自动补胶的功能,避免了人工补胶,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中:1

储胶罐;2

混胶罐;3

过滤器;4

预浸槽;5

主浸槽;6

补胶泵;7

回胶泵;8

出胶管;9

搅拌机;10

补胶管;11

回胶管;12

第一球阀;13

气动球阀;14

出胶分管;15

第二球阀;16

溢流管;17

第三球阀;18

第四球阀;19

第五球阀;20

第六球阀;21

第七球阀;22

第八球阀;23

第九球阀;24

第十球阀;25

第十一球阀;26

第十二球阀;27

第十三球阀;28

第十四球阀;29

第十五球阀;30

第十六球阀;31

液位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18]具体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包括储胶罐1、混胶罐2、主浸槽5以及预浸槽4,这里预浸槽4的底部为带弧度的U型结构,且预浸槽4底部与上胶机上胶辊的间隙小于五厘米,所述储胶罐1通过出胶管8与混胶罐2连接,所述混胶罐2通过补胶管10与主浸槽5和预浸槽4连接,补胶管10上设有过滤器3,以过滤掉胶水中的杂质,使筛余物满足工艺要求,保证胶水质量,所述主浸槽5和预浸槽4还通过回胶管11与储胶罐1和混胶罐2连接,所述储胶罐1和混胶罐2内均设有搅拌机9,对胶水进行搅拌,以避免胶水因填料沉淀造成颜色不均、黏度不均等问题,同时,为了减少预浸槽4中胶水填料的沉淀。
[001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补胶回路循环流动的驱动力,实现自动补胶;所述补胶管10上设有补胶泵6,过滤器3位于混胶罐2与补胶泵6之间,所述回胶管11上设有回胶泵7,补胶泵6和回胶泵7采用气动隔膜泵;所述补胶管10上设有位于过滤器3和混胶罐2之间的第三球阀17、位于补胶泵6前侧的第四球阀18和位于补胶泵6后侧的第五球阀19,补胶管10上还设有位于预浸槽4前端的第六球阀20以及位于主浸槽5前端的第七球阀21,所述回胶管11上设有第八球阀22、位于回胶泵7前侧的第九球阀23以及位于回胶泵7后侧的第十五球阀29,
回胶管11上还设有位于预浸槽4后端的第十球阀24、位于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胶罐、混胶罐、主浸槽以及预浸槽,所述储胶罐通过出胶管与混胶罐连接,所述混胶罐通过补胶管与主浸槽和预浸槽连接,补胶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主浸槽和预浸槽还通过回胶管与储胶罐和混胶罐连接,所述储胶罐和混胶罐内均设有搅拌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补胶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胶管上设有补胶泵,所述回胶管上设有回胶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富才叶艺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利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