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95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改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根据改建前后建筑各部件的存在与否以及功能变动状况,将各建筑部件分类为基础部件、应拆部件、预留部件、应加部件;使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使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拆除和增添部件都十分快捷;且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改建前的建筑中的部件;应拆部件与周边部件之间留有用于避免拆除过程中施工机械及破碎材料造成二次破坏的安全距离,确保拆除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损;预留部件上的接口上覆盖有易于同周边环境区分开的装饰板,方便在改建时寻找。改建时寻找。改建时寻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的改建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为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而进行改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尽可能多地利用到旧有建筑中的部件,使之在转换后继续发挥作用。目前的建筑改建过程中,为避免新加的部件与原有的部件发生干涉,通常会将旧有建筑内部除框架以外所有部件全部拆除后再进行改建,这个过程中无法用到大型施工器械,只能靠人力一点点拆除,后续改建过程中还无法像新建那样利用地板上的施工洞口转运物料,物料转运十分困难,整个改建过程工期极长,劳动量极大,成本往往比新建还要高。
[0003]因此,目前的建筑改建是有很大限制的,改建前后建筑的功能不能有明显的差异,最好不涉及对房间布局的改造,否则改建是得不偿失的。
[0004]最典型的建筑改建场景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病房改建为负压病房,另一类是诸如奥运村这样的临时使用的建筑改作它用。前者由于其本身的困难,一般很少进行,而是在负压病房不够用时临时修建方舱医院;后者则状况各有不同,诸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奥运村,后续处于荒废状态,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存在改建为方舱医院(改建前后房间布局变动相对较小,难度低一些)的计划但尚未完成,更多的时候,奥运村是直接利用附近的酒店或宿舍,不新建。
[0005]本申请同样涉及到奥运村的改建,也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奥运村。其位于北三环,附近分布着很多大学,计划里是要在冬奥会结束后改建为人才公寓。但奥运村的房间分布类似于宿舍,而公寓的房间分布是典型的商品房的分布,差异很大,改建难度高且工期紧,目前公开技术中尚无成熟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
[0007]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筑改建过程中,若改建前后房间布局差异很大,则改建的难度很高,工期很长,甚至比新建建筑的成本还要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用于满足在使用期间进行功能转换的需求;组成建筑的部件包含墙体、管道、以及电气线路;
[0009]功能转换前的建筑记作前形态,功能转换后的建筑记作后形态;其中前形态与后形态中均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基础部件;前形态中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拆除的部件记作应拆部件;前形态中存在但不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预留部件;前形态中不存在而后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应加部件;
[0010]所述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应拆部件与周边部件之间留有用于避
免拆除过程中施工机械及破碎材料造成二次破坏的安全距离;
[0011]所述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所述预留部件上的接口上覆盖有易于同周边环境区分开的装饰板。
[0012]进一步,所述前形态中,各房间沿一条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3]进一步,所述安全距离包括应拆的墙体与地暖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
[0014]进一步,各管道分段中,应拆的管道分段与其它管道分段通过法兰连接。
[0015]进一步,各墙体中,应拆的墙体与地板找平层及天花板通过膨胀螺栓连接,与其它的墙体无连接。
[0016]进一步,地暖管道避开应加的墙体所在位置的地板设置。
[0017]进一步,所述前形态中无排水需求但后形态中有排水需求的房间记作需改排房间,所述预留部件包含通向需改排房间的下水管道。
[0018]本技术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根据改建前后建筑各部件的存在与否以及功能变动状况,对各建筑部件进行分类处理,使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使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拆除和增添部件都十分快捷;且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改建前的建筑中的部件;
[0020]本技术中,应拆部件与周边部件之间留有用于避免拆除过程中施工机械及破碎材料造成二次破坏的安全距离,确保拆除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损;预留部件上的接口上覆盖有易于同周边环境区分开的装饰板,方便在改建时寻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建筑中各房间的布局图,其中图左侧为后形态,右侧为前形态;
[0022]图2为电气线路的布局图,其中图左侧为后形态,右侧为前形态;
[0023]图3是应拆的墙体与天花板及地板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4]其中,1

墙体,2

电气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需要改建的建筑;组成建筑的部件包含墙体1、管道、以及电气线路2;需改动的部件也主要是这些了,至于家具、装饰构件之类的东西,是可随意搬运的,这里通常不考虑其改建。
[0026]功能转换前的建筑记作前形态,功能转换后的建筑记作后形态,并按以下规则对各部件进行分类:
[0027]前形态与后形态中均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基础部件;
[0028]前形态中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拆除的部件记作应拆部件;
[0029]前形态中存在但不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预留部件;
[0030]前形态中不存在而后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应加部件;
[0031]这里对不同建筑物件进行分类处理,能够避免常规的建筑改建中无序状况,每个部件如何处理,都有各自的预案。
[0032]然后按以下顺序,进行修建:
[0033]步骤一:分别设计前形态与后形态并绘制初步图纸,比较前形态与后形态中的各部件,
[0034]步骤二:分别对前形态和后形态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干涉检查与4D施工模拟;
[0035]本实施例中,建模及干涉检查采用revit,而4D施工模拟采用NavisWorks,具体软件操作这里不再赘述。实际使用中,可根据自己需求自行选用BIM软件。
[0036]步骤三:根据干涉检查结果以及4D施工模拟结果,对初步图纸进行深化,得到施工图纸;
[0037]这一步的原则是在不发生干涉或碰撞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基础部件和预留部件。
[0038]步骤四: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其中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例如,预留的各种管道接头、线路接头、灯座、以及门窗洞等。
[0039]步骤五:待前形态使用完毕,根据施工图纸拆除应拆部件并安装应加部件,使整个建筑转换到后形态。
[0040]本实施例中,改建前后有所改动的包括墙体1与各种管线,管线具体包括给排水管路、新风空调管路、暖通管路、以及电气线路2。改建主要工作便是墙体1与管线的拆装,其中墙体1的改动以图1为例,而管线的改动以图2中电气线路2的改动为例。这里不涉及技术要点,单纯是举例说明,实际施工时是根据改建需求决定改动细节的。
[0041]步骤二具体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用于满足在使用期间进行功能转换的需求;组成建筑的部件包含墙体(1)、管道、以及电气线路(2);其特征在于:功能转换前的建筑记作前形态,功能转换后的建筑记作后形态;其中前形态与后形态中均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基础部件;前形态中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拆除的部件记作应拆部件;前形态中存在但不发挥作用而后形态中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预留部件;前形态中不存在而后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部件记作应加部件;所述应拆部件与其余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应拆部件与周边部件之间留有用于避免拆除过程中施工机械及破碎材料造成二次破坏的安全距离;所述预留部件上留有用来与应加部件连接的接口;所述预留部件上的接口上覆盖有易于同周边环境区分开的装饰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留有功能转换结构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形态中,各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俊邢辉汪安乐丁明华陶亮荣产伟周禹尹凡崔永王鹏闫希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